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九 史部四十五
作者:纪昀等
○史评类存目一
△《史通会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深尝以唐刘知几《史通》刊本多误,
为校定之,凡补残刓谬若干言。又以其《因习》上篇阙佚,乃订正《曲笔》、
《鉴识》二篇错简,类为一篇以还之。复采其中精粹者,别纂为《会要》三卷。
而附以后人论史之语,时亦以己见参之。深集中别载《史通》二跋,大略言,知
几是非任情,往往捃摭贤圣,是其所短。至於评骘文体,亦可谓当。又言,知几
尝谓国史叙事,以简为主,而其书之冗长乃不少。观其议论,可以见其去取之旨
矣。
△《史通评释》·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李维桢评,郭孔延附评并释。维桢字本宁,京山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
南京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孔延始末未详。《史通》旧刻,传世
者稀。故《永乐大典》网罗繁富,而独遗是书。其后有蜀本、吴本,文句脱略,
互有异同。万历中复有张氏刻本,增七百三十馀字,删六十馀字。复於《曲笔》、
《因习》二篇补其残阙,遂为完书。不知其所增益果据何本。然自是以后,皆以
张本为祖矣。维桢因张氏之本,略为评论。孔延因续为评释,杂引诸书以证之。
凡每篇之末标“评曰”字者,皆维桢语;标“附评”字者,则孔延所补也。维桢
所评,不出明人游谈之习,无足置论。孔延所释,较有引据,而所徵故事,率不
著其出典,亦颇有舛漏。故王维俭以xia6*注《史通》者数家,皆嫌其未惬,多所纠
正焉。
△《史通训故》·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王维俭撰。维俭字损仲,祥符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山东巡抚。事迹具
《明史·文苑传》。是编因郭孔延所释重为厘正,又以华亭张之象藏本参校刊定。
卷端有维俭题识,称“除增《因习》一篇,及更定《直书》、《曲笔》二篇外,
共校正一千一百四十二字”。然以二本相校,惟《曲笔篇》增入一百一十九字。
其《因习》、《直书》二篇并与郭本相同,无增入之语,不知何以云然也。孔延
注本,漏略实甚。维俭所补,引证较详。然黄叔琳、浦起龙续注是书,尚多所驳
正。盖刘知几博极史籍,於斯事为专门。又唐以前书今不尽见,后人捃摭残賸,
比附推求,实非一二人之耳目所能遍考。辗转相承,乃能赅备,固亦势所必然耳。
△《史通训故补》·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黄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抄》,已著录。是书补王维俭注所未及,与
浦起龙《史通通释》同时而成。而此本之出略前,故起龙亦间摭用。所称北平本
者,即此书也。浦本注释较精核,而失之於好改原文,又评注夹杂,俨如坊刻古
文之例,是其所短。此本注释不及起龙,而不甚改窜,犹属谨严。其圈点批语,
不出时文之式,则与起龙略同。惟起龙於知几原书多所回护,即疑古惑经之类亦
不以为非。此书颇有纠正,差为胜之耳。
△《四明尊尧集》·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陈瓘撰。瓘有《了翁易说》,已著录。是书《书录解题》著录止一卷,此
本十一卷,乃后人并其原表序跋合而编之者也。瓘以绍圣史官专据王安石《日录》
改修《神宗实录》,变乱是非,不可传信,因作是书以辨其妄。其初窜廉州时所
著,名《合浦尊尧集》。但著十论,犹未直攻安石。及北归后,乃改作此书,分
为八门,曰《圣训》、《论道》、《献替》、《理财》、《边机》、《论兵》、
《处己》、《寓言》,始力斥王安石之诬。皆摘《实录》原文,而各著驳论其下,
共六十五条。坐此羁管台州。其总论中所云安石退居锺山,著此讪书以授蔡卞。
卞当元祐之时,增损润色,九年笔削云云。大抵主於掊击卞,故史称京、卞兄弟,
最所忌恨,得祸最酷。然朱子尚病其有所避就,未能直中安石隐微云。
△《读史管见》·三十卷(内府藏本)
宋胡寅撰。寅字明仲,号致堂,崇安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忠。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乃其谪居之时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而作。前有嘉定丙寅其
犹子大壮序,称“书成於绍兴乙亥”,又称其父安国受知高宗,奉诏修《春秋传》。
宏纲大义,日月著明,二百四十二年之后,至於五代。司马光所述《资治通鉴》,
事虽备而立议少,实因用《春秋》经旨,尚论详评云云。案,胡安国之传《春秋》,
於笔削大旨虽有发明,而亦颇伤於深刻。是以《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於其已甚之
