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猎(七月廿六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猎(七月廿六日)原文

塞山清晓云如油,须臾雨羃千峰头。

猎骑已放奚事止,看城早驻蓝旗斿。

櫜鞬策马便亲往,冲烟冒雾寻清游。

洒空时霏时却息,岩枝涧叶翻银流。

千二百卒宿精练,鸿絧尚致野兽稠。

弓渐无碍燥,手濡无碍柔。

一发中其麌,再发毙其麀。

四十八旗夙习见,哈萨厄鲁心服尤。

中朝或有谙古者,谓当罢猎学文侯。

既不受誉毁宁受,诘武身先意所留。

一之为甚亦弗再,传宣明雨当停蒐。

诗词问答

问:雨猎(七月廿六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猎(七月廿六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五

2. 七月廿六日

参考注释

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峰头

1.亦作"峰头"。

2.峰顶。

猎骑

(1).谓以骑兵搜索。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用是连营 函谷 ,猎骑 黎阳 ,威振两 河 ,名陵三 晋 。”

(2).骑马行猎者。 唐 李白 《观猎》诗:“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五代 谭用之 《塞上》诗之二:“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

看城

清 代皇帝行围打猎时设在高地的瞭望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木兰行围制度》:“离驻蹕行营约略二三里许,惟视高敞处设黄幕,幄中设毡帐,是之谓看城。”

櫜鞬

藏箭和弓的器具。《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 ﹞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 。 晋 楚 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杨伯峻 注:“櫜,音高,盛箭矢之器,鞬,音犍,盛弓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裴度》:“ 乐和 李僕射 方为 华州 刺史,戎服櫜鞬迎於道左。” 清 王士正 《秦中凯歌》之四:“大将櫜鞬迎道左,万人鼓吹入 平凉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献忠 走进屋去,按照谒见长官的隆重礼仪的规定,换上全副盔甲,背上櫜鞬,挂上宝刀,气宇轩昂地大踏步走了出来。”

策马

用马刺抽打马

清游

亦作“ 清游 ”。清雅游赏。 晋 潘岳 《萤火赋》:“翔太阴之玄昧,抱夜光以清游。”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侍郎使虏》诗:“清游不可迟,日日檥船待。”《红楼梦》第七六回:“ 黛玉 道:‘我先起一句现成的俗语罢。’因念道:‘三五中秋夕,’ 湘云 想了一想,道:‘清游拟上元。’” 郁达夫 《重访蓝亭有赠》诗:“去年今日题诗处,记得清游第二回。”

见“ 清游 ”。

精练

(1).精研熟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宋 苏辙 《谢除户部侍郎表》之二:“自非精练吏事,通知民情,何以上副忧勤,下宽疲瘵。” 章炳麟 《文学说例》:“观君文数用 法兰西 文辞,果使精练英语,则无论何种感想,皆自有言语可表,何必用法语也?”

(2).精悍强壮;精明干练。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晧书》:“国富兵强,六军精练,思復翰飞,饮马 南海 。” 宋 苏轼 《德威堂铭》:“综理庶务,酬酢事物,虽精练少年有不如。”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七:“ 白大夫 向 尤副部长 提出巡视平原所需要的精练干部的名单。”

(3).精美凝练。 晋 陆机 《遂志赋》序:“《思玄》精练而和惠。”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如《汉书》者……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崔鲁华清宫诗》:“以 鲁 诗为精练奇丽,则诚然。”

(4).指金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精练藏於鑛朴,庸人视之忽焉。” 李善 注:“精练,金也。金百练不耗,故曰精练也。”一本作“ 精鍊 ”。

鸿絧

连续。《文选·扬雄<羽猎赋>》:“徽车轻武,鸿絧緁猎。” 李善 注:“鸿絧,相连貌。”一说,为直驰貌。见《汉书·扬雄传上》 颜师古 注。

野兽

家畜以外的兽类,天性凶猛,尤指食肉的野生哺乳动物

无碍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

发中

(1).发自内心。 汉 孔融 《报曹公书》:“知同其爱,训诲发中。”《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夙夜永怀,感愴发中。” 晋 郗超 《奉法要》:“欣感发中,必形於事。”

(2).出自内廷。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而猥超然降发中之詔,加非次之荣,臣有何功可以堪之。”

八旗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又增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人的后代称八旗子弟,后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自己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习见

常见

心服

衷心信服或佩服

中朝

(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古者

(1).从前;过去的时代。《诗·小雅·都人士序》:“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毛 传:“古者,明王时也。”《礼记·曾子问》:“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公弗忍也。” 孔颖达 疏:“凡言古者,皆据今而道前代。”《后汉书·孔融传》:“古者敦庬,善否不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古者,书籍所载,古人现成之事也。”

(2).犹古人。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儻非常之人称焉。”《文选·江淹<恨赋>》:“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吕延济 注:“復念古人,有如我恨而至死者将述之。”参见“ 古人 ”。

学文

(1).学习文化知识。《论语·学而》:“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隋书·高祖纪下》:“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杖悉皆除毁。”

(2).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如:他原是学文的,后来改学理。

誉毁

称赞和毁谤。 唐 韩愈 《题哀辞后》:“古之道不苟誉毁於人。”

诘武

犹讲武,治兵。 明 李东阳 《应制启沃诗·讲武》:“ 周 代守成方詰武, 汉 廷习射本称文。” 清 阮元 《驾幸南苑大阅恭纪》诗:“端为太平亲詰武,簫鐃归唱帝之回。”参见“ 詰戎治兵 ”。

先意

见“ 先意承志 ”。

一之为甚

见“ 一之谓甚 ”。

宣明

(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荀子·正论》:“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矣。” 杨倞 注:“宣,露。辨,别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主以宣明,不以道胜而不招;臣务对敭,不以时艰而不进。” 毛 * 《评 * 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 * 先生在 * 十一中全会上宣称:‘应宣明中央对于 * 并无其他任何要求。’”

(2).明显,毫无遮蔽。《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3).谓使显明。 唐 李德裕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右领军卫上将军马公神道碑铭》:“帝欲具饰车旗,宣明衣服。公於是典其僚寀,重立规模。”

(4).宣扬,显扬。《汉书·元帝纪》:“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后汉书·袁安传》:“陛下奉承洪业,大开疆宇,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此诚宣明祖宗,崇立弘勛者也。” 宋 曾巩 《襄州谢到任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故令优佚,俯及孤蒙,敢不拊慰此民,宣明上德。”

(5).宫殿名。 西汉 时 宣明殿 在 长安 未央宫 东,见《三辅黄图》卷三。 东汉 时 洛阳 亦建有 宣明殿 。《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 宣明殿 在 德阳殿 后。”

(6).里名。 梁章鉅 《文选旁证》卷十二引《三辅黄图》:“ 长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门巷脩直,有 宣明 、 建阳 、 昌阴 、 尚冠 、 脩成 、 黄棘 、 北焕 、 南平 等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