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少蕴移竹于贾文元园二首(时倅车乃文元

作者:苏过 朝代:宋代

原文

我公经纶手,胡为试盘根。

忠言与嘉绩,有后期臧孙。

胸中五千卷,三岁不窥园。

种德如川增,源深自潺湲。

遽辞承明庐,出备诸侯藩。

仁风被草木,已觉棠阴繁。

此君况手植,伴公读书轩。

未须劳越吟,寓目聊江村。

群豪争吐奇,和诗相劝敦。

愧无峥嵘句,往继火陆浑。

诗词问答

问:《次韵少蕴移竹于贾文元园二首(时倅车乃文元裔孙)·其二》的作者是谁?答:苏过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过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过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元韵

2. 时倅车乃文元裔孙

参考注释

经纶手

治国的良才。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渡 江 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古人经纶手大率忙时閒做,閒时忙做,知公亦然也。” 清 孙枝蔚 《万开来宪副招饮园林留赠》诗之二:“暂袖经纶手,弥高著作才。”

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盘根

(1).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毻毛新鵠小,盘根古树低。” 五代 齐己 《古松化为石》诗:“盘根几耸翠崖前,却偃凌云化至坚。”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絶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

(2).比喻相互勾结,根深蒂固。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忠良会边》:“奸风成癖党盘根也。”

(3).见“ 盘根错节 ”。

(4).犹奠基。 唐 李白 《明堂赋》:“势拔五岳,形张四维,轧地轴以盘根,摩天倪而创规。”

(5).指根基。 唐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

槃根:盘曲的木根。喻难办之事。 清 钱谦益 《太仆寺添注少卿熊明遇授中宪大夫制》:“蔚有君子之文,兼通当世之务……风力愈修,槃根尽解。”

忠言

忠直之话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忠言逆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嘉绩

美善的功绩。《书·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孔 传:“下去凶恶之德,立善功於我国。”《国语·周语下》:“帅象 禹 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 唐 白居易 《卢众等除御史评事制》:“御史府官,廷尉寺吏,用申褒奬,以劝忠勤。勉奉元戎,佇成嘉绩。”《宋史·乐志七》:“竭我瑶斝,莫报嘉绩。”

后期

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

臧孙

复姓。 春秋 时, 鲁孝公 子 彄 食采于 臧 ,为 臧 氏。其后人 达生武仲纥 ,为 臧孙 氏。见《元和姓纂·唐》、《通志·氏族四》。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不窥园

见“ 三年不窥园 ”。

种德

犹布德。施恩德于人。《书·大禹谟》:“ 皋陶 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孔 传:“迈,行;种,布。”《南史·宋纪上·武帝》:“虽 文命 之东渐西被, 咎繇 之迈于种德,何以尚兹。” 唐 王贞白 《金陵怀古》诗:“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 元 独乐园主 《咏史》:“ 苍姬 种德极深厚,歷载八百何绵绵。”

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承明庐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仁风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棠阴

(1).棠树树荫。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石壁转棠阴, 鄱阳 寄茅室。”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南朝 梁简文帝 《罢丹阳郡往与吏民别》诗:“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詎怜。” 唐 刘长卿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诗:“幸容栖託分,犹恋旧棠阴。”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诗:“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舘,烂目閲四库。”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棠阴遍 陈 汝 之间,尸祝在 黄 韩 之后。”参见“ 棠树 ”。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 落棠 。” 高诱 注:“ 落棠 ,山名,日所入也。”后因以“棠阴”指光阴。《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吕向 注:“言其光阴不復留也。”

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手植

亲手种植

这棵杨树是他当年手植的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越吟

战国 时 越 人 庄舄 仕 楚 ,爵至执珪,虽富贵,不忘故国,病中吟 越 歌以寄乡思。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后因以喻思乡忆国之情。 唐 郎士元 《宿杜判官江楼》诗:“叶落觉乡梦,鸟啼惊 越 吟。”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优游食足,敢陈 楚 些之穷;衰疾土思,但抱 越 吟之苦。” 明 姚潜 《过旧县再和南平韵》:“惟我耽 吴 酒,何人不 越 吟?” 鲁迅 《无题》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寓目

看一下,过目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这些情况我都大概寓目

吐奇

(1).出奇谋。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赞》:“昂昂 子敬 ,拔跡草莱,荷担吐奇,乃构 云臺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藏器者珍於变通随时,英逸者贵於吐奇拨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临危吐决” 元 胡三省 注:“吐决,谓吐奇决策也。”

(2).发出异采。 刘师培 《文说·耀采》:“ 赵至 《入关》之作, 鲍照 《大雷》之篇, 叔庠 擢秀於 桐庐 , 士龙 吐奇於 鄮县 ,游记之正宗也。”

和诗

和答他人诗作的诗。有的同韵,有的不同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古来但有和诗无和韵, 唐 人有和韵尚无次韵,次韵实自 元 白 始。” 清 沉初 《西清笔记》卷一:“六月,上命回京。諭曰:‘汝在此,不过得汝和诗而已。’”

相劝

(1) 互相勉励

(2) 劝说,劝导宽解

不好相劝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继火

傍晚举火以接日光。《新唐书·李德裕传》:“ 元和 后数用兵,宰相不休沐,或继火乃得罢。”

陆浑

古地名。也称 瓜州 ,原指今 甘肃 敦煌 一带。 春秋 时 秦 晋 二国使居于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迁居 伊川 ,以 陆浑 名之。 汉 置县。 五代 废。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县 东北。《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於 陆浑 ,东至於 卫 ,侵盗暴虐中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一为‘陆邑’。” 司马贞 索隐:“《春秋左氏》:‘ 秦 晋 迁 陆浑 之 戎 于 伊川 。’ 杜预 以为‘ 允 姓之 戎 居 陆浑 ,在 秦 晋 之间,二国诱而徙之 伊川 ,遂从 戎 号,今 陆浑县 ’是也。”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 陆浑 桃花间,有汤沸如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