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寺

作者:张琬 朝代:宋代

南楼寺原文

仙去不留丹灶药,诗成惟记御园柑。

休誇巨镇来天北,且得奇峰在岭南。

已见二楼开石路,可无双鲤起龙潭。

政当九月黄茅里,喜作清商洗瘴岚。

诗词问答

问:南楼寺的作者是谁?答:张琬
问:南楼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南楼寺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琬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琬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覃韵

2. 清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引明陈梿《罗浮志》

参考注释

仙去

亦作“僊去”。1.成仙而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至蚕时,有神女夜至,助客养蚕……繅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彭祖 之弟子﹞七八人,皆歷数百岁,在 殷 而各仙去。” 宋 曾巩 《仙都观三门记》:“ 建昌军 南城县 僊都观 ,世传 * 於此僊去,故立祠在焉。” 清 吴伟业 《过淮阴有感》诗之二:“我本 淮王 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2).去世。死的婉辞。 宋 无名氏 《仁宗御容赴景陵宫奉安导引》词:“彩云縹緲,海上隐三山,仙去莫能攀。”《梅涧诗话》卷上引 宋 李昴英 诗注:“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楼,得热疾,病中以簷溜濯足,连称‘快哉’,未几仙去。” 元 倪瓒 《画竹》诗:“ 湖州 (指 宋 文同 )仙去三百禩, 坡翁 高絶孰与侣?” 明 吴承恩 《寿胡内子张孺人六袠序》:“逮夫 双洲 翁媪僊去, 西畹 已入官,而一切巨细不免丛孚其身矣。”

丹灶

炼丹用的炉灶。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王甫 ﹞忽遇一道人,引至一处,过松下,有废丹灶。” 清 赵翼 《冲祐宫》诗:“丹灶錙銖火,茶经粟粒芽。”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三:“烂烂犹餘丹灶气,晚风吹作满林霞。”

御园

即御苑。 唐 李绅 《忆春日曲江后许至芙蓉园》诗:“春风上苑开桃李,詔许看花入御园。”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富景园》:“ 武林 城东曰 东园 者, 宋 御园也。”参见“ 御苑 ”。

巨镇

(1).一方的主山。 南朝 梁 吴均 《八公山赋》:“若夫神基巨镇,而卓犖 荆河 。” 唐 李义府 《在巂州遥叙封禅》诗:“ 天齐 标巨镇, 日观 啟崇期。”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长川奔浑走一气,巨镇截嶭上赤霄。”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所至名山、巨镇、祠庙、伽蓝之跡,无不寻求。”

(2).强大的藩镇。 唐 白居易 《和渭北刘大夫借便秋遮虏寄朝中亲友》诗:“巨镇为邦屏,全材作国楨。” 明 王应麟 《通鉴地理通释·历代州域总叙中·宋二十二州》:“ 六朝 能保守 江 左,以强兵巨镇尽在 淮 南 荆 襄 间。”

(3).比喻强大而可以依靠的力量。 明 宋濂 《故嘉兴知府吕府君墓碑》:“是时, 永康 有 吕氏 ,隐若巨镇焉。”

岭南

指中国五岭以南的地区,就是今天广东、广西一带

双鲤

(1).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龙潭

(1).深渊。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宋 曾巩 《冬望》诗:“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 宗 与 雷 。” 清 陈璋 《闽滩竹枝词》:“万丈龙潭千尺浪,也堪愁煞铁梢公。”

(2).喻凶险之处。《再生缘》第二二回:“母姊遭擒在此山,弟当前去鬭龙潭。”

九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九个月

(2) 第九个太阴月

(3) 九个月

黄茅

(1).茅草名。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黄茅似菅茅,而茎上开叶,茎下有 * ,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綯,古名黄菅。”

(2).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宋 杨万里 《曾伯贡主簿挽诗》之二:“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清商

(1).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师旷 曰:‘不如清徵。’”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徵,损聪者也。” 唐 杜甫 《秋笛》诗:“清商欲尽奏,奏苦血霑衣。”

(2).谓秋风。 晋 潘岳 《悼亡诗》:“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元 范梈 《奉同元学士赋赠邓提举之官江浙》诗:“况值杪秋令,清商动凉幕。”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不至书寄用渊明九日闲居韵》:“清商发林际,颯颯动秋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