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豫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同豫轩原文

新旧萃藩封,三接不可缺。

赉与宴并行,所以联情悦。

涓休月之六,嘉飨荅韶节。

同豫此临憩,紫光待整设。

轩墀既静佳,瓯研亦清洁。

羲经在棐几,玩象观辞说。

雷出地奋轧,抚辰敬斯切。

诗词问答

问:同豫轩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同豫轩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屑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三

2. 阁名赐宴之所

参考注释

三接

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并行

(1) 并排行走

严禁骑自行车并行

(2) 同时实行或实施

两种就业体制并行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嘉飨

见“ 嘉享 ”。

整设

慗齐陈列。《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整设于屏外。” 郑玄 注:“整,正列也;设,陈也。”《墨子·非命上》:“所以整设师旅,进退师徒者,誓也。”

轩墀

(1).殿堂前的台阶。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清 赵申乔 《武功春日谒后稷祠》诗:“词客古今瞻庙貌,村农伏腊走轩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庙 ,见轩墀促窄。”

(2).指厅堂。 唐 杜甫 《苦竹》诗:“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 仇兆鳌 注:“轩墀乃富贵家厅事。” 清 许承钦 《古寺》诗:“或见虎倀驱部落,时闻梵妓舞轩墀。” 清 张元昇 《坐友人东轩对月》诗:“故人有好怀,招我坐轩墀。”

(3).借指朝廷。《新唐书·贾耽传》:“臣幼切磋於师友,长趋侍於轩墀。”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三表》:“岂进退去就之敢轻,盖规矩準绳之难合,轩墀将远,涕泪交零!”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为政之始,思厚儒风,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

清洁

(1) 无尘垢的;干净的

清洁的房间

(2) 未被污染的

一个清洁的水源

(3) 廉洁

清洁自守,语不及私

羲经

《周易》的别称。相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王珪 《除富弼西京留守制》:“不处成功,专 老氏 荣名之畏;其旋元吉,安羲经履道之终。”

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辞说

(1).言辞。《礼记·礼运》:“祝嘏辞説,藏於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説,士之荣叶、皮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犹意见,看法。

(3).谈话。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行必联轡,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邻,言也辞説之与参。欢然有会於心,而若有所得。”

(1).谓以言辞打动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敬通 雅好辞説,而坎壈盛世,《显志》《自序》,亦蚌病成珠矣。”

(2).指说服、打动人的口才。 清 龙启瑞 《送吕介存南游序》:“ 周 道衰,学校废,陵夷至於 战国 ,而游士始多,然彼皆逞其辞説,以取一时之功名富贵。”

出地

指被侵夺的土地。《战国策·魏策三》:“初时 惠王 伐 赵 ,战胜乎 三梁 ,十万之军拔 邯郸 , 赵氏 不割,而 邯郸 復归。 齐 人攻 燕 ,杀 子之 ,破故国, 燕 不割,而 燕国 復归。 燕 赵 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

亦作“ 出的 ”。忽地,突然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出地过,谁人比得他驍果?”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三折:“我则见忽地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颼的钢鞭重。”

奋轧

谓草木萌生。《汉书·律历志上》:“奋轧於乙。”乙,象草木初生屈曲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