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经部七

作者:纪昀等

○易类存目一
△《关氏易传》·一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
亭人(详见《子部·杂家类》《长短经》条)。是书《隋志》、《唐志》皆不著
录。晁公武《读书志》谓李淑《邯郸图书志》始有之。《中兴书目》亦载其名,
云“阮逸诠次刊正”。陈师道《后山谈丛》、何薳《春渚纪闻》及邵博《闻见后
录》皆云,阮逸尝以伪撰之稿示苏洵,则出自逸手,更无疑义。逸与李淑同为神
宗时人,故李氏书目始有也。《吴莱集》有此书《后序》,乃据《文中子》之说
力辨其真。文士好奇,未之深考耳。
△《方舟易学》·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李石撰。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
兆,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宋史》不为立传。《资川志》载其举进士高第,
绍兴末以荐任太学博士,黜成都学官。乾道中再入为郎,后历知合州、黎州、眉
州,皆以论罢。终於成都转运判官。邓椿《画继》则载其少负才名,既登第,以
赵逵荐任太学博士,今倅成都。盖椿与石同时,故举其现居之官也。是书专论互
体,每卦标两互卦之名而以爻辞证之。考汉儒说《易》,多主象占,后孟喜、焦
赣、京房流为灾变,郑玄又配以爻辰,固不免有所附会。自王弼扫涤旧文,并谓
互体、卦变皆无足取,於是弃象不论。夫纳甲、五行本非《易》义所重,弃之可
也。若互卦及动爻之变,其说见於《系辞》,其法著於《左传》,历代诸儒相承
有自,概从排斥,未免偏涉玄虚。故石专辟王弼之学。其上卷详言互体之义。下
卷曰《象统》,曰《明闰》。《象统》但存一序,其说未竟。《明闰》以六十四
卦分月,以明置闰之法也。朱彝尊《经义考》曰:“《方舟集》止存二卷,昆山
徐秉义家藏有《易互体例》,卷首不著撰人名氏,但题门人刘伯熊编。”此本卷
首有“竹垞”二字小印,岂其书后归彝尊欤?考《书录解题》载李石《方舟集》
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而《永乐大典》所载《左氏君子例》、《诗如例》、
《诗补遗》及此书皆题曰李石《方舟集》。则是四书皆其集中所载,徐氏惟得其
两卷,故卷端无姓名耳。今《方舟集》已於《永乐大典》中裒辑成帙,此四书亦
仍其旧例,并入集中,故不复重录,而附存其目於此焉。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初,程子作《易传》,
不及《系辞》。此书似集诸家之说,补其所缺,然去取未为精审。陈振孙《书录
解题》引《馆阁书目》,以是书为托祖谦之名,殆必有据也。
△《东莱易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吕祖谦撰”。朱彝尊《经义考》亦列其名。今勘验其文,实吕乔
年所编《丽泽论说集录》之前二卷。书贾钞出以售伪,非祖谦所自著也。
△《周易辑说明解》·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冯椅撰”。椅有《厚斋易学》,已著录,此其别行之伪本也。案
椅原书,《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此本卷数悬殊。其不合者一。又朱彝尊
《经义考》载《中兴艺文志》云:“冯椅为《辑注》、《辑传》、《外传》,以
程沙随、朱文公虽本古《易》为注,犹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
‘《象》曰’为‘《赞》曰’,又改《系辞》上、下为《说卦》上、中,以《隋
经籍志》有《说卦》三篇也”。此本仍作“《彖》曰”、“象曰”,不作“《赞》
曰”,《系辞传》亦仍分上、下,不作《说卦》上、下。其不合者二。胡一桂
《易本义附录纂疏》曰“冯厚斋讲《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云,箕字蜀本作
其字,此继统而当明扬之时之象,其指大君当明扬之时而传之子,则其子亦为明
夷矣。又谓文王作爻辞,移置君象於上六,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况明夷之主,
六五在下而承之,明夷之主之子之象也。子继明夷之治,利在於贞,明不可以复
夷也。后世以其为箕,遂傅会於文王与纣事,甚至以爻辞为周公作,而非文王。
盖箕子之囚在文王羑里之后,方演《易》时,箕子之明未夷也。李隆山深然其说”
云云,此本解《明夷》六五上六二爻,仍用旧说,未尝改箕字为其字。其不合者
三。且《永乐大典》具载椅书,有《辑注》、《辑传》之目,与《中兴艺文志》
同其议论,与胡氏之言同。又其以古训改今文者甚多,如裳之为常,渎之为黜,
宠之为龙,拯之为承,皆本《说文》、《释文》诸家。《履》、《否》诸卦则以
为旧脱卦名宜补,《姤卦》则以为勿“用取”下衍“女”字,《渐卦》则以
“渐之进”“之”字为“渐”字之讹。今此书皆无其文。又《辑注》、《外传》
所引诸家如司马光、王安石凡二三十家,多外间所未有,今并无之。至其各卦讲
解,多沿袭《本义》,与《永乐大典》所载全殊。其为伪托,更无疑义。今椅之
全书业已重编成帙,此本已可不存。以外间传写已久,恐其乱真,故存其目而论
之焉。
△《水村易镜》·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祐十一年以《易》
学召赴阙,充秘书省检校文字。十二年,教授常州,文字职事如旧。宝祐二年,
补迪功郎,添差江西提举司干办公事。《闽书》则谓淮东漕臣黄汉章上所著《易
镜》,由布衣召为史馆检阅,迁校勘,改京秩,自将作出知潮州。开庆元年召为
都官郎中,入为司农少卿,兼史馆。官阶颇有异同。又称其景定二年赐进士出身,
在都官郎中后二年。均未详孰是也。是书《序》称丙午,盖成於理宗淳祐六年。
大旨据《系辞》之语,谓诸儒诂《易》,独遗仰观俯察之义。因居海上,测验天
文,悟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宫之星皆自然有六十四卦,遂以星配
卦。先取《系辞》所列自《离》至《夬》十三卦,推阐其旨,以发大凡。所列星
图,穿凿附会,自古说《易》之家未有纰缪至此者。夫庖犠仰观天文,亦揆其盈
虚消息之运耳,何尝准列宿画卦哉!后永丰陈图作《周易起元》,又以名山大川
分配六十四卦,谓之察於地理。充乎其类,殆不至以鸟兽配卦不止矣。
△《易序丛书》·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赵汝楳撰”。汝楳有《周易辑闻》六卷,《易雅》一卷,
《筮宗》三卷,总谓之《易序丛书》,已著於录。此本亦分十卷,卷各为目。惟
首二卷为《易雅》、《筮宗》。自第三卷至七卷则言兵法,所载营陈队伍图法甚
备,皆与《易》绝不相涉。又所题《衍义》、《拾遗》等目,核之书中,亦多不
甚分晰。其中惟第八卷《六日七分论》及第九卷、十卷《辨方》、《纳甲》二篇,
尚颇存汉学之旧。然文字亦多脱误,疑好事者偶得其残本,不知完帙尚存,杂钞
他书以足十卷之数也。卷首有董其昌名印,则其来已久,殆明人所杂编欤?