词,多加驳正,以持褒贬之平。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
人人责以孔、颜、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
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於窒碍而难行。王应麟
《通鉴答问》谓,但就一事诋斥,不究其事之始终。诚笃论也。又多假借论端,
自申己说,凡所论是非,往往枝蔓於本事之外。赵与旹《宾退录》曰:“胡
致堂著《读史管见》,主於讥议秦会之,开卷可见也。如桑维翰虽因契丹而相,
其意特欲兴晋而已,固无挟敌以自重,劫国以盗权之意,犹足为贤。尤为深切。
致堂本文定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文定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
士论有非之者(案,寅以不持本生之服遭劾,见《宋史》本传,其自辨之书则见
所撰《斐然集》中),考汉宣帝立皇考庙,晋出帝封宋王敬儒两章,专以自解。
而於汉哀帝立定陶后一节,直谓为人后者不顾私亲,安而行之,犹天性也。吁,
甚矣!首卷论豫让报仇,曰无所为而为善,虽《大学》之道不是过。若致堂者,
其亦有所为而著书者欤?”则在当时论者,亦有异同者矣。至国朝朱直作《史论
初集》,专驳是书。其间诋诃之词,虽不免於过当,然亦寅之好为高论有以激之,
至於出尔反尔也。
△《三国纪年》·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陈亮撰。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绍熙四年进士第一,官至建康军节度判
官,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大旨主於右蜀而贬魏、吴,名为《纪年》,实史
家论断之体。已载亮所著《龙川集》中,此其别行之本也。
△《议史摘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曰《新刊祖谦吕先生议史摘要》,又题曰《议史摘粹》。一书之中,
其名已自相矛盾。今检其文,即吕祖谦《左氏博议》,但增以注释耳。然注释亦
极浅陋,惟版式颇旧,盖元、明间麻沙书坊所伪刻也。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二十八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前有开禧丁卯吴焕然序,称魏君仲举比求到永嘉朱先生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循《通鉴》,案前史,而为之辨论,词语警拔。侍
郎叶公正则亦称此书事理融会,今昔贯通云云。案《文献通考》载《纪年统论》
一卷,《纪年备遗》一百卷,永嘉朱黼撰。引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起陶唐,
终显德,与此本不符。又载叶适序,称其书三千馀篇,述吕武、王莽、曹丕、朱
温皆削其纪年。今此本三国始於汉昭烈帝章武元年,不列曹丕。五代始於唐天祐
四年迄十九年,下接后唐同光元年,不列朱温。其例又复相合。考魏仲举乃建阳
书贾,今所传《五百家注韩柳文集》即出其家,盖以刊书射利者。又吴焕然序,
首以用兵立言,中复有“灵旗北指,诸君封侯之秋”语。盖开禧丁卯,正韩侂胄
肇衅败盟之时。时方竞讲北征,故仲举於《纪年备遗》之中摘刊割据战伐之二十
八卷,以备程试答策之用。观序末有“上可发前人未尽之蕴,下可以为学者进取
之阶”语。则书肆之曲投时局以求速售,其大旨了然著矣。卷端冠以三国、两晋、
南北朝、五代世系与地理攻守之图。又《甲子ji6*元总要》一卷,於曹丕、朱温皆
纪其年号,与本书乖剌。知亦仲举所加,非黼之旧也。案《平阳县志》,黼字文
昭,隐居南荡山,终於布衣,尝受业陈傅良之门。傅良喜议论,有《止斋论祖》
一书,为当时举子所重。故黼亦研心史事,以作是编。其原书虽不可尽睹,然二
十八卷之中,大抵愤南渡之积弱,违心立论,强作大言。谓南可并北,北不可以
并南。侂胄轻举攻金,浮动者哗然和之,卒召败衄,未必非黼等偏僻之说有以荧
惑众听矣。
△《小学史断》·二卷、《续集》·一卷、附《通鉴总论》·一卷(浙江巡
抚采进本)
宋南宫靖一撰。靖一字仲靖,自号坡山主人,南昌人。是书上起周平王,下
迄五代,叙述史事而裒集宋儒论断,联络成文。所采《读史管见》、《说斋讲义》
为多,《通鉴》及《程朱语录》、《吕祖谦集》次之。至邵子之诗,亦摘句缀入。
其他苏洵父子之属,则寥寥数则而已。知为讲学家也。前有端平丙申自序。其中
持论最悖者,如谓始皇当别为后秦,晋元帝当复姓牛氏,皆祖胡寅之说,不能纠
正。盖其书全取旧文,有如集句。遇先儒之论则收之,不敢有所异同故也。《续
集》一卷,明庐陵晏彦文所编宋、元二代之事,附以辽、金,又附以西夏、安南,
殊无义例。其以宋之南渡为道学之功,宋之不能恢复由伪学之禁。又以理宗能尊
周、程,为知复古帝王之治。其大旨以道学之盛衰,定帝王之优劣。而一切国计
