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溪道中

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湖溪道中原文

夜雨声绵绵,朝雨势未歇。

行役良间关,炎歊暂祛遏。

蘋藻香幽幽,陂池水活活。

咫尺迷见闻,淋漓彻衣褐。

坎泥甚胶凝,塍路无尺阔。

饥僮与羸骖,十步九颠蹶。

攲鞍髀欲僵,风盖手屡脱。

惊目不暇瞬,危魂亦已怛。

处险贵能安,欲速或未达。

圣禹尝輴行,文公尚胡拔。

彼勤事业大,吾劳簿书末。

香城到长堤,轩眉解蹙頞。

大道吾所归,宁为险途夺。

诗词问答

问:湖溪道中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湖溪道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八部

参考注释

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朝雨

晨雨。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 唐 归仁 《题贾岛吟诗台》诗:“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 明 李贽 《初潭集·君臣一·贤臣》:“ 列精子高 听行乎 齐湣王 ,善衣练布衣,白縞冠,顙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

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间关

象声词。形容宛转的鸟鸣声

间关莺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炎歊

见“ 炎熇 ”。

幽幽

(1) 声音、光线等微弱

幽幽的路灯

(2) 深远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陂池

池沼;池塘。《书·泰誓上》:“惟宫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百姓。” 孔 传:“泽障曰陂,停水曰池。” 汉 班固 《西都赋》:“源泉灌注,陂池交属。” 宋 叶适 《舒彦升墓志铭》:“在 蘄春 ,增陂池九百餘,种稻十万斛。”《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王筑宫筑囿,臺榭陂池,殫竭民力,虚耗国赋。”

见“ 陂陁 ”。

活活

在活着的情况下(多指有生命的东西受到损害)

活活打死

活活气死

咫尺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迷见

(1).见识糊涂。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而我独迷见,意求异士知。”

(2).指糊涂的见解。 梁启超 《论希腊古代学术》第二章:“虽然,其揭櫫理性,而以六根六尘所接构者为迷见,一也。”

淋漓

(1) 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淋漓不净

(2) 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衣褐

泛指粗布衣服。《百喻经·贫人烧粗褐衣喻》:“汝种姓端正,贵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 宋 苏轼 《赐诸路臣寮中冬衣袄口宣制》:“霜露荐至,衣褐未周。” 清 孙枝蔚 《秋夜翟家庄作》诗:“隣砧休太急,衣褐典皆完。”

(1).穿粗布衣。《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 衣褐。’” 赵岐 注:“ 许子 衣褐,以毳织之,若今马衣也。或曰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度 秦王 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於 赵 。”

(2).借指贫贱者。《后汉书·赵典传》:“ 典 慨然曰:‘身从衣褐之中,致位上列。且鸟乌反哺报德,况於士邪!’” 李贤 注:“褐,织毛布之衣,贫者所服。” 明 高叔嗣 《叙怀》诗:“衣褐出下国,脱輓造中朝。”

羸骖

瘦弱的马。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唐 杨巨源 《奉酬窦郎中早入省苦寒见寄》诗:“羸驂苦迟迟,单僕怨切切。” 唐 罗隐 《经故洛阳城》诗:“败垣危堞蹟依稀,试驻羸驂吊落暉。”

颠蹶

亦作“ 颠蹷 ”。1.颠倒失次。《管子·小匡》:“ 桓公 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 小白 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於下,以为天子羞。’”

(2).倒仆;跌落。《战国策·齐策三》:“颠蹶之请,望拜之謁,虽得则薄矣。” 鲍彪 注:“颠,倒;蹶,僵也。言其请救之急。”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芘之而误者,譬如荫朽树之被笮也,彼尚不能自止其颠蹶,亦安能救我之碎首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正回惑间,又一石子落,中巫,颠蹷。” 何垠 注:“颠,倒也。蹙音厥,僵也。”

(3).困顿挫折。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百姓颠蹶而不扶,犹赤子临井焉,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磻叟 虽至颠蹶,輒不敢以其道自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早年气盛,鋭於进取,自谓卿相可立致,卒致颠蹶。”

(4).覆亡;毁灭;失败。《明史·曹文诏周遇吉等传赞》:“ 曹文詔 等秉驍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呜呼事一乖,宇宙遂颠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湘路纪事》:“倘第一问题即遭颠蹶,将来牵动全局,貽笑远人,万万无以自解。”

(5).犹颠狂。《朱子语类》卷一○四:“如今都教坏了后生,箇箇不肯去读书,一味颠蹷没理会处,可惜!可惜!” 明 刘基 《天说下》:“是故瘥癘夭札,人之病也,狂乱反常,颠蹶披猖,中天之病气而不知其所为也。”

(6).动荡不平貌。 汉 焦赣 《易林·大有之萃》:“雀行求食,出门见鷂,颠蹶上下,几无所处。” 宋 秦观 《海康书事》诗之九:“怒号兼昼夜,山海为颠蹶。”

(7).指行走不平稳貌。 许杰 《台下的喜剧》:“ 二木 老婆紧抱起她的小孩,在密集着板凳的中间,颠蹶的走出。”

风盖

指荷叶。 北周 庾信 《赋得荷》:“秋衣行欲製,风盖渐应欹。” 宋 朱熹 《圭父为彦集置酒白莲沼上彦集有诗因次其韵呈坐上诸友》:“共怜的皪水花浄,并倚离披风盖凉。”

惊目

使人见而惊奇;引人注目。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夫世间传书,诸子之语多欲主奇造异,作惊目之论,以骇世俗之人。” 宋 苏轼 《再和曾子开》之一:“衰年壮观空惊目,嶮韵清诗苦闘新。” 明 陈子龙 《游郑戚畹园亭》诗:“药栏藤架犹惊目,文窗稍暗无丝竹。”

不暇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事业

(1)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公用事业

(3) 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簿书

(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香城

(1).指佛国。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同到香城,共见宝臺。” 唐 王勃 《益州緜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 武都 仙镇,龙墟粤域,邑动香城,山开净国。”

(2).指仙境。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灵芝寺》:“信可以跨 凤山 之仙境,軼 蓬岛 之香城者矣。”参阅《维摩诘经·香积佛品》。

轩眉

将眉毛抬起

轩眉而视

蹙頞

皱缩鼻翼。愁苦貌。《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鐘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赵岐 注:“蹙頞,愁貌。”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见若假面数十,取其间锁颐蹙頞大丑者,割去面而易之。”

大道

(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所归

(1).归依;归宿。《老子》:“儽儽兮若无所归。”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2).归向;归属。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汉 班彪 《王命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3).称赞。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功未为众所归,而荷厚禄,则使劳臣不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