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七月廿八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处暑(七月廿八日)原文

闰置孟冬杪,致因处暑迟。

然流阴迅矣,岂夏气恒之。

月尽方中节,爽来觉后期。

午炎犹特剧,孤注有如斯。

诗词问答

问:处暑(七月廿八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处暑(七月廿八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处暑(七月廿八日)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二

2. 七月廿八日

参考注释

孟冬

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

处暑

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居于立秋之后、白露之前的一个节气名,在8月22、23或24日

流阴

(1).浮云。 唐 王昌龄 《东溪玩月》诗:“万木分空霽,流阴中夜攒。”

(2).飘动的阴影。 清 方文 《李临淮玄素招集松筠阁》诗:“大壑生秋云,流阴被芳甸。”

夏气

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调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 汉 郑玄 注:“夏气和,则徵声调。”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兰池清夏气,脩帐含秋阴。”

月尽

指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魏书·律历志上》“章岁,五百五”原注:“古十九年七闰,闰餘尽为章。积至多年,月尽之日,月见东方,日蚀光晦,輙復变历,以同天象。”《书·胤征》“先时者杀无赦” 唐 孔颖达 疏:“月初为朔,月尽为晦……晦者,月尽无月,言其闇也。”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为军丁月粮,先年月头给放,不过初五,近年多在月尽或次月初方给。”

方中

(1).正中。《诗·鄘风·定之方中》:“定之方中,作于 楚 宫。” 朱熹 集传:“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管子·幼官》:“发善必审於密,执威必明於中,此居图方中。” 尹知章 注:“此立时之政, 管氏 别五其图,谓之方图,而上位居中。”

(2).犹世间。对“方外”而言。《世说新语·德行》“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刘孝标 注引《嵇康别传》:“此亦方中之美范,人伦之胜业也。”

(3).指古代帝王的寿穴。《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调为 茂陵 尉,治方中。” 裴駰 集解:“《汉书音义》曰:‘方中,陵上土作方也。 汤 主治之。’ 苏林 曰:‘天子即位,豫作陵,讳之,故言方中。’”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周太祖葬剑甲衮冕》:“然尝记 唐 人有一书,备载 乾陵 之役:每凿地得土一车,即载致千里外,换受沙砾以回,实之方中,故方中不復本土。”

(4).始处正中。《庄子·天下》:“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陆德明 释文:“谓日方中而景已復昃。”

后期

某一时期的后一阶段

文艺复兴时代的后期

孤注

(1).谓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赌注。比喻仅存的可资凭借的事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 王钦若 ﹞数乘间言於上曰:‘ 澶渊 之役, 準 以陛下为孤注与敌博耳。’”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犹将回翔厉兵,孤注决胜,明示必死。”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已拚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 王统照 《搅天风雪梦牢骚》:“二百二十吊不卖的猪从春初喂起,这是一年的最后孤注了。”

(2).指 * 时输者所押的零星赌注。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博者以胜彩累注数者至乘。败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数,谓之孤注。”

如斯

如此。《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三·代死失火》:“苟谓事事如斯,吾未之信矣。” 郭沫若 《黄山之歌》:“ 峨眉 号称天下秀,不知是否信如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