民生,皆视为末务。视靖一原书,尤迂而寡当矣。是书旧无刊本。明嘉靖中,嘉
兴府知府赵瀛文始为授梓,而以阳节潘荣《通鉴总论》附焉,盖乡塾课蒙之本也。
△《史学提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黄继善撰。继善字成性,盱江人。其书以四言韵语编贯诸史,始自上古,
迄於宋末,以便初学记诵。然旧本题继善宋人,而述宋亡且称德祐幼主降於大元,
何耶?宁都魏禧集有是书序,并云重订其讹阙,又属盱江涂大讠乃允恒补撰二篇,
复为之注。考宋人所述,宜止於五代。此本既止於宋,则仅补一篇,且又无注,
未必即禧之所序。观大元之称,当为元人所增也。
△《承华事略》·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王惲撰。惲字仲谋,东平人。世祖时官至翰林学士,事迹具《元史》本传。
此书成於至元十八年,时裕宗为太子,惲官燕南河北道副使,因作此进於东宫,
载前代为太子者之事,加以论断。裕宗甚喜是书,令诸皇孙共传观焉。已载所著
《秋涧集》中,此后人抄出别行之本。进书启称二十篇,厘为六卷。今止一卷,
亦后人所合并也。
△《叙古颂》·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钱天祐撰。天祐履籍未详。是书前有延祐五年三月进表,称臣於延祐元年
作《大学经传直解》,进献皇太子。明年复作《孝经直解》进献,承令命翰林官
以威乌尔字语译讫。奏上皇帝陛下、太后殿下,奉旨将《孝经》镂版,命臣陪侍
皇太子备员说书,给赐廪饩。敢献盲歌瞽颂,采摭经史成言,效荀卿成相之体,
叶以声韵,著为一编。凡帝王之道,起自唐虞,讫於有宋。总八十六章,章二十
四字。仍随文引事实注於其下,目曰《叙古颂》。可以讴吟歌咏,掇前史於片纸
之间云云。又有礼部牒,称说书臣范可仁衍以增义,萧贞疏以音释,盖三人共成
此书也,然词意鄙俚,殊不足采。
△《史义拾遗》·二卷(内府藏本)
元杨维桢撰。维桢有《春秋合题著说》,已著录。据孙作所作《维桢传》,
称其生平论史之书,有《太平纲目》四十册,《历史钺》二百卷,今俱亡佚。此
书传中不载,明皇甫汸始为刊行。大抵杂举史事,自为论断。上自夏商,下迄
宋代。中有作补辞者,如子思《荐苟变书》,齐威王《宝言》是也。有作拟辞者,
如孙膑《祭庞涓文》,梁惠王《送卫鞅还秦文》是也。有作设辞者,如毛遂《上
平原君书》,唐太宗责长孙无忌是也。大都借题游戏,无关事实。考同时王祎集
中,亦多此体。盖一时习尚如斯,非文章之正格,亦非史论之正格,以小品视之
可矣。每篇下有跋语,盖其门人所作。自称其名曰木,不著其姓,亦不知其为何
许人也。
△《事偶韵语》·一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钱塘凌纬撰。不详时代。是书凡五言绝句一百首。前自序云,唐李瀚
《蒙求》,约四言成编,诚便记览。自后文士,往往效而为之,未有增至五言者。
余因暇日观历代君臣言行,多有补於世教,由是撮举其要,以类相偶,萃为绝句
百章。各章之下,仍取得失事附注焉。盖即《蒙求》而稍变其体耳。
△《通鉴博论》·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宁王权撰。权有《汉唐秘史》,已著录。此书以洪武二十九年九月表上,
盖奉太祖敕撰者。前二卷论历代史事大略,后一卷仿史家年表,名之为《天运记》。
其上中二卷所云《外记》者,刘恕,陈桱之书也;《正纪》者,司马光之书也。
钱曾《读书敏求记》曰:“下卷图格中於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书廖永忠沈韩林儿於
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此非宁王之书法,而太祖之书法也。德庆一
案,尽此二十一字,又何他词之说”云云。夫林儿之死,犹义帝之死也(明初奉
龙凤年号);永忠之死,亦犹淮阴之死也。诿过永忠,一语而解两失,此真舞文
之曲笔。曾乃以为定案,於义殊乖。下卷之末有永乐五年御制文一篇,题曰《历
代受命报复之验》。盖官为刊行,因而附著其文。纯举报应轮回之说,最为浅陋。
后有成祖自跋云,观其革命之际,报复屠戮之惨,或乱生於内,或患生於外,自
相鱼肉。又云,察其历代报复之由,以明天道好还之理。观其所言,似乎尚畏天
道者。而革除时屠戮之惨,乃无复人理,天下后世之耳目可以是言掩耶!又案
《明史》权本传曰:“权常奉敕辑《通鉴博论》,又作《史断》一卷。”今考是
书凡例云,一取《史断》为法,加诸笔削。下卷之末云,取《史断》之首章以名
是书。《史断》者,宋端平三年南宫靖一所作。今尚有传本,非权作也。
△《宋论》·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此书取《宋史》自太祖迄卫王
事迹,每条节文提要,各为论於其后,凡二十八篇。持论颇正,故郑瑗《井观琐
言》以为胜於《宋史笔断》。然亦取太宗弑夺之说,至谓尼玛哈为太祖复生。委
巷鄙言,何可训也。
△《蔗山笔麈》·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商辂撰。辂有《商文毅奏议》,已著录。是编杂论史事,仅三十三条,颇
好持异论。如谓宋天书事亦有深意,不可尽加訾议,是何言欤?