△《周易上下经解残本》·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丁易东撰。易东有《易象义》,已著录。此即《易象义》残本,传钞者改
其名也。《十翼》惟存《彖传》、《象传》,其馀皆佚。《上经》自《乾卦》至
《泰卦》仅有一页,尤为残缺。惟《下经》、《晋》、《大壮》、《睽》、《蹇》、
《中孚》五卦为《永乐大典》所佚者,此本独完。今已采掇补录,而别存其目於
此,俾世知与《易象义》非两书焉。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元李简撰”。简有《学易记》,已著录。是编即以《学易记序》冠
於卷首,而书则绝不相同。核其文义,与今村塾讲章相类。朱彝尊《经义考》亦
未载其名,盖书肆伪托之本也。
△《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间进士。尝知温州乐清县,迁宗
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荐召授集贤直学士。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此书
首为诸图,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说,终以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习坎书
院旅语》。其《中天图》后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阙儒人臣郑滁孙”。
盖即其被荐时所进也。其《序》自言“年逾五十,探索《先天图》,忽得中天玄
景”云云。案中天之说,始见於干宝《周礼注》,朱元昇衍之为《三易备遗》。
然滁孙所谓中天玄景与干宝之说又异。大旨谓中天即天也,由其运用合一居中,
故曰中天。由其在生两之后,用九之前,故曰中天。其象藏於互体,而义发见於
文王、周公、孔子之辞。其说大抵皆幽渺恍惚,不可究诘。计滁孙登第,自宋景
定至元世祖至元中,当已五六十岁,而此书之成在成宗之末,又在进图后十馀年,
逮至嘉兴、温州升席说经,年已耄耋矣。其始终敷析者,皆一中天之义。又删
《周易·系辞传》以迁就己说,而牵合诸经以证之。支离曼衍,终无归宿。自来
以奇偶推《易》者病於穿凿,以老庄谈《易》者病於虚无。此书更以穿凿之数附
会於虚无之理,两家流弊,兼而有之,可谓敝精神於无用者矣。
△《周易订疑》·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
《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董养性撰”。不著时代。考元末有董养性,字迈公,乐陵人。至正
中尝官昭化令,摄剑州事。入明不仕,终於家。所著有《高闲云集》。或即其人
欤?是书前有《自序》,谓用力三十馀年乃成。其说皆以朱子为宗,不容一字
出入。盖亦胡一桂、陈栎之末派也。
△《学易举隅》·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人。登至元乙亥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
《造邦勋贤录》,称洪武初尝ying6*召至京师,授文华殿大学士,辅导东宫。《明史
·吴伯宗传》则称与吉安余诠、高邮张长年、登州张绅同荐。恂年八十,诠年亦
七十,并命为文华殿大学士。皆以老疾固辞,遂放还。惟绅授鄠县教谕,后官至
布政使。则恂固未尝仕明。《造邦勋贤录》载陶珽续《说郛》中,疑为伪托,当
以史为据。又陶宗仪《辍耕录》载,鲍恂以妻父建德知县俞镇之力,夤缘中浙江
乡试第十四名。考其籍乃嘉兴,其年乃至正甲申,盖名姓偶同,非此鲍恂也。是
书略举读《易》之法,分析门目,指陈纲要,大抵皆约举旧文。卷首有宁王权
《序》,题曰“旃蒙单阏”,盖宣德十年乙卯也。《序》称程蕃伯昌重加订正
而称蕃生於至元十七年丁酉。考后至元无十七年,惟顺帝至正十七年岁在丁酉,
则至元乃至正之误也。其书本名《学易举隅》,权为刊板,始更名《大易钩玄》。
然朱彝尊《经义考》载之,仍曰《举隅》。考所言仅粗陈崖略,不足当“钩玄”
之名,题曰《举隅》,於义为近,故今亦仍恂原目著录焉。
△《周易旁注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朱升撰。升字允升,休宁人。元至正乙酉举於乡,授池州路学正,秩满归
里。丁酉太祖兵至徽州,以升从军。吴元年拜侍讲学士,洪武中官至翰林学士。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原本十卷,冠以《图说》上、下二篇。上篇凡八图,
下篇则全录元萧汉中《读易考原》之文。万历中姚文蔚易其旁注,列於《经》文
之下,已非其旧。此本又尽佚其注,独存此《图说》二篇。汉中书已别著录,馀
此八图,仅敷衍陈抟之学,益无可取矣。
△《八卦馀生》·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人。是书前有永乐甲辰《自序》,称著是书
时梦神授以“八卦馀生”之名,觉而不识其所谓。但既有所受之,则不敢不以是
名之。其说甚怪。其书卷首列《总论》五条。一曰《偶感》,记《经》文之有会
於心者,凡十九处。二曰《记臆》,指程子、苏轼二家之说大不合於《经》者,
七十处。三曰《论应》,斥诸家某爻应某爻之非,而取其不谬於理者,十一处。
四曰《论五位》,辨诸家以五爻为君之非,凡九处。五曰《论变》,谓卦不必至
三爻而变,凡三处。其大旨主於以身为《易》,不假蓍筮而自然与造化相符。多
掊击前人之说,而攻程《传》为尤甚。至《系辞》诸传则并攻《传》文。如《系
辞》“成性存存”二句,则注曰:“其语意颇似《老子》,不类夫子口气。”
“刳木为舟”节,则注曰:“自神农、黄帝、尧舜时始有舟楫,而当尧之时,天
下犹未平,洪水横流,不知神农以前天下之民何以涉河?”“服牛乘马”节,则
注曰:“牛马之用似不待取诸卦象而后然。”“古之葬者”节。则注曰:“《本
义》云,送死大事而过於厚。然则圣人制葬埋之礼,盖亦自为大过矣,则於墨子
之薄葬又何讥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节,则注曰:“此节与
《易》道似无甚发挥,而又皆前经之所已言者。”又曰:“夫子殷人也,纣之事
所不忍言,即赞文王不须以纣,以纣赞文王亦非文王之所愿闻也。”《说卦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节,则注曰:“仁知之不足以尽道
也久矣,此云尔,似亦不合。”“帝出乎震”节,则注曰:“此节似弄字法。”
《序封传》“饮食必有讼”二句,则注曰:“讼何必专始於饮食?”“讼必有众
起”六句,则注曰:“物自蒙之时必有所依附而后成立,比似莫切於此时,且不
比何以成师,亦似在《师》之前。”“有大而能谦必豫”二句,则注曰:“必待
