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一)-第一部-05(7)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最后这个值得赞许的思想,在我还只有十二岁的时候,就在《文选》里读到过,"阿格拉娅说.
    "这都是哲理,"阿杰莱达说,"您是位哲人,您是来教训我们的."
    "您的话也许是对的,"公爵微微一笑,"我可能的确是个爱玄思冥想的人,谁知道呢,也许我的确有教训你们的意思......这也是可能的;真的,也有这可能."
    "您的哲理跟叶夫兰皮娅.尼古拉芙娜的一模一样,"阿格拉娅接口道,"她是一名小官吏的妻子,寡妇,跟食客一样,常到我们家来.她一生中孜孜以求的就是少花钱;过日子只要便宜.少花钱就行,一张嘴就是婆婆妈妈.多一分钱少一分钱的事,可是请注意,她有的是钱,她是个骗子.这就跟您刚才说的监狱中可以过很有意义的生活一样,也许跟您在乡村中度过的四年幸福生活也一样,为了过这份幸福生活,您出卖了您幻想中的那不勒斯城,尽管只卖了几分钱,但却好像占尽了便宜."
    "关于监狱中的生活,鄙人不敢苟同,"公爵说,"有个人在监狱里蹲了十二.三年,我听他讲过一个故事;他是给我治过病的那位教授的病人,他也在那里治病.他的病老发作,有时候他烦躁不安,痛哭流涕,有一次甚至企图zi6*杀.他在监狱中的生活十分凄凉,但是,我敢向你们保证,这生活也不是一文不值的.与他长相厮守的只有一只蜘蛛和窗外长出来的一棵小树......但是,我最好还是跟你们讲一讲我去年遇到的另一个人的情况吧.这里有个情节非常奇怪,......奇怪就奇怪在这情形很少见.有一次,这个人跟别的人一起被押上断头台,并且向他宣读了执行枪决的死刑判决书,他犯的是政治罪.约莫二十分钟后,又向他宣读了赦免令,改判另一种刑罚;但是话又说回来,在这两次判决间有二十分钟,或者至少有一刻钟,他无疑确信,再过几分钟,他就会突然死去,我非常想听他有时候讲的他当时的切身感受,后来我也曾几次旧事重提,详细询问过他.他对一切都记得异常清晰,他说,这几分钟他所经历的一切,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断头台旁站着一大群人和士兵,离断头台二十步远的地方栽了三根柱子,因为有好几名犯人.他们把最前面的三名犯人押过去,绑在柱子上后,给他们穿上死囚服(一种白色长袍),又把尖顶的白头罩拉下来,盖住他们的眼睛,不让他们看到枪;随后,面对每根柱子排好一队士兵(有几名士兵组成),我的那位朋友名列第八,所以轮到他站到柱子前面去应是第三批(作者在这里谈的是他的切身感受,据行刑当天作者写给他哥哥的信中说,他站在第二排,应在第二批枪决.但作者夫人在回忆录中的说法,与本书相同.).神父手执十字架在大家面前绕行一周.因而,只剩下五分钟可活了,不会更多.他告诉我,他觉得这五分钟时间是无穷无尽的,是他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他觉得,在这五分钟内,他将度过这么长的生命历程,以致现在大可不必去考虑临终时的最后一刹那,因此他作了种种安排:他算好时间,规定用两分钟时间与同志们告别,然后再拿出两分钟来最后一次反省一下自己,然后便最后一次看看周围.他记得很清楚,他做完这三件事以后,时间恰如他计算的那样,分秒不差.他才二十七岁,年富力强,就要死了(一八四九年,作者因彼得拉舍夫斯基案被判死刑时,年龄与此相仿,......当时,他才二十八岁.);他记得,他跟同志们告别的时候,还向其中一位提了一个很不相干的问题,甚至还对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接着,在他跟同志们告完别之后,他估算出来做自我反省的那两分钟就到了;他早就估计到自己会想些什么.他总希望能够想象一下,而且要想得尽可能快和尽可能清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现在存在着,活着;可是再过三分钟,就已经变成了某种东西,某人或某物,......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又究竟在哪里呢?凡此种种,他都想在这两分钟内解决!不远处有一座教堂,大礼拜堂顶部的镀金的屋顶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他记得,他紧盯着那屋顶和屋顶上放射出来的光芒;他无法让目光离开这光芒:他似乎感到,这光芒就是他新的本体,再过三分钟,他就将与它合为一体......未来的不可知以及对于这立刻就要到来的新状态的憎嫌,令他不寒而栗;但是他说,当时再没什么比他不绝如缕的一个想法更使他沉重的了,他在想:'倘若不死又怎样呢!倘若能挽回生命又将怎样呢,......多么无穷无尽啊!而这一切都属于我!那时候,我一定要把每分钟变成整个世纪,一分钟也不浪费,每分钟都精打细算,决不糟蹋!,他说,他的这一想法最后变成了愤怒,恨不得快点把他枪毙掉算了."
上一篇:白痴(一)-第一部-04
下一篇:白痴(一)-第一部-06
目录:白痴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