△《政监》·三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夏寅撰。寅字正夫,华亭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山东右布政使。是书首
列经传《尚书》、《春秋》,次自汉迄元史事。分条件系,各加评断。皆前人绪
言,无大阐发。又间或不免於偏驳。
△《雪航肤见》·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赵弼撰。弼字辅之,南平人。雪航乃其号也。是书成於正统、景泰间。杂
论史事,上自羲农,下及有宋。论多迂阔,亦颇偏驳。其中如论项羽杀宋义为是,
先儒断其矫杀为非。又论杀秦王子婴、屠其宗族、伐其陵墓为是,先儒论其暴横
为非。又论项羽不杀沛公有人君之度,先儒不能表而出之。又论项羽获太公、吕
后三年,无淫杀之心,闻吾翁即若翁之言,即捨太公,则笃於朋友之义,而先
儒不能察。又论羽之才美,亘古无伦,乌江之死,本实天亡,而非羽罪。司马迁、
扬雄所论皆谬。殊乖剌不协於理,宜为陶辅《桑榆漫志》所驳。然辅不驳此条之
颠倒,而别举羽弑义帝一事,谓虽有善无足称。则所见亦与弼等矣。
△《新旧唐书杂论》·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李东阳撰。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是编摘唐史事迹,辨其是非。所
论太宗、明皇之事为多,持论亦皆平允。然东阳依违避祸,固位取容。其论宋璟
不与反正之功,无害宰相之体,实阴以自解。其论狄仁杰、褚遂良优劣,谓二人
易地,仁杰必能强谏於武后初立之时,遂良必不能成功於武后既篡之后。及论德
宗猜忌,元载凶嫉,李泌能周旋其间,亦隐然自以调停为功。其驳胡寅论高力士
一条,及论姚崇任谄用诈一条,亦欲以持论之正自盖其所为也。
△《宋纪受终考》·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程敏政撰。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其《篁墩集》中有《宋太祖太
宗授受辨》一篇,专辨僧文莹《湘山野录》诬太宗烛影斧声之事。末自注云,犹
恐考核未精,故别成是书。然观文莹所言,实无所确指,徒以李焘《长编》误解
文莹之言,遂成疑案耳。宋濂、黄溍始首辨其诬。敏政是书,又博采诸书同异,
一一为之辨证,然仍宋、黄二家之绪论也。
△《宋史阐幽》·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许浩撰。浩字复斋,馀姚人。弘治中以贡生官桐城县教谕。与作《通鉴纲
目前编》之许浩同姓名,又同时,实各一人也。是编因与邱濬读《宋史》而作,
其是非皆不谬於圣贤。然特举古来论定之说,敷衍成篇。如司马光诸人为君子,
蔡京诸人为小人,亦何待於浩而始知之乎?
△《元史阐幽》·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许浩撰。大抵皆取《续纲目》所书而论断之,凡五十二条,持论虽正,而
亦不免於偏驳。
△《世史积疑》·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题元李士实撰。前有自序,称至正七年壬申三月朔书。案,至正七年岁在
乙亥,非壬申,与史不合。而元代亦未闻有李士实,惟明有新建李士实,成化丙
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致仕。正德间宁王宸濠图不轨,引之同谋。事起时,以
士实与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宸濠就擒,士实并伏法。事见《明史》。而正德
七年正值壬申,与此书序内纪年适合。屠隆《考槃馀事》又称,士实有善书名,
而此本内自书序文,笔势颇雄放,亦足相证其为明李士实所撰无疑。书首有衡山
及天籁阁印记,乃文徵明、项元汴两家旧本。此必在当时以士实为党逆叛臣,嫌
於私存其著作,故改窜纪年以掩其迹,而后来著录者遂误以为元人也。其书采摘
史事,分条立说,迄於东汉之末而止。以丧心从乱之人,而妄议古今,其说盖不
足深论矣。
△《兀涯西汉书议》·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明张邦奇撰。实则因霍韬旧稿而增修之。兀涯者,韬别号也。所辑
《明良集》,已著录。邦奇字常甫,鄞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皆摘西汉之事编次年月,先录《汉书》原文,
而附以评断。多引明代故事,证其得失。盖尝经奏御之书,其每条标“臣案”者,
韬原文;有别标“侍郎臣张邦奇曰”者,则续修之文也。
△《史评》·十卷(内府藏本)
明范光宙撰。光宙字霁阳,石门人。是书自春秋迄南宋,人各为评。多袭前
人绪论,罕出心裁。
△《责备馀谈》·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方鹏撰。鹏有《续观感录》,已著录。是书杂取古人行事为世所称者,摘
其瑕疵。自序谓贤知之过,立言制行,或不近人情,不合中道,往往载诸典籍,
学者喜谈而误效之。故直指而极论焉,以自附於《春秋》责备之意。然持论刻核,
时多乖谬。如《穀梁》谓隐公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其言允矣。今并谓轻千
乘之国为非。至陈师道不肯假赵挺之之衣,亦排诋之。所谓不乐成人之美者欤?