大有能谦而后乐其为乐也,不亦隘乎?”“豫必有随”二句,则注曰:“同人而
物归之,已大有矣,於此而始随乎?”“有事而后可大”句,则注曰:“然则大
有者非人乎?”“物大然后可观”句,则注曰:“然则同人、大有之时,尚不可
观乎?”“贲者饰也”三句,则注曰:“大有、临、观,尚未足亨乎?必待饰而
后亨耶?”“复则不妄矣”句,则注曰:“然则《剥》以前诸卦皆妄乎?”“物
畜然后可养”句,则注曰:“然则需不已早乎?”“故受之以《坎》”三句,则
注曰:“既曰陷矣,而可受乎?圣人岂欲陷人者哉?”“遯者退也”四句,则注
曰:“有是理否也?”“物不可以终壮”句,则注曰:“既不终壮而又晋,将欲
何之?”“伤於外者反其家”句,则注曰:“似非确论。”“升而不已必困”句,
则注曰:“困乎下者奈何?”“震者动也”四句,则注曰:“何待不可终动而后
受之以《艮》耶?”“旅而无所容”句,则注曰:“然则不毁方耶?”“巽者入
也”四句,则注曰:“是不得入则终不说矣。”“涣者离也”二句,则注曰:
“然则是《离》、《涣》一卦也,以《涣》继《坎》,不亦可乎?”如是之类,
不能殚举。是其所见,殆欲出《十翼》上矣。恐无此事也。
△《石潭易传撮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髦撰。髦字孟恂,永新人。永乐戊子举人。是书大旨以程子之全体大用
具於《易传》,朱子尝欲将其要处别写为书,而竟未成编。髦因摘录其文,分类
排纂,定为《本性道》、《精公私》、《正身心》、《施政治》四门。又分子目
三十有三。前有萧鎡《序》,云总为四卷,而此刻则仅有一卷。然门目与鎡《序》
皆符,知无所佚阙。朱彝尊《经义考》亦作一卷,盖重刻者所合并也。
△《易经图释》·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字主敬,号呆斋,永新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兼翰林院学士。谥文安。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用古本,以《上、下经》及
《十翼》厘为十卷。惟《象传》则以《大象》为《象传上》,以《小象》为《象
传下》,又与古本小异。然以为《象》分大小,犹之《雅》分大小,出於孔子所
定,则於古无徵,不足信也。卷首列《先天》、《后天》诸图,率同《本义》,
惟不列《卦变图》。盖卦变之说从程子,不从朱子。亦不列《河图》、《洛书》。
盖其说皆由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互推,不甚用奇偶方位。其《伏羲先天六十
四卦方位图》xia6*注云:“此图二《经》十《传》,皆无明文可见。”又图末总注
云:“已上诸图,昔者学《易》之家失其传,而异端方士秘藏焉。邵子始复取归
於《易》。程子与之同时,而於《易传》向置之不论,岂未尝得见此於邵子欤?”
则虽坚主陈抟之学,而亦微觉其未安矣。《上经》、《下经》每卦六爻各总为一
图,各以俪偶之辞括其爻义,左右上下,以次排列,而以墨线分合交贯之,颇类
坊本讲章之节旨。《彖传》则《上经》、《下经》各为一总图,横行六十四卦,
而以卦德、卦象、卦体、卦变直列四格,以经文分隶之,如史家之年表;《大象》
则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横行为纲,以经文相类者分配其下;《小象》则为列
一韵图,以三百八十四爻为经,四声十九部为纬,如等韵之谱:皆与《经》义渺
不相关。《文言》、《系辞》则或一节为一图,或总括数节为一图,各标其语脉
相贯之处。《说卦传》前数节,仍以先天、后天诸说作图。其取象诸节,又作一
表,经以八卦,纬以天象、地法、人身、物类、草木、鸟兽六格,填列《传》文,
亦毫无取义。《序卦》仅附《反对》一图,而《杂卦》则不为图,遂不置一语。
盖大旨在标六爻之义,馀皆蔓衍成书,取盈卷帙而已。
△《玩易意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王恕撰。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端毅。事
迹具《明史》本传。恕於弘治壬戌养疴家居,因构一轩名玩易,於程、朱之说有
所未惬於心者,札记以成此书。前有《自序》,作於正德丙寅,时年已九十一矣。
其说颇自出新意,然於文义有不可通者,辄疑《经》文有讹,殊不可训。凡《上
经》一卷,《下经》合《系辞》为一卷,而不及其馀。盖意有所见乃笔之,故不
尽解全经云。
△《学易象数举隅》·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汪敬撰。敬字思敬,一字益谦,婺源人。宣德癸丑进士。官户部主事。所
著有《易传通释》及此书。《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
四卷,而《通释》则阙其卷数。《江南通志》载之,则均无卷数。此本二卷,似
尚非完书也。其书专明象数,自天地自然之《易》,至邵子《经世》书,全数皆
列图於前,而系说於后。大抵皆因袭旧文,纠缠奇偶。中间论大衍之数一条,证
以陈抟龙图之说。不知龙图准《易》数以作,非《易》数出於龙图也。其上卷
《图书象数》,下卷《九卦》及《观象》、《玩辞》、《观变》、《玩占》四篇,
皆标《通释》之名。岂本与其所谓《易传通释》者共为一帙,后来《通释》残缺,
传写者误并为一书,而标题则未及改欤?是不可详矣。
△《周易传义约说》·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方献夫撰。献夫初名献科,字叔贤,南海人。弘治乙丑进士(案朱彝尊
《经义考》引《姓谱》以献夫为正德辛巳进士,误也)。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谥
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用朱子所定古经本,以《上、下经》、《十翼》
各自分篇,兼取程《传》、《本义》而参以邵子之学,颇以象数为主,其说务在
简明。然大抵依违旧说,不能别有发明。末附《易杂说》四则,深辩爻辞非周公
作。盖本元胡炳文之论,亦未能确有所据也。
△《图书纪愚》·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阮琳撰。琳字廷佩,号晶山,莆田人。尝官教谕。其人在成化、弘治间。
朱彝尊《经义考》列诸嘉靖之末,由未见其书故也(《经义考》载此书不著卷数,
注曰“未见”)。其书首载《太极》、《河》、《洛》诸图,次及六十四卦横方
图,终之以五行生克。大率因前人旧说,无所发明。
△《易图识漏》(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黄芹撰。芹字德馨,号畏庵,龙岩人。蔡清之弟子也。正德九年以岁贡生
官海阳县训导。是编为发明先天图学而作。前有正德丁卯《自序》,称《易》图
凡二十七面,而今书新旧诸图凡二十有八。盖以陈真晟《天地圣人之图》、《君
