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傅正之官礼部

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送傅正之官礼部原文

妙道微言早自知,钧衡何事器君迟。
连墙并屋相从久,耸壑昂霄此去宜。
画省含香修故事,云台呼仗请私仪。
想君清直家风在,好为朝廷作伯夷。

诗词问答

问:送傅正之官礼部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送傅正之官礼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名句大全

孔武仲送傅正之官礼部书法欣赏

孔武仲送傅正之官礼部书法作品欣赏
送傅正之官礼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妙道

至道;精妙的道理。《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説而去也。” 宋 陆游 《感怀》诗:“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

微言

(1) 含蓄而精微的言辞

微言议赈捐

(2) 密谋;密言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钧衡

(1).比喻国家政务重任。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 亮 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2).喻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遗表》:“因恳避於钧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适 《留上李右相》诗:“钧衡持国柄,柱石总贤经。” 孙钦善 校注:“钧衡:平衡,公正。”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连墙

比邻,近邻。《列子·仲尼》:“与 南郭子 连墙二十年,不相謁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庚子寇乱,余避地 嘉禾 ,復与 珪 连墙而居,日为余言胶法。” 清 厉鹗 《张东扶移居瑞石山麓》诗:“连墙恨未能,来往共岁晏。”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耸壑昂霄

跳越溪谷,直入云霄。喻出人头地。《新唐书·房玄龄传》:“吏部侍郎 高孝基 名知人,谓 裴矩 曰:‘僕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旧唐书·房玄龄传》及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卷四均作“耸壑凌霄”。 金 元好问 《刘景玄墓铭》:“漫取一书试之,则随问随答,无所忘失,朝请君始大惊,拊其背曰:‘及吾未老,当见汝耸壑昂霄时耳。’”

画省

指尚书省。 汉 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或称“粉省”、“粉署”。 唐 岑参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诗:“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清 方文 《喜从子密之京师归》诗之二:“一官辞画省,三载恋 金门 。”

含香

(1).带着香气。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李百药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

(3).谓含服香药。香,指 * 。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职官四》:“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王维 《重酬苑郎中》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故事

(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云台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沉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清直

(1).河水清澈顺流貌。语出《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直猗。”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傍逸陌之修平,面 淮 流之清直。”

(2).清廉正直。《晋书·应詹传》:“清直之风既浇,糟粃之俗犹在。” 唐 白居易 《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自 鹿邑 至 巩县 ,皆以清直静理闻於一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用违其才》:“ 沉思孝 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

家风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伯夷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