△《东源读史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田维祐撰。维祜字裕夫,号东源居士,萧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肇庆
府知府。是书采集史事及前人史评,衷以己意。其自跋谓於正德丁丑,取少微
《通鉴节要》读之。偶有所见,辄录於楮。殊无出人议论,或似有所蹈袭。今观
书中所断制,虽无大疵谬,而蹈袭之弊,诚如自序所云。且少微《通鉴节要》虽
出宋人,实村塾陋本。据以立论,亦安足以言读史也。
△《翼正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何思登撰。思登字一举,武昌人。正德甲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标
举历代史事而论其得失,大旨主於黜佛老之虚诞,故以《翼正》为名,其持论不
为不醇。而言烦词复,一书惟此一意,未免失之冗琐。与胡寅《崇正辨》得失相
同。至其意见偏驳,如许衡为国子监祭酒乞休事,必削元世祖年号,系於宋度宗
咸淳九年之类,尤舛谬至极,不足与辨者矣。
△《尚论编》·二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邹泉撰。泉字子静,昆山人。正德中诸生。是编所载,自三代以至宋元,
悉删削诸史本传,存其梗概,间引他说考证。又仿诸史论赞,附以己意。亦颇有
可采之处,非明人辗转稗贩者可比。但以二十一史欲缩敛於二十卷中,此虽班、
马之才,亦必不能镕铸包括。时伤疏漏,固其所耳。
△《史通会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深尝以唐刘知几《史通》刊本多误,
为校定之,凡补残刓谬若干言。又以其《因习》上篇阙佚,乃订正《曲笔》、
《鉴识》二篇错简,类为一篇以还之。复采其中精粹者,别纂为《会要》三卷。
而附以后人论史之语,时亦以己见参之。深集中别载《史通》二跋,大略言,知
几是非任情,往往捃摭贤圣,是其所短。至於评骘文体,亦可谓当。又言,知几
尝谓国史叙事,以简为主,而其书之冗长乃不少。观其议论,可以见其去取之旨
矣。
△《史通评释》·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李维桢评,郭孔延附评并释。维桢字本宁,京山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
南京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孔延始末未详。《史通》旧刻,传世
者稀。故《永乐大典》网罗繁富,而独遗是书。其后有蜀本、吴本,文句脱略,
互有异同。万历中复有张氏刻本,增七百三十馀字,删六十馀字。复於《曲笔》、
《因习》二篇补其残阙,遂为完书。不知其所增益果据何本。然自是以后,皆以
张本为祖矣。维桢因张氏之本,略为评论。孔延因续为评释,杂引诸书以证之。
凡每篇之末标“评曰”字者,皆维桢语;标“附评”字者,则孔延所补也。维桢
所评,不出明人游谈之习,无足置论。孔延所释,较有引据,而所徵故事,率不
著其出典,亦颇有舛漏。故王维俭以xia6*注《史通》者数家,皆嫌其未惬,多所纠
正焉。
△《史通训故》·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王维俭撰。维俭字损仲,祥符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山东巡抚。事迹具
《明史·文苑传》。是编因郭孔延所释重为厘正,又以华亭张之象藏本参校刊定。
卷端有维俭题识,称“除增《因习》一篇,及更定《直书》、《曲笔》二篇外,
共校正一千一百四十二字”。然以二本相校,惟《曲笔篇》增入一百一十九字。
其《因习》、《直书》二篇并与郭本相同,无增入之语,不知何以云然也。孔延
注本,漏略实甚。维俭所补,引证较详。然黄叔琳、浦起龙续注是书,尚多所驳
正。盖刘知几博极史籍,於斯事为专门。又唐以前书今不尽见,后人捃摭残賸,
比附推求,实非一二人之耳目所能遍考。辗转相承,乃能赅备,固亦势所必然耳。
△《史通训故补》·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黄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抄》,已著录。是书补王维俭注所未及,与
浦起龙《史通通释》同时而成。而此本之出略前,故起龙亦间摭用。所称北平本
者,即此书也。浦本注释较精核,而失之於好改原文,又评注夹杂,俨如坊刻古
文之例,是其所短。此本注释不及起龙,而不甚改窜,犹属谨严。其圈点批语,
不出时文之式,则与起龙略同。惟起龙於知几原书多所回护,即疑古惑经之类亦
不以为非。此书颇有纠正,差为胜之耳。
△《四明尊尧集》·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陈瓘撰。瓘有《了翁易说》,已著录。是书《书录解题》著录止一卷,此
本十一卷,乃后人并其原表序跋合而编之者也。瓘以绍圣史官专据王安石《日录》
改修《神宗实录》,变乱是非,不可传信,因作是书以辨其妄。其初窜廉州时所
著,名《合浦尊尧集》。但著十论,犹未直攻安石。及北归后,乃改作此书,分
为八门,曰《圣训》、《论道》、《献替》、《理财》、《边机》、《论兵》、
《处己》、《寓言》,始力斥王安石之诬。皆摘《实录》原文,而各著驳论其下,
共六十五条。坐此羁管台州。其总论中所云安石退居锺山,著此讪书以授蔡卞。