子法天之图》总名为《心学图》也。其谓伏羲《八卦横图》、《八卦圆图》皆为
赘设,乃后人因《系辞》、《说卦》之语而误加之,则未尝不知后人因《易》以
作图。又谓胡一桂於伏羲《六十四卦圆图》分配节气,非其本旨;其《伏羲本河
图以作易图》,《先天八卦合洛书数图》,皆穿凿可疑:於图书之学亦未尝不觉
其不安。而坚信《先天图》出自伏羲,推而至於心学,推而至於历法,曼衍支离,
殊不可解。钞本亦黑白混淆,奇偶参错,殆不可辨识,此真覆瓿之书也。
△《周易说翼》·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吕柟撰。柟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人。正德戊辰进士第一。官至南京
礼部右侍郎。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编乃柟平时讲授,其门人马书林、
韦鸾、满潮等录其问答之语而成。每卦皆有论数条,专主义理,不及象数。前有
嘉靖己亥王献芝《序》,后有李遂《跋》。
△《易经大旨》·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唐龙撰。龙字虞佐,兰谿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襄。事
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其提学陕西时所作,专为举业而设,故皆择科场拟题释
之,凡九百八十五条。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
书。是书泛论卦名卦义,间亦推及爻辞。《自序》谓以六十四卦大义本诸《彖》,
质诸《象》,而又参诸人事。然所得颇浅。本载所著《五经心义》中,曹溶摘入
《学海类编》。考《明史·艺文志》亦载崇庆《周易议卦》二卷,则当时已别行
矣。
△《读易索隐》·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洪鼐撰。鼐字廷器,寿昌人。正德庚午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朱彝尊《经
义考》载有是书,注曰“未见”。此本纸墨尚新,盖刻於彝尊后也。其书不载
《经》文,但随意标举某节某句而说之。大旨主於良知之学,故於朱子《本义》、
蔡清《蒙引》颇有所辨驳云。
△《古易考原》·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梅鷟撰。鷟,旌德人。正德癸酉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终盐课司提举。
是书谓伏羲之《易》已有文字画卦在前,《河图》后出,伏羲但则之以揲蓍;大
衍之数,当为九十有九,以五十数为体,以四十九为用,无有中五乘十,置一不
用之理:论殊创辟。然於古无所授受,皆臆撰也。
△《周易赞义》·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马理撰。理字伯循,三原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事迹具
《明史·儒林传》。其书虽参用郑玄、王弼及程、朱二家之说,然大旨主於义理,
多引人事以明之。朱睦《序》称此书发凡举例,阐微摘隐,博求诸儒异同,
得十馀万言。原书十有七卷,其门人泾阳庞俊缮录藏於家,河南左参政莆田郑
絅为付梓。今本仅存七卷,《系辞上传》以下皆佚,案朱彝尊《经义考》已注
曰“阙”,则其来久矣。
△《易问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舒芬撰。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谏南
巡廷杖,谪福建盐课司副提举。嘉靖初复职,又以争议大礼廷杖。寻遭母忧归,
卒。万历间追谥文节。事迹具《明史》本传。芬尝裒生平著作为《梓溪文钞》,
凡十八卷,分《内、外集》。《外集》为杂文,《内集》则皆所著诸书,是编其
首也。大抵以意推衍,泛言义理,而多有牵合之病,如解“潜龙勿用”,谓用则
动,动则变而之《姤》,引韩愈诗“贤愚同一初,乃一龙一猪”为证。又如解
“《鼎》,利贞”,为重器不可以轻举,《春秋》书纳宋郜鼎为不知利贞之训。
凡若斯类,於《经》义皆无当也。
△《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
《四同》为名,盖以朱子《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
《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本极以其说为不然,故
以“四同”标目,亦间有阐发。然其大旨乃主於发明杨简之《易》,以标心学之
宗,则仍不免堕於虚渺。至於祖欧阳修之说,以《系辞》为讲师所传,非孔子所
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上传》第七章“《易》其至矣乎”
五字,删“子曰”二字,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
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移并
於第十二章。“鸣鹤在阴”七节及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祐之”五十一字,
与《下传》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另归一卷,附《系辞》之
后。《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
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杂卦》末“《大过》颠也”一节,本亦
以卦不反对,从吴澄所采蔡本为定。考澄说多可取,而其谬则在於改经,原为瑕
瑜并存。本之理不及澄,而改经则效之,益无取矣。其《别录》则为《图文馀辨》
二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其论《后天图》非文王所作是
矣。至谓《先天圆图》亦尚有可疑,则仍纠绕於图中,不能确定也。《外篇》杂
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
《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之类皆辨之,至於梅花数亦与诘
难,则泛滥矣。又《蓍法别传》二卷,《自序》谓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
