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夫人

作者:潘牥 朝代:宋代

英烈夫人原文

淮海艳姬毛惜惜,蛾眉有此万人英。
恨无匕首学秦女,向使裹头真杲卿。
玉骨花颜城下土,冰魂雪魄史间名。
古今无限要金者,歌舞筵中过一生。

诗词问答

问:英烈夫人的作者是谁?答:潘牥
问:英烈夫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潘牥的名句有哪些?答:潘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淮海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艳姬

美女;美妾。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宋 柳永 《如鱼水》词:“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惜惜

可惜;怜惜。 五代 唐庄宗 《歌头》词:“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 清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词:“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

蛾眉

美人的秀眉。也喻指美女;美好的姿色

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满身,绡縠参差。——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英

俊杰,英杰。《文子·上礼》:“明于天地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众,惠足以怀远,智足以知权,人英也。”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天工寄人英,龙袞瞻君临。” 宋 陆游 《春夜读书感怀》诗:“贼酋实孱王,贼将非人英。”

匕首

(1) 短剑或狭长的 *

挟匕首以备不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2) 又

图穷而匕首见

秦女

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 湘娥 抚琴瑟, 秦女 吹笙竽。” 黄节 注:“《列仙传》曰:‘ 萧史 者, 秦繆公 时人也,善吹簫。 繆公 有女,号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 弄玉 作凤鸣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 唐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不逢 秦女 在,何处听吹簫?” 鲁迅 《集外集·<赠人>诗之二》:“ 秦女 端容理玉筝,梁尘踊跃夜风轻。”

向使

连词,假使

向使无君。——清· 黄宗羲《原君》

向使三国。——宋· 苏洵《六国论》

裹头

(1).裹扎头巾;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 唐 韩愈 《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軹邑 , 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 ,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 沉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

(2).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 唐 杜甫 《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仇兆鳌 注:“《二仪实録》:‘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 周武帝 裁为襆头。 鲍氏 曰:时老幼俱战亡,又括乡里之少小者,故里正为之裹头擐甲也。’” 唐 杜荀鹤 《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马作童儿。”

(3).指出行者携带的钱财。《旧唐书·韦嗣立传》:“凡是封户,不胜侵扰,或输物多索裹头,或相知要取中物,百姓怨叹,远近共知。”《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裹头,谓行槖齎裹以自资者,今谓答头。裹,古卧翻。”《太平广记》卷一二六:“ 唐 虔州 参军 崔进思 ,恃郎中 孙尚容 之力,充纲入都,送五千贯,每贯取三百文裹头,百姓怨叹,号天哭地。”

(4).堤防溃决,当决口未及堵合以前的救急措施。目的在保护堤头,以防决口被水流继续冲宽,等待洪水退落以后再进行堵口工程。

玉骨

(1).白骨,死者的骸骨。 宋 王安石 《悼慧休》诗:“玉骨随薪尽,空留一分香。” 宋 陆游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沉氏园亭》诗:“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清 纳兰性德 《山花子》词:“林下荒苔 道韞 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2).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 宋 向子諲 《丑奴儿·宣和辛丑》词:“ 无双亭 下琼花树,玉骨云腴。倾国称姝。除却 扬州 是无处。” 明 顾有孝 《三嫁娘词》:“新欢病支离,玉骨瘦难举。”

(3).梅花枝干的美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二:“ 袁丰 居宅后,有六株梅……﹝ 丰 ﹞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 秋蟾 出比之。” 金 段成己 《嗅梅》诗:“玉骨那愁瘴雾伤,好将经卷伴南荒。”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咏梅》词:“氷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4).指笛子。 元 张雨 《猿臂笛》诗:“ 三峡 家山已隔生,一枝玉骨尚堪横。”

花颜

美丽如花的容貌。 唐 李白 《怨歌行》:“十五入 汉 宫,花颜笑春红。”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下土

(1).大地。《诗·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明 何景明 《九咏》:“下土幽暗而嶮巇兮,需光泽之照临。”

(2).四方;天下。《书·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 孔 传:“言 舜 理四方,诸侯各设其官居其方。”《国语·吴语》:“余心岂忘忧恤,不惟下土之康靖。” 韦昭 注:“不但忧四方,乃忧王室也。”《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土,国朝无专贵之人。”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渊谋远略,必中事几,善训嘉謨,可为世则者,传闻下土,虽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众虑,非可闚测,可谓有君人之德大。” 鲁迅 《无题》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辍 越 吟。”

(3).指人间。《诗·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豫章 人 刘广 ,年少未婚,至田舍,见一女子,云:‘我是 何参军 女,年十四而夭,为 西王母 所养,使与下土人交。’ 广 与之 * 。” 前蜀 贯休 《阳春曲》:“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忍见苍生苦苦苦!” 清 魏源 《杂诗》之四:“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4).偏远的地方。《汉书·刘辅传》:“臣等愚,以为 辅 幸得託公族之亲,在諫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细民冤结,无所控告,下土边远,能诣闕者,万无数人,其得省治,不能百一。”《魏书·朱长生传》:“ 高车 主 阿伏至罗 责 长生 等拜, 长生 拒之曰:‘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低洼之地。《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壚。” 孔 传:“高者壤,下者壚。”一说,下等土地。 孙星衍 注引 马融 曰:“ 豫州 地有三等,下者坟壚也。”

犹入土。指埋葬。 宋之的 《故乡》:“老的下土的时候,使了财主五吊钱,几年没还上,咱祖上留下来的这几间破草房跟西河沿那八分菜田地,都出给财主了。”

冰魂雪魄

(1) 比喻行为高尚,操行清白

刘得仁…既终,诗人争为诗以吊之,唯供奉僧栖白擅名。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2) 也喻指梅花

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宋· 陆游《北坡梅开已久忽放一枝戏作》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