卞当元祐之时,增损润色,九年笔削云云。大抵主於掊击卞,故史称京、卞兄弟,
最所忌恨,得祸最酷。然朱子尚病其有所避就,未能直中安石隐微云。
△《读史管见》·三十卷(内府藏本)
宋胡寅撰。寅字明仲,号致堂,崇安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忠。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乃其谪居之时读司马光《资治通鉴》而作。前有嘉定丙寅其
犹子大壮序,称“书成於绍兴乙亥”,又称其父安国受知高宗,奉诏修《春秋传》。
宏纲大义,日月著明,二百四十二年之后,至於五代。司马光所述《资治通鉴》,
事虽备而立议少,实因用《春秋》经旨,尚论详评云云。案,胡安国之传《春秋》,
於笔削大旨虽有发明,而亦颇伤於深刻。是以《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於其已甚之
词,多加驳正,以持褒贬之平。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
人人责以孔、颜、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
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於窒碍而难行。王应麟
《通鉴答问》谓,但就一事诋斥,不究其事之始终。诚笃论也。又多假借论端,
自申己说,凡所论是非,往往枝蔓於本事之外。赵与旹《宾退录》曰:“胡
致堂著《读史管见》,主於讥议秦会之,开卷可见也。如桑维翰虽因契丹而相,
其意特欲兴晋而已,固无挟敌以自重,劫国以盗权之意,犹足为贤。尤为深切。
致堂本文定从子,其生也,父母欲不举,文定夫人举而子之。及贵,遭本生之丧。
士论有非之者(案,寅以不持本生之服遭劾,见《宋史》本传,其自辨之书则见
所撰《斐然集》中),考汉宣帝立皇考庙,晋出帝封宋王敬儒两章,专以自解。
而於汉哀帝立定陶后一节,直谓为人后者不顾私亲,安而行之,犹天性也。吁,
甚矣!首卷论豫让报仇,曰无所为而为善,虽《大学》之道不是过。若致堂者,
其亦有所为而著书者欤?”则在当时论者,亦有异同者矣。至国朝朱直作《史论
初集》,专驳是书。其间诋诃之词,虽不免於过当,然亦寅之好为高论有以激之,
至於出尔反尔也。
△《三国纪年》·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陈亮撰。亮字同甫,婺州永康人。绍熙四年进士第一,官至建康军节度判
官,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大旨主於右蜀而贬魏、吴,名为《纪年》,实史
家论断之体。已载亮所著《龙川集》中,此其别行之本也。
△《议史摘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曰《新刊祖谦吕先生议史摘要》,又题曰《议史摘粹》。一书之中,
其名已自相矛盾。今检其文,即吕祖谦《左氏博议》,但增以注释耳。然注释亦
极浅陋,惟版式颇旧,盖元、明间麻沙书坊所伪刻也。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二十八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惟前有开禧丁卯吴焕然序,称魏君仲举比求到永嘉朱先生
《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循《通鉴》,案前史,而为之辨论,词语警拔。侍
郎叶公正则亦称此书事理融会,今昔贯通云云。案《文献通考》载《纪年统论》
一卷,《纪年备遗》一百卷,永嘉朱黼撰。引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起陶唐,
终显德,与此本不符。又载叶适序,称其书三千馀篇,述吕武、王莽、曹丕、朱
温皆削其纪年。今此本三国始於汉昭烈帝章武元年,不列曹丕。五代始於唐天祐
四年迄十九年,下接后唐同光元年,不列朱温。其例又复相合。考魏仲举乃建阳
书贾,今所传《五百家注韩柳文集》即出其家,盖以刊书射利者。又吴焕然序,
首以用兵立言,中复有“灵旗北指,诸君封侯之秋”语。盖开禧丁卯,正韩侂胄
肇衅败盟之时。时方竞讲北征,故仲举於《纪年备遗》之中摘刊割据战伐之二十
八卷,以备程试答策之用。观序末有“上可发前人未尽之蕴,下可以为学者进取
之阶”语。则书肆之曲投时局以求速售,其大旨了然著矣。卷端冠以三国、两晋、
南北朝、五代世系与地理攻守之图。又《甲子ji6*元总要》一卷,於曹丕、朱温皆
纪其年号,与本书乖剌。知亦仲举所加,非黼之旧也。案《平阳县志》,黼字文
昭,隐居南荡山,终於布衣,尝受业陈傅良之门。傅良喜议论,有《止斋论祖》
一书,为当时举子所重。故黼亦研心史事,以作是编。其原书虽不可尽睹,然二
十八卷之中,大抵愤南渡之积弱,违心立论,强作大言。谓南可并北,北不可以
并南。侂胄轻举攻金,浮动者哗然和之,卒召败衄,未必非黼等偏僻之说有以荧
惑众听矣。
△《小学史断》·二卷、《续集》·一卷、附《通鉴总论》·一卷(浙江巡
抚采进本)
宋南宫靖一撰。靖一字仲靖,自号坡山主人,南昌人。是书上起周平王,下
迄五代,叙述史事而裒集宋儒论断,联络成文。所采《读史管见》、《说斋讲义》
为多,《通鉴》及《程朱语录》、《吕祖谦集》次之。至邵子之诗,亦摘句缀入。
其他苏洵父子之属,则寥寥数则而已。知为讲学家也。前有端平丙申自序。其中
