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吴同初行状》原文及翻译
语文 文言文 时间:2021-08-14 13:57:06
顾炎武
原文:
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姊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③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惟一子一女。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生名其沆,字同初。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④,见称于时。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
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日爱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
(取材于《亭林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行状:文体名,是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②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曾参加明末抗清斗争。 ③北兵:清兵。 ④诔:lěi,祭文。
译文/翻译:
家乡二三十年来号称文人的,没有不把(追求)浮名和苟且(谋求)所得作为事业的,而我和同县归生只喜欢写古文辞赋,磨练行为,树立志节,孤傲不苟同于世上一般之人,世人认为(我们)狂妄。(我)不久又结识了吴生,吴生比我们两人小七岁,因为穷困客居(在)嘉定。我有(个)叔叔(叫)顾兰服,比我和归生小两岁。姐姐的儿子徐履忱比吴生小九岁。五个人各能饮三四斗酒。五月初一,四个人到我家端着酒杯为我母亲祝寿。退出来后(我们)饮酒,到半夜,击掌聊天,非常高兴,第二天告别离开。我于是离家赴杨公的征召,不到十天清兵南下,我到苏州从军,回来后(参加了)昆山的抗清军队,归生(也)参加了。不久(起义失败,我)也终于得以脱身,可是吴生战死了。那年九月,我才探望吴生的家并慰问他的家人,竟然(只有)他的母亲正孤独无依地坐着,(他的母亲)告诉我说:“吴家五代单传,我只有一儿一女。女儿被掳去,儿子死了!有 (一个)孙子,(只有)两岁,也死了!”我既为吴生的遭遇悲痛,又想起(他们)四人端着酒杯来为我母亲祝寿,于是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吴生名其沆,字同初,世代原本是读书人家,文思敏捷,倚马可待,考试总是第一。每次说到忠孝和与朋友交往守信用的时候,就(表现出)果断而不改变(的样子),北京(发生)变故(的时候),(他)写了两篇祭祀已故皇帝、皇后的文章,在当时被称赞。清兵到了之后,(他)送我书信和一篇记事文,我又从叔叔处得到(他的)两首诗,(这些诗文内容)都激烈悲切,有古人的遗风。这之后(才)知道(他)描写思妇情感的作品,是他寄托兴致的文字,然而(那些)生命中可以被敬重的内容不在这些作品之中啊。
吴生住在昆山,在抗击敌人时,坚守城池(拒敌)不出,(城陷,)因而战死,战死的将士达四万人,没有人知道他尸首所在的地方。因为(吴生)平生爱国不忘君王,(他的)忠义如此显露在文章中,他牺牲难道(会)有顾惜吗?(他)活着侍奉母亲(很)孝顺,每次夜里回家,一定跟母亲说与(他)往来的人是谁,谁谁最厚道。(他)死后,我曾多次探望他家,(如果)不得已时,就派仆人探望她。(他)母亲看见我,每次都(会)哭泣,又希望她的儿子没有死又回来了。然而吴生确实死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