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忆少年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十二时/忆少年原文

母仪下,国祚和平。
玉帛凑寰瀛。
尤祥极瑞,茂实英声。
两耀比皇明。
昭孝飨、躬荐精诚。
祥并保佑洽由庚。
和乐遍怀生。
柔远能迩,海宇永澄清。
复曾城。
宝册受鸿名。
绵龙绪,十治同齐圣。
至治播欢声。
止戈为武,顿纲搜英。
察万物人情。
损服御、不尚瑛琼。
俗怀生动,修文考制,颛法上天明。
地不爱宝,人不爱其诚。
帝图宏。
寿岳永嶢峥。

诗词问答

问:十二时/忆少年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十二时/忆少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十二时/忆少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母仪

(1).人母的仪范。多用于皇后。《<古列女传>小序》:“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竇姬 ﹞误置 代 籍中,两朝尊母仪。” 明 张煌言 《建夷宫词》之八:“掖庭犹説册閼氏,妙选孀闺作母仪。”

(2).指作母亲的仪范。 唐 赵璘 《因话录·宫》卷一:“﹝ 贞懿皇后 ﹞母仪万国,化洽六宫。” 宋 司马光 《论后妃封赠札子》:“皇后敌体至尊,母仪四海。”《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淑德 、 懿德 ……盖未尝正位中宫,母仪天下,配饗之礼,诚为未允。”

(3).为母之道。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夫人 王氏 ,共传妇道母仪;小女 湘英 ,更喜天才国色。” 梁启超 《倡设女学堂启》:“是以三百五篇之训,懃懃於母仪;七十后学之记,腃腃於胎教。”

国祚

(1).国运。《陈书·吴兴王胤传》:“皇孙初诞,国祚方熙。” 宋 陈亮 《箴铭赞》:“国祚若旒,谁任其责。”

(2).皇位。《汉书·刘向传》:“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於外亲,降为皁隶。”《后汉书·李固传》:“频年之间,国祚三絶。”《新唐书·蒋乂传》:“ 中宗 即位,春秋已壮,而母后篡夺以移神器,赖 张柬之 等国祚再復。”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保洪图社稷,巩国祚延绵。”

和平

(1)

(2) 非暴力的;不通过战争方式的

采取和平战略

(3) 指没有敌对、争端或骚乱的

和平的环境

(4) 没有战争的

和平的方法

(5) 心平气和,和洽安宁;温和的;不猛烈的

药性和平

玉帛

(1) 玉器和丝织品,古时用于祭祀,国与国间交际时用做礼物

(2) 泛指财物

寰瀛

(1).天下;全世界。 晋 崔棁 《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翫月》诗:“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於是露刃者胆丧,控弦者骨惊,谓令公尚临於金甲,想可汗未厌於寰瀛,顿释前憾,来寻旧盟。” 严复 《原强》:“ 达尔文 者, 英 之讲动植之学者也。承其家学,少之时,周歷寰瀛。”

(2).指疆域。 唐 司马札 《古边卒思归》诗:“ 汉武 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3).犹尘世。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 五代 齐己 《送白处士游峨嵋》诗:“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迴休。”

茂实

(1).茂盛而多实。《管子·五行》:“五穀邻熟,草木茂实。” 宋 吴可 《藏海诗话》:“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歛。”

(2).丰足。 清 孙嘉淦 《南游记》:“土田肥美,物产茂实。”

(3).盛美的德业。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永彰茂实,式表洪徽。”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访徽猷於 显庆 ,酌茂实於 开元 。”

英声

(1).美好的名声。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赋》诗:“ 屈 宋 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英声超北地,雅操迈东乡。”

(2).指悠扬悦耳的声音。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

两耀

犹两曜,指日、月。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表》:“臣闻两耀有晦明,所以成其不已;四瀆有盈缩,所以成其不竭。”

皇明

皇帝的圣明。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谀辞。 汉 班固 《西都赋》:“天人合应,以发皇明。”《南齐书·陆澄传》:“ 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识。” 唐 杜甫 《能画》诗:“政化平如水,皇明断若神。” 宋 黄庭坚 《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皇明烛九幽,湔祓用神兵。”

昭孝

宣扬孝道。《国语·楚语下》:“祀所以昭孝息民,抚国家,定百姓也。”

精诚

真心诚意;至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保佑

指神力的护卫帮助

祈求上帝保佑和帮助他的家人

由庚

《诗·小雅》逸篇名。《诗·小雅·由庚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后因以“由庚”为顺德应时之典实。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弘二八之高謩,宣《由庚》而垂咏。”《文选·束晳<补亡诗>之四》:“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 李善 注:“由,从也;庚,道也。言物并得从阴阳道理而生也。” 唐 刘禹锡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嗟乎!天不遐其福而孤民望,使《由庚》之什不作於 贞元 中,惜也。”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抗祠碑铭》:“黄鐘九渊,雉雊勾萌;敛兹噩汤,奋为《由庚》。”

和乐

和睦快乐

怀生

(1).安于生计。《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子犯 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 襄王 ,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俞樾 平议:“怀,安也。言民安其生也。”

(2).爱惜生命。《吴子·论将》:“果者,临敌不怀生。” 清 戴震 《原善中》:“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於是有怀生畏死之情,因而趋利避害。”

(3).谓有生命之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类,沾濡浸润。”《隋书·音乐志下》:“罝罘斤斧,顺时令。怀生熙熙,皆得性。”

