贝多芬传-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二-贝多芬的音乐建树(2)
作者:罗曼·罗兰
我所以冗长地叙述这段奏鸣曲史,因为奏鸣曲尤其是其中奏鸣曲典型那部分是一切交响曲.四重奏等纯粹音乐的核心.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创新也是由此开始.而且我们了解了他的奏鸣曲组织,对他一切旁的曲体也就有了纲领.古典奏鸣曲虽有明白与构造结实之长,但有呆滞单调之弊.乐旨(motif)与破题之间,乐节(période)与复题之间,凡是专司联络之职的过板(conduit)总是无美感与表情可言的.当乐曲之始,两个主题一经披露之后,未来的结论可以推想而知:起承转合的方式,宛如学院派的辩论一般有固定的线索,一言以蔽之,这是西洋音乐上的八股.
贝多芬对奏鸣曲的第一件改革,便是推翻它刻板的规条,给以范围广大的自由与伸缩,使它施展雄辩的机能.他的三十二阕钢琴奏鸣曲中,十三阕有四章,十三阕只有三章,六阕只有两章,每阕各章的次序也不依"快......慢......快"的成法.两个主题在基调方面的关系,同一章内各个不同的乐旨间的关系,都变得自由了.即是奏鸣曲的骨干......奏鸣曲典型......也被修改.连接各个乐旨或各个小段落的过板,到贝多芬手里大为扩充,且有了生气,有了更大的和更独立的音乐价值,甚至有时把第二主题的出现大为延缓,而使它以不重要的插曲的形式出现.前人作品中纯粹分立而仅有乐理关系即副句与主句互有关系,例如以主句基调的第五度音作为副句的主调音等等的两个主题,贝多芬使它们在风格上统一,或者出之以对照,或者出之以类似.所以我们在他作品中常常一开始便听到两个原则的争执,结果是其中之一获得了胜利;有时我们却听到两个类似的乐旨互相融和,这就是上文所谓的两重灵魂的对白.例如作品第七十一号之一的《告别奏鸣曲》,第一章内所有旋律的原素,都是从最初三音符上衍变出来的.奏鸣曲典型部分原由三个步骤组成,详见前文.贝多芬又于最后加上一节结局(coda),把全章乐旨作一有力的总结.
贝多芬在即兴(improvisation)方面的胜长,一直影响到他奏鸣曲的曲体.据约翰.桑太伏阿纳近代法国音乐史家的分析,贝多芬在主句披露完后,常有无数的延音(pointd,orgue),无数的休止,仿佛他在即兴时继续寻思,犹疑不决的神气.甚至他在一个主题的发展中间,会插入一大段自由的诉说,缥缈的梦境,宛似替声乐写的旋律一般.这种作风不但加浓了诗歌的成分,抑且加强了戏剧性.特别是他的Adagio,往往受着德国歌谣的感应.......莫扎特的长句令人想起意大利风的歌曲(Aria);海顿的旋律令人想起节奏空灵的法国的歌(Romance);贝多芬的Adagio却充满着德国歌谣(Lied)所特有的情操:简单纯朴,亲切动人.
在贝多芬心目中,奏鸣曲典型并非不可动摇的格式,而是可以用作音乐上的辩证法的:他提出一个主句,一个副句,然后获得一个结论,结论的性质或是一方面胜利,或是两方面调和.在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理由,来说明为何贝多芬晚年特别运用赋格曲.Fugue这是巴赫以后在奏鸣曲中一向遭受摈弃的曲体.贝多芬中年时亦未采用.由于同一乐旨以音阶上不同的等级三四次地连续出现,由于参差不一的答句,由于这个曲体所特有的迅速而急促的演绎法,这赋格曲的风格能完满地适应作者的情绪,或者:原来孤立的一缕思想慢慢地渗透了心灵,终而至于占据全意识界;或者,凭着意志之力,精神必然而然地获得最后胜利.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魏书》 ◎窦瑾 许彦 李欣 窦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宋史》 ◎兵四(乡兵一) ○陕西保卷十五下 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西游记》 话表祭赛国王谢了唐三藏师徒获宝擒卷七十六 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后汉书》 初,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复活(下)-第三部-25
《复活》 阴小引
《二刻拍案惊奇》 丁卯之秋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鹄,卷三十七 表上
《文选》 〔表者,明也,标也。如物之标表,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菜根谭》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5部-16
《安娜·卡列尼娜》 当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水浒传》 满庭芳: 罡星起河北,豪杰浮士德(上)-拉斐尔
《浮士德》 太卷八十七 列传第十七
《辽史》 ○萧孝穆(撒八 孝先 孝友)卷四十一 居士集卷四十一
《欧阳修集》 ◎序六首 【帝王世次图序】卷三百四十八 列传一百三十五
《清史稿》 ○赛冲阿(温春 色尔滚 苏尔卷三百七十 列传一百五十七
《清史稿》 ○琦善 伊里布 宗室耆英卷一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
《新唐书》 ◎刘蕡 刘蕡,字去华,幽州卷一百六十三 表三
《清史稿》 ◎皇子世表三 (表略)卷二
《开元天宝遗事》 ○警恶刀 贵妃父杨玄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