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於《易》词之中,物
类增分於《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於《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
朱彝尊《经义考》云,二书各一卷,此本乃各二卷,或刊本误二字为一字。彝尊
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则当由脱佚矣。
△《图书质疑》(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薛侃撰。侃字尚谦,号中离,揭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行人司司正。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为侃门人所记。前列《卦位》、《河图》、《太极》、
《洛书》等十三图,图各有说。后为《图书总解》及与诸生答问。其大旨谓即数
为图,即图成卦,皆造化自然之理。其答问中所论格致、体用、虚实,及儒释之
辨,皆守姚江良知之说。史称侃师事王守仁於赣州,归语兄助教俊,俊大喜,率
群子侄宗铠等往学焉,自是王氏学盛行於岭南。盖不诬云。
△《易经浅说》·八卷(内府藏本)
明陈琛撰。琛字思献,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乞终
养归。嘉靖中起授贵州提学佥事,不赴。再起江西提学佥事,亦不赴。事迹附见
《明史·蔡清传》。是书一名《易经通典》,原刻作六卷。此本乃其后人拟欲重
刻之稿本,分为八卷。中多涂乙,有标某句为后人增改者,有标采入《折中》者。
然《文言传》“知至至之”一条标采入《折中》,而《折中》实未采,则亦有所
假借依托,不尽可据矣。琛《易》学出蔡清,故大旨主于义理。然欲兼为科举之
计,故顺讲析讲,全如坊本高头讲章。较清《易经蒙引》,可谓每况愈下矣。
△《易象解》·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刘濂撰。濂字濬伯,南宫人。正德辛巳进士。由杞县知县擢监察御史。是
书惟解《上、下经》文,而无《十翼》。《自序》谓“《十翼》之辞不尽出於圣
门,故其言多无谓,且叛於三圣之教”云云,盖袭欧阳修之说,而益加甚焉。所
解象占亦多悖谬。濂尝著《乐经元义》八卷,驳《乐记》与《周礼·大司乐》。
此书复驳《十翼》,亦可谓勇於自用者矣。
△《补斋口授易说》(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题曰门人永丰周佐编次。盖补斋乃其师之号,佐录所讲授以
成书。朱彝尊《经义考》题曰《周氏佐补斋口授易说》,盖如胡瑗《口义》题倪
天隐之名,非佐所撰也。补斋不知何许人,佐亦不详其始末。《经义考》据《聚
乐堂书目》定为正嘉以前人,亦约度之词耳。所言皆科举之学,止《乾》、《坤》
二卦及《系辞上、下传》,似乎尚非完本也。
△《周易古经》(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雷乐编。乐,建安人。嘉靖间由贡生官广州训导。是书《明史·艺文志》
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所据乃宋吴仁杰本,称为费直之所传。首列
《沿革》一篇,历载前儒古《易》之式,凡初本、费直本、郑玄本、王弼本、胡
旦胡瑗本、吕大防本、邵子本、晁说之本、程迥本、吕祖谦本、朱子本,共十二
家。乐据吴仁杰本为费氏之《易》,原无确证。且朱子本即吕祖谦本,亦未可分
为二家。至於十二家外尚有王洙、周燔、冯椅诸本,未及载入,亦殊挂漏。末阙
《杂卦》一篇,盖传写佚之。然吴仁杰本具在,正不假此本以传也。
△《周易不我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徐体乾撰。体乾字行健,长淮卫人。嘉靖癸未进士。《自序》谓尝得《青
山易》半卷,《希夷易》一卷,其法以天星配四时。解《乾卦》“六龙”,即指
龙星。解“《坤》为牛”,亦指犠牛星。盖即林光世《水村易镜》之说而变幻之,
殊为附会。书中多引邵子及《左传》占法,而以青、陈、左、邵并称。其名“不
我解”者,言解不以我也。然陈抟之《易》但有《龙图》一卷,载於《宋志》,
今未见其书,而尚见其《序》,绝无仰观星象之说。《青山易》则更莫知所自来,
其亦在影响有无间矣。《序》称为书六卷,朱彝尊《经义考》引黄百家之言曰:
“是编流传者寡,余家止存《乾》、《坤》一卷,后五卷访之不得。”此本《乾》、
《坤》二卦一卷,与百家所言合。又有《古易辨》诸条别为一卷,则百家之所未
言。盖残阙之馀,所存者互有详略,故其本不同。百家又云:“其《易》本陈希
夷、赵青山。”然体乾《自序》云“青山不知何许人”,未审百家何以知其姓赵。
殆因赵文号青山,而以意揣之欤?
△《周易义丛》·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叶良佩撰。良佩字敬之,台州太平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是
编用王弼本,采辑古今《易》说自子夏《传》迄元龙仁夫,凡一百七十七家。或
自抒己见,则称“测曰”,以附於后。诸家皆有去取,惟程《传》全录;诸家皆
以时世为次,惟朱子《本义》则升列众说之首:其大旨可以概见也。
△《古易世学》·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丰坊撰。坊字存礼,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除礼部主事。免官家居,坐
法窜吴中,改名道生。事迹附见《明史·丰熙传》。坊平生喜作伪书,於诸经皆
窜乱篇第,别为训诂,诡言古本以欺世。此其一也。书中《正音》、《略说》、
《传义》托之於远祖稷、曾祖庆、父熙而己自为考补。其实皆坊一手所作,当代
已灼知其妄。惟《石经大学》、《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三书,以篆籀写之,
一时颇为所惑,久之乃能辨定。详具各本条下,兹不具论云。
△《易辨》·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丰坊撰。此书以孔子授《易》於商瞿,《文言》诸传凡“何谓也”皆以为
商瞿问辞,“子曰”以下皆瞿录夫子之答辞。又以周公爻辞谓之《易系》。其论
筮法则以《彖》专为卜,《系》专为筮,大抵无根之谈。其论《太极图说》,谓
朱子得之葛长庚,托名周子,尤为诬说。考朱子《太极图传》及《通书解》成於
乾道九年癸巳,见於《年谱》。长庚生於绍熙五年甲寅,见《琼琯集》长庚事实。
是注《太极图》后二十一年长庚乃生,安得指为长庚所授欤?
