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蒙周开祖使君贬示佳章才拙思荒愧不能报谨

作者:毛滂 朝代:宋代

原文

居士称陆莲,香山本流亚。
舌端元和风,吹倒两鲍谢。
游戏笔砚间,盘礴湖山下。
过眼尽诗材,有欲天必借。
句源发肝膈,输泻每不暇。
欬唾生江河,奔放那可壩。
我诗沮洳尔,欲过不足跨。
数烦见波澜,意作蹄涔吓。
平生望洋眼,痴胆不知怕。
亦识明月珠,相投况非夜。

诗词问答

问:《累蒙周开祖使君贬示佳章才拙思荒愧不能报谨》的作者是谁?答:毛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滂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龙门山 之东。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筑石楼,自号 香山居士 。(2)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相传 吴王 种香处。下有采香径。(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岭之一。主峰 鬼见愁 ,形势峻拔。名胜古迹有 碧云寺 、 静宜园 、 双清别墅 、 香山寺 、 朝阳洞 等。园林清幽,景色宜人。为京郊游览胜地。

(2). 洛阳 龙门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称。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 洛 都四郊,山水之胜, 龙门 首焉; 龙门 十寺,观游之胜, 香山 首焉。”参见“ 香山寺 ”。

流亚

同一类的人或物。《三国志·蜀志·董刘马陈董吕传论》:“ 吕乂 临郡则垂称,处朝则被损,亦 黄 薛 之流亚矣。” 宋 陆游 《达观堂诗序》:“ 朱公 之逝甚异,世以为与 尹先觉 、 譙天授 、 苏养直 俱解化仙去,则吾 景先 亦其流亚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味圣》:“味之圣者,有水族之河魨,有林族之荔枝……不得已而思其次,则 寧波 江瑶柱, 洞庭 杨梅, 宜兴 柿狐,亦其流亚。” 鲁迅 《书信集·致江绍原》:“观读书界大势,将来之有人顾问者,殆仍惟文艺之流亚。”

舌端

(1).舌尖,舌头。《韩诗外传》卷七:“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辞者,舌端之文,通己於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即有时偶涉诗书,亦係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

(2).舌所以言,因引申为言词。《北齐书·卢文伟传》:“ 询祖 词情艷发,早著声名,负其才地,肆情矜骄,京华人士,莫不畏其舌端。”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是时 游 夏 辈,不敢措舌端。”

和风

(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鲍谢

(1). 南朝 诗人 鲍照 和 谢朓 的并称。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五:“赋诗何必多,往往凌 鲍 谢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南史》谓 鲍照 、 谢元暉 为 鲍 谢 。” 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 苏 李 属和之篇, 鲍 谢 酣吟之响,若喷薄出之,而大珠小珠相错落也。”

(2). 南朝 诗人 鲍照 和 谢灵运 的并称。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寄我五字诗,句法窥 鲍 谢 。” 史容 注:“ 明远 、 灵运 。”

(3). 唐 人 鲍防 和 谢良弼 的并称。 鲍防 为 德宗 时礼部侍郎,工诗,讥切当世,与中书舍人 谢良弼 友善,人称 鲍 谢 。参阅《唐诗纪事》四七。

游戏

(1) 嬉戏

游戏酒食。——宋· 苏轼《教战守》

托儿所的游戏时间

(2) ;游乐;玩耍

(3) 娱乐活动

网球游戏

笔砚

亦作“ 笔研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盘礴

亦作“ 盘薄 ”。 1.广大,雄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 颜师古 注引 晋 郭璞 曰:“旁唐言盘礴。” 唐 杨炯 《西陵峡》诗:“絶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 荆 之门,滔滔南国纪。” 宋 文天祥 《建康》诗:“ 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犹盘礴, 江 流已变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 明 李东阳 《宿刘谏议祠用前韵》:“江山盘礴堪舆气,精爽分明梦觉时。”

(2).奋发貌。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辰来迟而去速兮,固前俢以跋疐,方盘礴而上征兮,遽相羊而补外。”

(3).盘屈牢固貌。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豫章》:“下贯金壤,上笼赤霄,盘薄广结,捎瑟曾乔。”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四:“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礴。”

(4).延伸;逶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二重层迭於邨后,盖北自 观音山 盘礴而尽於此。” 清 顾炎武 《五台山》诗:“东临 真定 北 云中 ,盘薄 幽 并 一气通。”

(5).徘徊;逗留。 宋 林逋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历阳希然山人》诗:“林落人家总入诗,下驴盘薄立多时。” 金 王若虚 《林下四友赞》:“盘礴兮岩阿,容与兮烟萝,籍丰草兮偃卧,愬长风兮浩歌。”