柔远能迩

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谓安抚笼络远近之人而使归附。《书·舜典》:“柔远能邇,惇德允元。”《诗·大雅·民劳》:“柔远能邇,以定我王。”《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十有二牧,柔远能邇。” 颜师古 注:“柔,安也。能,善也。”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臣闻柔远能邇,莫大寧民,寧民之务,莫重用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贺表》:“瞻龙颜而有喜,肃虎拜以扬休,伏愿居安虑危,柔远能邇。”

海宇

(1).犹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浹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 宋 苏辙 《皇弟偲加恩制》:“罄海宇之人孰非付託之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丈夫与叔叔文空海宇,洪然高掇,不必过忧。”《说唐》第三回:“举鼎千斤,名振海宇。”

(2).近海之地。 南朝 宋 颜延之 《家传铭》:“旷彼 琅邪 ,实唯海宇。”

澄清

(1) 杂质沉淀下来,液体变清

这小河沙石太多,需澄清后方可用来灌溉禾苗

(2) 另见 chéngqīng

曾城

(1).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后汉书·张衡传》:“登 閬风 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贤 注引《淮南子》:“ 崐崘山 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今本《淮南子·墬形训》作“层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皇帝伤 璧臺 之永閟,悼 曾城 之不践。” 金 宇文虚中 《白菊》诗:“月中风露秋夕好,感此仙种来曾城。”参见“ 层城 ”。

(2).指高大的城阙。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宝册

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宝册葳蕤,帝图掩映。”《新唐书·礼乐志三》:“宜以新諡宝册告於陵庙可也。”《宋史·礼志十一》:“谨遣使 王溥 、副使 李涛 奉宝册,上尊諡曰 简恭皇帝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胡忠安》:“贵妃贤淑如此,宜授宝册。”《清史稿·仁宗纪》:“上驻蹕 盛京 ,诣宝册前行礼。”

鸿名

大名;盛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齐圣

聪明睿智;聪明圣哲。齐,通“ 齌 ”。《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毛 传:“齐,正也。”《左传·文公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 杜预 注:“齐,肃也。”《左传·文公十八年》:“齐圣广渊。” 杜预 注:“齐,中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齐圣,聪明睿智之称…… 毛 以齐为正, 杜 以齐为肃,又以为中,皆未当也。” 宋 王安石 《庙议》:“若夫尊卑之位、先后之序,则子孙虽齐圣有功,不得以加其祖考。”

至治

(1).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文子·下德》:“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也。” 元 独乐园主 《咏史》:“ 汉 朝 文 景 称至治,刑措可比 成 康 前。”

(2).最好的治理。《孔子家语·五刑解》:“ 冉有 问 孔子 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 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

欢声

欢心地发出呼声

止戈为武

“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左传·宣公十二年》:“ 潘党 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 楚子 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汉书·武五子传赞》:“是以 仓頡 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今陛下抚养苍生,将士勇鋭,力有餘而不取之,所谓止戈为武者也。”《花月痕》第四七回:“止戈为武,穷寇勿追。”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服御

亦作“ 服驭 ”。1.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史记·孝文本纪》:“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宋 曾巩 《殿中监制》:“总监六尚之官,以供服御之事。” 元 《日损斋笔记·辩史》:“公与语,大悦,即令授馆而礼遇焉,供张服御之盛,比他重客有加,人咸惊讶。”

(2).谓驾驭车马。《荀子·王霸》:“ 王良 、 造父 ,善服驭者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服御顺志,驰骤合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周弘正 为 宣城王 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

(3).使用;役使。《战国策·赵策四》:“ 叶阳君 、 涇阳君 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永服御而不厌,信古今之所贵。”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从军》诗之十八:“泽雉虽飢,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生动

具有活力能使人感动的

给孩子们看的书要写得生动

在准确之外,还要求文章写得生动。——《义理、考据和辞章》

修文

(1).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 韦昭 注:“文,典法也。” 唐 杜甫 《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 明 尹耕 《秋兴》诗:“不应干羽修文日,岁岁三关有战场。”参见“ 修文偃武 ”。

(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挽文教授诗》:“ 闽 人 翁 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絶唱。”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修文应是才人尽,徵到 姮娥 旧侍书。”参见“ 修文郎 ”。

上天

(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爱宝

亦作“ 爱寳 ”。 1.爱惜;珍惜。《韩非子·解老》:“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 * 众。”

(2).爱惜宝物;隐藏宝物。《国语·晋语九》:“ 晋阳 之围, 张谈 曰:‘先主为重器也,为国家之难也,盍姑无爱宝於诸侯乎!’”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天不爱寳,地无隐瑞。”

帝图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 宋 函 夏 ,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北齐书·儒林传赞》:“帝图杂霸,儒风未纯。”

(2).引申为帝业。 唐 李白 《大庭库》诗:“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旧唐书·敬晖传》:“属以帝图伊始,务静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诸遐邇。”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之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元史·世祖纪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

(4).犹帝位。《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 则 * 后 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

寿岳

指南岳 衡山 。 五代 齐己 《回雁峰》诗:“壮堪扶 寿岳 ,灵合置仙坛。”

嶢峥

亦作“ 嶢崝 ”。高峻。 汉 扬雄 《河东赋》:“乘翠龙而超 河 兮,陟 西岳 之嶢崝。”《文选·张衡<思玄赋>》:“勔自彊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嶢峥。” 李善 注引《方言》:“嶢峥,高貌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