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语文 文言文 时间:2022-12-30 05:24:09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一、读透原文


读透原文是解题的关键,考生接触文章以后先测览文章1-2遍,先求“通达”,即对文章中的基本名词术语例如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其他文化习俗名要心中有数,接着可凭借设题内容进一步确定文章中的精读,跳读部分(设题部分要细读、防陷阱;未设题部分可粗读、不多纠缠),据此文章的基本情节,内容已经有了粗略了解,可再次借助最后一个题点的设题内容,进一步解决尚未落实的疑难情节。这时,解题的时机基本成熟,可进入作答各题点阶段。

二、明确考查内容,谨防设题陷阱

1、考查常用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一般实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尽相同的,而命题者通常将甲语境中的义项移用至乙语境从中混?考生视觉,造成错误。例如“尝置二簿识民善恶”(《资治通鉴》)“识”;识别。在古汉语中“识”有两音,念“shi”时有“知道”,“识别”“见识”等义项;而念“zhi”时有“记住”、“标志”等义项,本例题中的“识”应念“zhi”取“记住”义项。又例如2002年高考第11题“(广)专以射为戏竞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古汉语中“竟”有“竟然”、“自始自终”等义。要判定其正确义项,只要把备选义项代入原文原句,结合上下语境义,如果造成上下语意不畅或矛盾者,那么可断定使用该义项必然有误。如将上例中的“竞然”义代入原句,全句意思为“李广竟然因此死于射箭”,显然与后文“李广zi6*杀身亡”矛盾。

由于部分实词的词义古今有较大差异,命题人有意将古义译为今义而迷惑考生:

例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家”家庭,这里明显用今义取代古义。春秋时期,大夫受封的城邑,叫采邑,这便是大夫的家。原句中的“家”是指大夫的采邑,而非现代汉语中家庭的“家”,所以,“以御于家邦“应译成进而治理自己的采邑和邦国。”解答此类考点,一般考生总是先确定词汇的现代汉语义,用现代汉语义去估测句子的语境义,这种思维容易形成一种定势难以自拨,我觉得解题还是要立足文章的整体才有较大的视觉能力,在字词前后语境上多分析就不易出错。

2、考查常用文言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作用

该题点设题通常采用如下形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身我立尽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己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干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2002年高考第12题)

这种设题形式的四组备选句子,每组各有一句出自考生熟知的教材中,命题人有意让学生凭借已有的思维优势去推断查核另一陌生的知识内容,体现了“课本知识,课外设题”的精神,这说明平时文言文字、词教学要严谨到位,学生学习要务实勤奋。

3、理解并直译文中关键性句子

2002年高考该题点考查形式由往年的客观选择改为主观直译且置于ⅱ卷中的笔试中进行。直译文句对考生无疑加大难度,因为以往的客观选择题,考生往往不排除利用猜押的思维心理得出答案的可能,而主观直译却要求考生要具备娴熟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否则译文非不通达即不得体。

一般说来,翻译句子有提供比较详细的语言背景,如2002年高考文言译句是ⅰ卷中语段内容的延续,所以译句子对考生来说实际上是在原有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具体说就是对古汉语字词的再度考查,如何译好句子,我认为:

(1)译好古义:

例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曹刿论战》)要译成“下了战车、察看齐军战车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掺望齐军败逃情况。”如果把“下”译为“俯下身子”、“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就错了。

(2)译出字词的活用义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要译成“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句中“美”由原先的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认为美”,“私”由原先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偏爱,如果译文没有体现这种变化,就错了。

(3)要译出某些虚词的语气

例如“技盍至此乎!”(《庖丁解牛》)译文①技术非常高明译文②技术怎么高明到这样的地步。“盍”在句中表达一种强烈的赞叹语气,而译文①译成一般陈述语气,大大削弱了原句的赞叹力度,而译文②则十分贴切译出原文的语气。一般说来,实词译得准,能传真虚词译得好,能传神,但要达到传神境界,实属不易,但做为教学方向,可深思力求。

(4)注意译文的规范与简洁

译文规范,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直译原句,遣词造句要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规律。