△《易脩墨守》·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唐枢撰。枢字惟镇,归安人。嘉靖丙戌进士。官刑部主事。以疏争李福达
事,斥为民。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以《连
山》为《文王八卦图》,以《归藏》为《伏羲方图》,於义颇疏。枢文集中已载
之,此其初出别行之本也。
△《易象大旨》·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薛甲撰。甲字应登,江阴人。嘉靖己丑进士。授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是书
《经》文之外,惟《彖传》全文分列六爻之前,《象传》则删《大象》而存《小
象》,分缀六爻之下。《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
传则全删焉。变乱《经》文,殊乖古义。其大旨主於因象以明理。如解《讼卦》
“元吉中正”,解《升卦》“亨于岐山”之类,颇出新意。然如解《乾卦》“潜
龙勿用”为“泯思虑,忘知识”,解《坤卦》“括囊无咎”为“将迎意必之私,
一无所容於中”之类,则阑入老庄之说矣。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
《易演义》十八卷。此本但称《易演》,疑史衍文也。其书用注疏本,移《乾彖
传》“大明终始”三句於“乃利贞”之下,谓是《周易》原本得之於师者。《蒙
卦》六爻皆主君臣。凡若此类,大约喜为新说,务与朱子立异。夫朱子之《易》
固不能无所遗议,然经以寻章摘句之学,於古义无所考证,而漫相牴牾,则过矣。
△《周易卦变图传》·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吕怀撰。怀字汝愚,号巾石,永丰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
卿。事迹附见《明史·洪垣传》。是书主卦变之学,其例有宫变,有卦变,有爻
变。大旨谓六十四卦者,八卦之重也。天四卦,各重八卦。《乾》八卦为太阳,
《兑》八卦为少阴,《离》八卦为少阳,《震》八卦为太阴。地四卦,各重八卦。
《坤》八卦为太阴,《艮》八卦为少阳,《坎》八卦为少阴,《巽》八卦为太阳。
八卦各变天地阴阳太少,变者七,不变者一。天太阳八卦,不变者《乾》。少阴
八卦,不变者《中孚》。少阳八卦,不变者《离》。太阴八卦,不变者《颐》。
地太阴八卦,不变者《坤》。少阳八卦,不变者《小过》。少阴八卦,不变者
《坎》。太阳八卦,不变者《大过》。计六宫,各变七卦,通计五十六卦。而不
变之八卦又自阳卦变阴,阴卦变阳,以统五十六卦之变。盖八卦以卦变,五十六
卦以爻变,八卦以体变,五十六卦以用变。其爻变之例,若《乾》上九变为《夬》
上六,《夬》九五变为《大有》六五,《大有》九四变为《小畜》liu6*四,《小畜》
九三变为《履》六三,《履》九二变为《同人》六二,《同人》初九变为《姤》
初六之类。大抵支离牵合,若有意义而实非《易》之本旨也。
△《易经中说》·四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州人。嘉靖甲午举人。官兖州府推官。其讲《易》
专主人事,而证以卜筮。每爻皆列变卦之图,而杂引经语史事之近似者,类附於
下,颇为冗杂,亦多附会。又立图太多,每成蛇足。如“云行雨施”、“六位时
成”诸句,亦绘画纵横,明其相配之义。觉理本简易,图反治丝而棼之。爱奇嗜
博,无关《经》义,其亦可已不已矣。
△《看易凡例图说》·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龙子昂撰。子昂,泰和人。嘉靖庚子举人。官知县。是编不标书名,前列
《读易凡例》共三十二条,后列《图说》,则解《河图》、《洛书》及朱子《本
义》九图象数之理。疑为全书之首卷,非完本也。
△《周易私录》(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樵撰。樵字明逸,号方麓,金坛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改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谥恭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凡三册。前二册编次
一依东莱吕氏所定古本,酌取程子之《传》、朱子之《本义》录於前,兼采诸家
之说录於后,亦间以己意折衷之。卷端有《题记》数条,其一曰:“《周易》经
传十二篇,手录自嘉靖壬戌,至万历己丑春,修润粗定,尚俟有所进,特恐精力
不逮耳。成予之志者,其肯堂乎?”其馀多标示缮写体例,盖仅脱初稿,犹未全
定之本也。后一册题曰:“方麓先生《周易程传私录》原稿。”注其旁曰:“
《震卦》以下阙。”然检核其稿,乃六十四卦皆全,未喻其故。后又别为一卷,
题曰:“方麓先生原稿。”所列为朱子九图及说,附项氏《卦变纲领五赞》,陆
子《易说正义》、《大象说》,王弼《略例》,胡庭芳《举要》、《揲蓍》、
《占法》、《筮法》、《易学传授》而总题曰《附录》。盖全书之末卷,装辑者
误置《程传私录》稿后也。自此而下又全录元萧汉中《读易考原》一卷、《像象
金针》一卷,而终以《河图》、《洛书》。纠纷无绪,是又钞录备用之稿,其后
人误以为所著书矣。
△《九正易因》(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贽撰。贽本名载贽,晋江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坐妖言
逮问,zi6*杀。事迹附见《明史·耿定向传》。是书每卦先列《经》文,次以己意
总论卦象,又附录诸儒之说於每卦之后。书止六十四卦。其《文言》、《系辞》
等传,皆未之及。《经》文移《大象》於《小象》之后,则贽臆改也。朱彝尊
《经义考》载其原《序》述马经纶之言曰:“乐必九奏而后备,丹必九转而后成,
《易》必九正而后定。”故有是名。贽所著述,大抵皆非圣无法。惟此书尚不敢
诋訾孔子,较他书为谨守绳墨云。
△《今文周易演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师曾撰。师曾字伯鲁,吴江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师曾
初从吕祖谦本,为《古文周易演义》一书。后以明代取士用注疏本,乃复为此书。
大旨以阐发《本义》为主。初刻於杭州,隆庆戊辰又修改而重刻,即此本也。
△《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姜宝撰。宝字廷善,号凤阿,丹阳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是编大旨以程子《易传》主理、朱子《易本义》主占,其初颇有所疑。既而研究
十五年,乃定从《传》、《义》者十之ba6*九,旁及诸家者十之一二。於《传》、
《义》或有所疑者亦以己意断之,故曰《补疑》。卷端有孙承泽题识印记,卷中
亦多涂乙标注之处。盖承泽说《易》,以是书为稿本云。
△《顾氏易解》(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顾曾唯撰。曾唯字一贯,号鲁斋,吴江人。嘉靖癸丑进士。朱彝尊《经义
