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颜复国博

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答颜复国博原文

岁晚河水留画船,一轩修竹喜萧然。
诗词温厚新成格,道论精微近入禅。
病后不胜清醑酽,别时仍得旧书传。
欲成《古史》须咨考,陋巷何因接尺椽。

诗词问答

问:答颜复国博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答颜复国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河水

河里的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有区别

画船

装饰华美的游船。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 宋 范仲淹 《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诗:“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秦淮河 ﹞水满的时候,画船簫鼓,昼夜不絶。”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史记·酷吏列传》:“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边萧然苦兵矣。”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明史·宦官传二·陈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2).空寂;萧条。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虏扣 便桥 ,帝仓黄出居 陕 ,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閭衖,萧然为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袁鹰 《故乡夜话》:“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3).稀疏;虚空。 宋 叶适 《题<林秀文集>》:“鬢髮萧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皋谒延赏》:“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篋尽萧然。”《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4).简陋。 宋 陆游 《自笑》诗:“惟餘数卷残书在,破篋萧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嘆息。”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5).萧洒;悠闲。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秋水清无底,萧然浄客心。”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序:“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 北京 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诗词

(1).诗的词句。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 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 吴应箕 《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2).诗和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 毛主席 的光辉诗词。”

温厚

(1) 温柔宽厚

(2) 富足

成格

(1).常规,成例。 清 周亮工 《盛此公传》:“吾师 静原 相公,能於成格之中,破例待人。” 清 朱琦 《答王子寿比部书》:“蒙 伊 吕 之术,挟 管 葛 之智,而非破成格举一国任之,犹讫不得施也,况下此者乎!”

(2).固定的格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教白》:“然於此中索全人,颇不易得。不如仍苦立言者,再费几升心血,创为成格以示人。”

道论

道家的理论。《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学天官於 唐都 ,受《易》於 杨何 ,习道论於 黄子 。”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一:“委讲輟道论,改服康世屯。” 唐 李白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诗:“ 王子 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张舜徽 《<周秦道论发微>叙录》:“‘道论’二字,可说是‘道家理论’的简称。它的具体内容,便是‘人君南面之术’。”

精微

精深微妙,也指精微之处

那幅画的精微之处也刻划得一丝不苟

入禅

犹入定。 南朝 齐 萧子良 《迴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禪出禪者,劝总行众善。”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诗:“入禪从鸽遶,説法有龙听。”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清醑

(1).清酒。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列坐廕华榱,金樽盈清醑。” 唐 白居易 《酒功赞》诗:“产灵者何?清醑一酌;离人迁客,转忧为乐。”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一尊奠清醑,尚得称齐眉。”

(2).酒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郑绅 奏以‘皇后弟许造酒,元名坤仪,欲乞别赐酒名’。奉御笔赐名清醑。”

旧书

(1) 残破的书

(2) 古书

咨考

询问查考。 宋 苏洵 《谱例》:“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録其祖,而谱遂大废。昔者 洵 尝自先子之日而咨考焉,由今而上得五世。”

陋巷

狭窄的街巷

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戴叔伦《送张南史》

穷街陋巷

何因

什么缘故,为什么。《周书·薛善传》:“时 晋公 护 执政,仪同 齐轨 语 善 云:‘兵马万机,须归天子,何因犹在权门。’” 唐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诗:“何因北归去, 淮 上对秋山。”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尺椽

一尺长的屋椽。指极小的房屋。 三国 魏 曹植 《毁故殿令》:“ 秦 之灭也,则 阿房 无尺椽。”《新唐书·刘晏传》:“户纔千餘,居无尺椽。” 宋 苏轼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小斋戏作》诗:“尺椽亦何有,而我常客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