持论最悖者,如谓始皇当别为后秦,晋元帝当复姓牛氏,皆祖胡寅之说,不能纠
正。盖其书全取旧文,有如集句。遇先儒之论则收之,不敢有所异同故也。《续
集》一卷,明庐陵晏彦文所编宋、元二代之事,附以辽、金,又附以西夏、安南,
殊无义例。其以宋之南渡为道学之功,宋之不能恢复由伪学之禁。又以理宗能尊
周、程,为知复古帝王之治。其大旨以道学之盛衰,定帝王之优劣。而一切国计
民生,皆视为末务。视靖一原书,尤迂而寡当矣。是书旧无刊本。明嘉靖中,嘉
兴府知府赵瀛文始为授梓,而以阳节潘荣《通鉴总论》附焉,盖乡塾课蒙之本也。
△《史学提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黄继善撰。继善字成性,盱江人。其书以四言韵语编贯诸史,始自上古,
迄於宋末,以便初学记诵。然旧本题继善宋人,而述宋亡且称德祐幼主降於大元,
何耶?宁都魏禧集有是书序,并云重订其讹阙,又属盱江涂大讠乃允恒补撰二篇,
复为之注。考宋人所述,宜止於五代。此本既止於宋,则仅补一篇,且又无注,
未必即禧之所序。观大元之称,当为元人所增也。
△《承华事略》·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元王惲撰。惲字仲谋,东平人。世祖时官至翰林学士,事迹具《元史》本传。
此书成於至元十八年,时裕宗为太子,惲官燕南河北道副使,因作此进於东宫,
载前代为太子者之事,加以论断。裕宗甚喜是书,令诸皇孙共传观焉。已载所著
《秋涧集》中,此后人抄出别行之本。进书启称二十篇,厘为六卷。今止一卷,
亦后人所合并也。
△《叙古颂》·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钱天祐撰。天祐履籍未详。是书前有延祐五年三月进表,称臣於延祐元年
作《大学经传直解》,进献皇太子。明年复作《孝经直解》进献,承令命翰林官
以威乌尔字语译讫。奏上皇帝陛下、太后殿下,奉旨将《孝经》镂版,命臣陪侍
皇太子备员说书,给赐廪饩。敢献盲歌瞽颂,采摭经史成言,效荀卿成相之体,
叶以声韵,著为一编。凡帝王之道,起自唐虞,讫於有宋。总八十六章,章二十
四字。仍随文引事实注於其下,目曰《叙古颂》。可以讴吟歌咏,掇前史於片纸
之间云云。又有礼部牒,称说书臣范可仁衍以增义,萧贞疏以音释,盖三人共成
此书也,然词意鄙俚,殊不足采。
△《史义拾遗》·二卷(内府藏本)
元杨维桢撰。维桢有《春秋合题著说》,已著录。据孙作所作《维桢传》,
称其生平论史之书,有《太平纲目》四十册,《历史钺》二百卷,今俱亡佚。此
书传中不载,明皇甫汸始为刊行。大抵杂举史事,自为论断。上自夏商,下迄
宋代。中有作补辞者,如子思《荐苟变书》,齐威王《宝言》是也。有作拟辞者,
如孙膑《祭庞涓文》,梁惠王《送卫鞅还秦文》是也。有作设辞者,如毛遂《上
平原君书》,唐太宗责长孙无忌是也。大都借题游戏,无关事实。考同时王祎集
中,亦多此体。盖一时习尚如斯,非文章之正格,亦非史论之正格,以小品视之
可矣。每篇下有跋语,盖其门人所作。自称其名曰木,不著其姓,亦不知其为何
许人也。
△《事偶韵语》·一卷(永乐大典本)
旧本题钱塘凌纬撰。不详时代。是书凡五言绝句一百首。前自序云,唐李瀚
《蒙求》,约四言成编,诚便记览。自后文士,往往效而为之,未有增至五言者。
余因暇日观历代君臣言行,多有补於世教,由是撮举其要,以类相偶,萃为绝句
百章。各章之下,仍取得失事附注焉。盖即《蒙求》而稍变其体耳。
△《通鉴博论》·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宁王权撰。权有《汉唐秘史》,已著录。此书以洪武二十九年九月表上,
盖奉太祖敕撰者。前二卷论历代史事大略,后一卷仿史家年表,名之为《天运记》。
其上中二卷所云《外记》者,刘恕,陈桱之书也;《正纪》者,司马光之书也。
钱曾《读书敏求记》曰:“下卷图格中於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书廖永忠沈韩林儿於
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此非宁王之书法,而太祖之书法也。德庆一
案,尽此二十一字,又何他词之说”云云。夫林儿之死,犹义帝之死也(明初奉
龙凤年号);永忠之死,亦犹淮阴之死也。诿过永忠,一语而解两失,此真舞文
之曲笔。曾乃以为定案,於义殊乖。下卷之末有永乐五年御制文一篇,题曰《历
代受命报复之验》。盖官为刊行,因而附著其文。纯举报应轮回之说,最为浅陋。
后有成祖自跋云,观其革命之际,报复屠戮之惨,或乱生於内,或患生於外,自
相鱼肉。又云,察其历代报复之由,以明天道好还之理。观其所言,似乎尚畏天
道者。而革除时屠戮之惨,乃无复人理,天下后世之耳目可以是言掩耶!又案
《明史》权本传曰:“权常奉敕辑《通鉴博论》,又作《史断》一卷。”今考是
书凡例云,一取《史断》为法,加诸笔削。下卷之末云,取《史断》之首章以名
是书。《史断》者,宋端平三年南宫靖一所作。今尚有传本,非权作也。
△《宋论》·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此书取《宋史》自太祖迄卫王
事迹,每条节文提要,各为论於其后,凡二十八篇。持论颇正,故郑瑗《井观琐
言》以为胜於《宋史笔断》。然亦取太宗弑夺之说,至谓尼玛哈为太祖复生。委
巷鄙言,何可训也。
△《蔗山笔麈》·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商辂撰。辂有《商文毅奏议》,已著录。是编杂论史事,仅三十三条,颇
好持异论。如谓宋天书事亦有深意,不可尽加訾议,是何言欤?