如“君子哉若人”(《论语公冶长》)按古汉语语序译是“君子啊,这个人!”但这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应译为“这个人是君子啊!”所谓译文简洁,指译文不得?唆,拖泥带水。例如2002年高考第16题(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是“到死的`那天,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有些考生译文冗长,加上许多无关的内容,既不准确也不得体而因此失分。

4、赏析作品中的形象意义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与时政热点不无联系,设题内容有以下几种倾向:

(1)表现人物除恶打黑当仁不让

(2)表现人物勤于政务孜孜不倦

(3)表现人物用兵神算锐不可当

(4)表现人物怀柔有方夷狄归顺

作品中的人物或文官或武将都以肯定颂扬正面立论为主导,为此命题人通党采用与题干无关的信息“鱼龙混杂”以假乱真而迷惑考生。

例如2001年高考第15题:以下句子分别偏为四组,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②乃令甲卒皆伏,便老弱女子乘城。③遗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成语“兵不厌诈”义即“作战时不排除使用欺诈策略手段迷惑对方。”据此可以排除①项(燕王行为),a、b项不可选,⑤、⑥项都是“田单用计的结果而非用计手段”,故排除d项,答案为c。一般说来,解答此题,可用反问思维法去排查与题干无关的项,即可快速准确选中答案。

5、综合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此题为文言阅读最后一道题点,侧重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全面把握,一般说来通常有两种没题陷阱。

(1)无中生有:选项中所陈述的信息内容在文章中压根就无,纯属子虚乌有,而命题人却有意识地利用句子中部分有多种义项的实词来个移花接木,让学生不知所措。说明白些其实质仍然是查检字词。

例如《元史.儒学》有这么一段话“程万海方显贵里,其家气焰熏灼,即违法,不不敢呵问,其树外门,侵官道,长孺亟命撤之。”命题者这样表述“……长孺秉公执法,亟命权贵程万海砍掉侵占官道的门外大树。”学生没有读透末字“撤”的意义,很显然“长孺不是撤树”(文意不通),而是“撤去他侵占官道而修建的外门。”命题人巧将文中的“树”译成名词“门外种的树”,却不知在这里是动词“建造”。因为设题十分精巧,陷阱隐蔽极深,考生若不细致分析上下语义,深入思考,极易上当。

(2)混杂信息:

命题人往往将某人为官前后的政绩,或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的行为,或多个人的行为品质混杂一团以惑视听。考生在作答思维时由于对原材料信息把握不准容易在视屏上出现“雪花点”如同电视收视屏上出现的干扰信号,觉得表述的信息似是而非却又难以判定,最终凭运气。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没有读透文章。因此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克服草率的通病,对有设点的文中信息的阅读宜细不宜粗,而在枝节情节上又不必过分搅缠而造成思维疲劳。

标签: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很方便。

公众号公众号
0

精彩资源:

  •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022-08-22 21:58:20
  • 一屠晚归文言文翻译

    2022-09-25 07:04:27
  • 文言文对比阅读理解

    2023-02-26 19:17:04
  • 文言文知识归纳之《孟子见梁襄王》

    2022-05-18 12:29:52
  • 《周必大传》“周必大,字子充,号平园老叟”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2-10-05 06:31:30
  • 荔枝图序文言文阅读题

    2022-12-01 07:00:06
  • 《后汉书·张霸传》原文及翻译

    2022-07-26 23:51:27
  • “陈循,字德遵,泰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022-11-11 14:02:14
  • 马说原文及译文

    2022-06-07 07:05:13
  • 《明史·卢象昇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022-06-09 12:35:43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2-07-15 00:46:46
  • 《列宗子泓》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23-05-20 18:14:01
  • 对学习文言文的讨论阅读题及答案

    2023-03-19 19:33:21
  • 《汉书·黄宪传》原文及翻译

    2021-09-19 03:13:16
  • 宋濂《送陈庭学记》“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2022-12-16 09:34:20
  •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2-05-11 21:22:35
  • 嫦娥奔月文言文翻译

    2023-02-11 00:17:12
  • 文言文《墨子怒耕柱子》阅读答案附译文

    2022-08-13 03:21:48
  •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2-09-20 00:19:36
  • 曾巩《邪正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3-03-14 03:35:39
  •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词典网 语文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