考》载顾曾唯《周易详蕴》十三卷,而无《易解》之名。此书用注疏本,止《上、
下经》。卷首载元萧汉中《读易考原》、明朱升《邵子三十六宫图说》,而皆不
著其姓氏。其《自序》一篇,则即宋杨简《慈湖易解》之《序》,稍为节钞而题
以曾唯之名。大抵出於依托,非彝尊著录之原本。至解《经》亦多支离。如《乾》、
《坤》二卦之名妄加《纯乾》、《纯坤》之目,解“乾元”二字至引道家之“混
元”、禅家之“妙明心元”,其虚诞可知矣。
△《淮海易谭》·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人。嘉靖癸丑进士。官
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文恭。是书谓天地万物,在在皆有《易》理,在乎人心之能
明。故其说虽以离数谈理为非,又以程子不取卦变为未合。而实则借《易》以讲
学,纵横曼衍,於《易》义若离若合,务主於自畅其说而止,非若诸儒之传惟主
於释《经》者也。自《说卦》“乾坤六子”以下即置而不言,盖以八卦取象之类
无可假借发挥耳。其宗旨可知矣。
△《易经渊旨》·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吴郡归有光撰”。有光字熙甫。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事
迹具《明史·文苑传》。按《文苑传》及《明史·艺文志》均不载此书,朱彝尊
《经义考》亦不著录。惟《江南通志》载有光《易图论》上、下篇,《大衍解》
二书,而无《渊旨》之目,真伪盖莫可知也。其书每卦摘论数条,大抵剿袭旧说。
其中自出新义者,如《说卦传》“《坤》为布”,因九家尚有“《坤》为帛”而
以布为泉货;“《震》为龙”,因九家已有“乾为龙”而以为当从虞、干本作
<马龙>;盖虞云苍色、干云杂色也:“艮为黔喙之属”,类以黔喙为口有钤如蟋蟀、
螳螂、蝤蛑之类,惟虫属有之,因引《尔雅》注“螳螂,有斧虫”为证。盖黔与
钤通,较冷氏注谓为鸣喙,似属有据。然仅数条耳。
△《周易古今文全书》·二十一卷(内府藏本)
明杨时乔撰。时乔字宜迁,号止菴,上饶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谥端洁。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凡分六部,曰《论例》二卷,《古文》二卷,
《今文》九卷,《易学启蒙》五卷,《传易考》二卷,附《龟卜考》一卷。每部
皆有《自序》。其大意在薈萃古今以辟心学说《易》之谬,所宗惟在程、朱。虽
兼称古今文,而所发明者古文略而今文详。中多互见其义,故间有繁复,不害宏
旨。然《周易》古文本无可考,郭忠恕《汗简》所引古《周易》诸字,已不能究
所自来。时乔此本更古篆籀文,随意填缀,往往窜入讹字,殊不免杜撰之訾。又
或窜改经文,如“旁行而不流”句下加“正行而不泥”一句,自《经典释文》以
后,未见此文,竟不知其何所本。而其解今文卷中又置之不论,竟似乎经所本有,
殊近於诬。至《传易考》二卷,分《宗传》、《衍传》、《正传》、《辅传》、
《异传》、《别传》等名,亦类於门户之见。王守仁、湛若水两家弟子各述师承,
竞分途辙,此书正以辟其非,而转区分名目,是以斗解斗矣。朱彝尊《经义考》
摘所引诸家姓氏讹舛,犹其小焉者尔。
△《六爻原意》·一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
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休宁人。嘉靖辛卯选贡生。授会稽县丞,再
补庐陵县丞。迁桂林中卫经历,以母老不赴。教授乡里,年九十七乃卒。是书成
於万历辛巳,乃其晚年所作。其曰《原意》者,原周公爻辞之意也。每卦皆先列
六爻於前,而为统论於后。前有《自序》,谓“周公作爻辞,必先得一卦之意,
然后因爻而布之。此爻是此意,则以此意属此爻。彼意合彼爻,则以彼爻系彼意”
云云。然《易》本天地自然之数,圣人因其盈虚消息、过与不及而以人事准之,
明其吉凶悔吝,以决进退存亡。如瑶所论,是圣人先立一说而牵引《易》象以合
之,假借《易》数以证之。施於此处不可通者,移其说於彼。施於彼处不可通者,
又移其说於此。反覆迁就,务申己意而后已。此后世著书之法,非圣人演《易》
之本旨也。
△《易疑》·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丁酉举人。其书用《周易》注
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
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殊为杜撰。其名《易疑》者,据
其《自述》有曰“吾疑乎庖犠之卦非使人卜筮也,吾疑乎卜筮之因卦而作也。吾
又疑乎文王、周公卦爻之词未有占也,卜筮者占之也。吾疑乎卦词论卦之吉凶,
爻辞论爻之得失而已也。吾又疑乎《系辞》之传不必上下,其章不必皆十有二也。
吾又疑乎卦爻之词间有未安者也。吾又疑乎马、郑、王弼、孔颖达辈明其义而疏,
希夷、康节精矣,而一於数。伊川得《易》之用,紫阳得《易》之深。吾又疑乎
羲、文之一理而通之者也”云云。其持论甚高,而其书乃无甚精义。盖不知古圣
人之立教不托空言,必假一事以寓之,遂妄疑《易》非卜筮之书,而生种种似是
而非之论耳。《经义考》作四卷。此本三卷,江苏采进之本亦三卷,疑或尚有所
佚脱,抑或《经义考》误三为四欤?
△《易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沈一贯撰。一贯字肩吾,号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中极殿大
学士(案《明史》本传作建极殿大学士,盖字之误。语详《史部·诏令奏议类·
敬事草条》下)。谥文恭。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扫除先天之说,惟偶及象
与卦变,亦不甚以为主。大旨斟酌於伊川《易传》、《东坡易传》之间,惟以人
事为主,较纠纷奇偶者尚为笃实近理。然颇借以寓其私意。如说“亢龙有悔”曰:
“夫以龙德而亢极,犹有悔也。时之既极,无论德矣。”此自解固位招攻之意也。
其解《讼卦大象》曰:“人每以正气流为客气,又每以其客气流为健讼。”说
《讼》九二曰:“夫人之讼,未必其身自为之也,亦因群从在旁操持之而不得休。”
此解台谏掊击之事也。其他借经抒意,往往如此。他如解“日中为市,取诸《噬
嗑》”,谓“噬嗑”与“市合”同音之类,亦颇穿凿。《经义考》引陆元辅之言,
以此书为进呈讲义。案顾起元《序》称:“予告归田且十年,研摩编削又不知凡
几,更乃版而行之,而先生遂厌人间世矣。”则其晚年所作,非进呈本也。
△《图卦亿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贺沚撰。沚字汝定,庐州人。隆庆庚午举人。官至苏州府同知。是书以图
书为《易》原本。首卷《图书八卦说》,卷二《六十四卦说》、《太极图说》,
皆剿掇朱子绪论,无所发明。卷三《卦系杂言》,卷四《图卦续言》,则皆其所
自撰也。如以《河图》为先天体,《洛书》为后天用,不知八卦之有《先天图》,
本道家抽《坎》填《离》之说,犹有所本。至《图》、《书》亦分先后天,则前
人所未有也。又引《阴符经》所称“五贼”证五行。《阴符经》出自李筌称传自