(6).《庄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般礴”本谓箕坐,后作“盘礴”,指恣意作画。《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引 宋 黄庭坚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诗:“明窗盘礴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黄。” 明 李东阳 《题计汝和墨菊》诗:“偶将盘礴累高情,画苑人人识姓名。” 清 钱谦益 《题宋徽宗杏村图》诗:“至尊盘礴自游艺,宛是前身画师製。”

(7).箕踞。伸开两腿坐。 宋 苏轼 《和<饮酒>》序:“在 扬州 时,饮酒过午輒罢,客去,解衣盘礴终日,欢不足,而适有餘。” 元 成廷珪 《夏日过万蓬庵》诗:“爱汝东庵暑气薄,解衣盘礴坐莓苔。”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归序》:“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 篛林 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諮经諏史,旁若无人。”

(8).引申为不拘形迹,旷放自适。 宋 陆游 《与李运使启》:“至於盘礴游戏之翰墨,嬉笑怒駡之文章,过 黄初 而有餘,嗟 正始 之復见。” 明 莫是龙 《笔麈》:“不知此生,身心俱旷,饮啄自适,放恣形骸之外,盘礴溪山之间,俯仰无累於情,起居咸顺其欲。”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早起,雪覆身上如堆絮,道人拂袖而起,额上汗犹津津然;或投身海中,盘薄游泳,如弄潮儿。”

(9).指大石。《旧唐书·张廷珪传》:“况此营建,事殷木工,或开发盘礴,峻筑基阶,或塞穴洞,通转採斫,辗压虫蚁,动盈巨亿。”

槃礴:1.箕踞而坐。《庄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将画图……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成玄英 疏:“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无惧惮。”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2).引申为傲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项斯》:“槃礴宇宙,戴蓟花冠,披鹤氅,就松阴,枕白石,饮清泉,长吟细酌,凡如此三十餘年。”

(3).亦作“ 槃薄 ”。盘踞地上。《晋书·五行志中》:“ 洛阳宫 西 宜秋里 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鑪形,后如傴人,槃薄不可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鸡足山》:“往 鸡足山 ,山阴而上,屈盘取路,至西南冈,山峯险阻,崖径槃薄,乃以锡扣,剖之如割,山径既开,逐路而进。”

(4).犹磅礴。高大貌。 晋 郭璞 《江赋》:“ 虎牙 嵥竖以屹崒, 荆门 闕竦而槃礴。”《文选·郭璞<江赋>》作“磐礴”。 李善 注:“广大貌。” 金 元好问 《梁父吟扇头》:“槃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坐。”

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诗材

(1).诗的素材。 宋 陆游 《冬夜吟》:“造物有意娱诗人,供与诗材次第新。” 清 厉鹗 《<绿杉野屋集>序》:“诗材富,而意以为匠,神以为斤,则大篇短章,均擅其胜。”

(2).诗才。 元 吴莱 《题<永嘉唐氏清节处士卷>》诗:“晴窓抚卷尽达者,秃笔落纸谁诗材。”

肝膈

见“ 肝鬲 ”。

输泻

谓水流泻。 宋 苏轼 《画水记》:“一日仓皇入寺,索笔墨甚急,奋袂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 明 文徵明 《太仓州重浚七浦塘碑》:“於是输泻有委,飞流迅疾,淤沙涤不復留。”

不暇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欬唾

(1).比喻声音,谈吐。《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 羽 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九:“文章似 扬 马 ,欬唾落明珠。”

(2).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旧唐书·王武俊传》:“势同患均,转寇讎为父子欬唾间。”

江河

(1) 长江和黄河

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

(2) 大河的泛称

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小而为大。——《庄子·则阳》

奔放

思想感情、诗文气势等无拘束地尽量表达出来

热情奔放

沮洳

(1).低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 疏:“沮洳,润泽之处。”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 零陵县 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涂。” 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2).指低湿。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新唐书·韩全义传》:“遇贼 广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颇多积水,自营此沟,而民不苦卑溼,秽气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波澜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蹄涔

亦作“蹏涔”。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 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迹中,言其小也。”后以“蹄涔”指容量、体积等微小。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蹏涔之游,无以知絳虯之腾。” 唐 蒋贻恭 《咏虾蟆》:“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清 焦袁熹 《经生歌》:“蹄涔之水,不生沦涟;覆簣之山,那有云烟?” 清 曾国藩 《书<归震川文集>后》:“浮芥舟於蹏涔之水,不復忆天下有四海涛者也。”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望洋

视觉模糊;迷茫;茫然

望洋兴叹

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明月珠

夜光珠。因珠光晶莹似月光,故名

相投

(1) 彼此投合

脾气相投

(2) 投靠;投奔;求托

诗文赏析


【原题】:
累蒙周开祖使君贬示佳章才拙思荒愧不能报谨勉次韵一篇少叙敬避老匠之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