北魏寇谦之,本道家之伪本,用以说《易》,相去愈远矣。
△《大象观》·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刘元卿撰。元卿字调父,安福人。隆庆庚午举人。万历中官至礼部主事。
《明史·儒林传》附见《郑元锡》传中。史称所著有《山居草》、《还山续草》、
《诸儒学案》、《贤弈编》、《思闲编》、《礼律类要》、《大学新编》,而不
及此书。盖偶未见。然是书诠释易象,谨依文训诂,不足尽示人用《易》之义。
至其以《杂卦》为序,尤为颠倒。夫杂者相错之馀义也。缀《十翼》之末,明非
正经也。《经》文不以为次,而元卿改《经》以从《传》,然则《序卦》可不用
矣。
△《周易象义》·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唐鹤徵撰。鹤徵号凝菴,武进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凡
例》中屡称先君,盖右都御史顺之之子也。事迹附见《明史·顺之传》中。是编
用王弼本,故不注《系辞》以下。大旨述顺之之说,主於以象明理。卷首所载
《读易法》六。一曰《易须象与理合,彖与爻合》。二曰《上下卦宜分看》。三
曰《一卦必有主爻》。四曰《互卦最有关系》。五曰《倒体亦有关系》。六曰
《每卦各有大意》。则是书之纲领也。所解如《屯》六二,谓二以五为屯膏之主,
非可事者,故守贞不字而字初。以爻辞观之,则“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
指五之坎而言也。“十年乃字”者,谓二不字五,至四互坤得十年之象,乃下应
初,故liu6*四亦云“求婚媾”也。《讼》九二,谓二既归则下复成坤,坤象三爻有
三百户象。坎多眚,变坤则不为坎,故无眚。六三在二既归之后,坎复坤体,全
有坤德,故曰“食旧德”,观“或从王事”亦《坤》三旧文可见矣。虽自出新解,
而於经义亦足相发。至於阳极而亢,阴极而战,《乾》、《坤》二上爻其义相近。
而鹤徵解《乾》之上爻以反本还元、归根复命为说,已涉道家之旨。於《坤》之
上爻谓“龙战”为惧而战栗,以过时退居,故称“野”,以贬损自伤,故称“血”,
则穿凿而不当理矣。
△《易象会旨》·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曰“延伯生述”,不著名氏。前有万历己酉熊惟学《序》,称为同年
临川文台吴君,亦不著其名。考惟学为隆庆辛未进士,是年榜有临川吴捴谦,或
即其人欤?其说取反对之卦,如《乾》《坤》、《屯》《解》、《蒙》《蹇》之
类,合两卦《大象》辞而会释之,故曰《会旨》。《大象》统论一卦,又每卦皆
有“以”字示人用《易》之方,初无取於对卦。其对卦乃《易》中之一义,不能
标举以诂全《经》。是书所论,殊非《易》之本旨也。
△《易象管窥》·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秀水人。与其兄少詹事洪宪皆喜谈《易》。洪宪
有《周易集说》三卷,今未见传本,惟正宪此书存。所用乃王弼之本,所注专主
於义理。前有《肤见》七条,即其凡例也。正宪自记,称是书始於乙未,成於壬
寅,凡六易稿。每早起则读《金刚经》,终朝则读《周易》。且以西方、北方圣
人并言,则其书概可知矣。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
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成於万历丁巳,其归田以后所作也。卷一为《易论》六
篇。卷二至卷九,六十四卦各为《总论》,少者一篇,多者至八篇。《总论》之
外,又标举文句,发挥其义。自《师》、《谦》、《噬嗑》、《复》、《颐》、
《大过》、《咸》、《恒》、《损》、《萃》、《革》、《鼎》、《旅》、《节》、
《中孚》、《未济》十六卦无所标举外,馀卦少者一条,多者至五条。十卷至十
四卷,则杂论《系辞》、《说卦》,而《序卦》以下不及焉。其《易论》以《系
辞》“生生之谓《易》”一句为本。而以人性当生生之理。其诸卦所论,乃皆不
归此义,往往牵合时事,或阑入杂说。如论《谦卦》云:“汉文、宋仁皆谦德之
君也。尉佗自王,元昊自帝,皆非捴谦之臣,故佗、昊后俱削弱。王导、刘裕皆
勋劳之臣也。周顗之不顾导,刘毅之不敬裕,皆非捴谦之友,故顗、毅终见诛戮。”
其论已不切当日情事。至论《遯卦》谓:“怀、愍不遯,故青衣行酒。徽、钦不
遯,故献俘金朝。当时固执死社稷之说,为晋、宋大臣不学之过。”尤纰缪不足
与辨。他如论《震卦》而及於雷之击人,已非《经》义。又谓雷之所击皆治其宿
生之业,孔氏之门安得是言哉!
△《学易举隅》·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戴廷槐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生。其说谓《易》自商瞿而后,斯道遂
晦,至宋三子而后大明;其汉魏至唐诸儒,则概目为不知《易》:持论颇偏。且
其谓日月为易,本《参同契》之文,而《六十四卦圆图》即《参同契》六十卦周
张布为舆之说。既谓之不知《易》矣,何为又阴袭其义乎?
△《易传阐庸》·一百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姜震阳撰。震阳字复亨,自称曰东楚,盖淮、泗间人也。其书以朱子《本
义》为主,附缀诸说於其下,而《经》文次第仍用王弼之本。盖惟见坊刻《本义》,
未见朱子原书也。其说皆循文衍义,冗沓颇甚,不出坊刻讲章之习。卷前标曰
“十名家批评”,其陋亦可以想见矣。《经义考》作一百二卷,注曰“未见”。
此本惟一百卷,殆彝尊偶误欤?
△《今易诠》·二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儒孝,常州人。朱彝尊《经义考》载其《古易诠》二十
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并载伯羔《自序》,谓“诠次成帙,为《上、下经》
若干卷,为《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
卦》诸传若干卷,一遵东莱古《易》。其《外诠》则以广未尽之旨”云云。今观
此二十四卷,前无《自序》而有《自述例》十条云:“前诠从古,此改从今。”
则彝尊所引,盖其《古易诠》之《序》也。然此书虽用注疏本,而其《总论》一
卷,《外诠》一卷,则仍与前《序》之言相应。《经义考》又载史孟麟《序》云:
“先是辑今人言为《今述》若干卷,藏於家。兹乃裒古今人言及己所论著合为一
帙,命曰《易诠》。”此本但有《今易诠》,非完帙矣。
△《羲经十一翼》·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傅文兆撰。文兆,金谿人。其书凡分五篇。《上古易》第一,《观象篇》
第二,《玩词篇》第三,《观变篇》第四,《观占篇》第五。其论爻辞,以为文
王所作。大旨专主图书象数之学。其称“十一翼”者,盖以孔子传《易》为《十
翼》而其又翼孔子,故曰“十一”也。核其名称,殊为僣妄。《明史·艺文志》
载此书五卷,《经义考》亦注曰“存”。此本仅有《上古易》一卷,《观象篇》
一卷,其《玩辞》、《观变》、《观占》三卷并阙。其近时始佚欤?
上一篇:卷六 经部六
下一篇:卷八 经部八
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