△《政监》·三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夏寅撰。寅字正夫,华亭人。正统戊辰进士,官至山东右布政使。是书首
列经传《尚书》、《春秋》,次自汉迄元史事。分条件系,各加评断。皆前人绪
言,无大阐发。又间或不免於偏驳。
△《雪航肤见》·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赵弼撰。弼字辅之,南平人。雪航乃其号也。是书成於正统、景泰间。杂
论史事,上自羲农,下及有宋。论多迂阔,亦颇偏驳。其中如论项羽杀宋义为是,
先儒断其矫杀为非。又论杀秦王子婴、屠其宗族、伐其陵墓为是,先儒论其暴横
为非。又论项羽不杀沛公有人君之度,先儒不能表而出之。又论项羽获太公、吕
后三年,无淫杀之心,闻吾翁即若翁之言,即捨太公,则笃於朋友之义,而先
儒不能察。又论羽之才美,亘古无伦,乌江之死,本实天亡,而非羽罪。司马迁、
扬雄所论皆谬。殊乖剌不协於理,宜为陶辅《桑榆漫志》所驳。然辅不驳此条之
颠倒,而别举羽弑义帝一事,谓虽有善无足称。则所见亦与弼等矣。
△《新旧唐书杂论》·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李东阳撰。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是编摘唐史事迹,辨其是非。所
论太宗、明皇之事为多,持论亦皆平允。然东阳依违避祸,固位取容。其论宋璟
不与反正之功,无害宰相之体,实阴以自解。其论狄仁杰、褚遂良优劣,谓二人
易地,仁杰必能强谏於武后初立之时,遂良必不能成功於武后既篡之后。及论德
宗猜忌,元载凶嫉,李泌能周旋其间,亦隐然自以调停为功。其驳胡寅论高力士
一条,及论姚崇任谄用诈一条,亦欲以持论之正自盖其所为也。
△《宋纪受终考》·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程敏政撰。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其《篁墩集》中有《宋太祖太
宗授受辨》一篇,专辨僧文莹《湘山野录》诬太宗烛影斧声之事。末自注云,犹
恐考核未精,故别成是书。然观文莹所言,实无所确指,徒以李焘《长编》误解
文莹之言,遂成疑案耳。宋濂、黄溍始首辨其诬。敏政是书,又博采诸书同异,
一一为之辨证,然仍宋、黄二家之绪论也。
△《宋史阐幽》·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许浩撰。浩字复斋,馀姚人。弘治中以贡生官桐城县教谕。与作《通鉴纲
目前编》之许浩同姓名,又同时,实各一人也。是编因与邱濬读《宋史》而作,
其是非皆不谬於圣贤。然特举古来论定之说,敷衍成篇。如司马光诸人为君子,
蔡京诸人为小人,亦何待於浩而始知之乎?
△《元史阐幽》·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许浩撰。大抵皆取《续纲目》所书而论断之,凡五十二条,持论虽正,而
亦不免於偏驳。
△《世史积疑》·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题元李士实撰。前有自序,称至正七年壬申三月朔书。案,至正七年岁在
乙亥,非壬申,与史不合。而元代亦未闻有李士实,惟明有新建李士实,成化丙
戌进士,官至右都御史,致仕。正德间宁王宸濠图不轨,引之同谋。事起时,以
士实与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宸濠就擒,士实并伏法。事见《明史》。而正德
七年正值壬申,与此书序内纪年适合。屠隆《考槃馀事》又称,士实有善书名,
而此本内自书序文,笔势颇雄放,亦足相证其为明李士实所撰无疑。书首有衡山
及天籁阁印记,乃文徵明、项元汴两家旧本。此必在当时以士实为党逆叛臣,嫌
於私存其著作,故改窜纪年以掩其迹,而后来著录者遂误以为元人也。其书采摘
史事,分条立说,迄於东汉之末而止。以丧心从乱之人,而妄议古今,其说盖不
足深论矣。
△《兀涯西汉书议》·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明张邦奇撰。实则因霍韬旧稿而增修之。兀涯者,韬别号也。所辑
《明良集》,已著录。邦奇字常甫,鄞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
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皆摘西汉之事编次年月,先录《汉书》原文,
而附以评断。多引明代故事,证其得失。盖尝经奏御之书,其每条标“臣案”者,
韬原文;有别标“侍郎臣张邦奇曰”者,则续修之文也。
△《史评》·十卷(内府藏本)
明范光宙撰。光宙字霁阳,石门人。是书自春秋迄南宋,人各为评。多袭前
人绪论,罕出心裁。
△《责备馀谈》·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方鹏撰。鹏有《续观感录》,已著录。是书杂取古人行事为世所称者,摘
其瑕疵。自序谓贤知之过,立言制行,或不近人情,不合中道,往往载诸典籍,
学者喜谈而误效之。故直指而极论焉,以自附於《春秋》责备之意。然持论刻核,
时多乖谬。如《穀梁》谓隐公可谓轻千乘之国,蹈道则未其言允矣。今并谓轻千
乘之国为非。至陈师道不肯假赵挺之之衣,亦排诋之。所谓不乐成人之美者欤?
△《东源读史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田维祐撰。维祜字裕夫,号东源居士,萧山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肇庆
府知府。是书采集史事及前人史评,衷以己意。其自跋谓於正德丁丑,取少微
《通鉴节要》读之。偶有所见,辄录於楮。殊无出人议论,或似有所蹈袭。今观
书中所断制,虽无大疵谬,而蹈袭之弊,诚如自序所云。且少微《通鉴节要》虽
出宋人,实村塾陋本。据以立论,亦安足以言读史也。
△《翼正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何思登撰。思登字一举,武昌人。正德甲戌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标
举历代史事而论其得失,大旨主於黜佛老之虚诞,故以《翼正》为名,其持论不
为不醇。而言烦词复,一书惟此一意,未免失之冗琐。与胡寅《崇正辨》得失相
同。至其意见偏驳,如许衡为国子监祭酒乞休事,必削元世祖年号,系於宋度宗
咸淳九年之类,尤舛谬至极,不足与辨者矣。
△《尚论编》·二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邹泉撰。泉字子静,昆山人。正德中诸生。是编所载,自三代以至宋元,
悉删削诸史本传,存其梗概,间引他说考证。又仿诸史论赞,附以己意。亦颇有
可采之处,非明人辗转稗贩者可比。但以二十一史欲缩敛於二十卷中,此虽班、
马之才,亦必不能镕铸包括。时伤疏漏,固其所耳。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上)-第二章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3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十八
《元史》 ○速哥 速哥,蒙古人。父忽说唐三传-第29回-神鞭打走陈金定-梨花用法捉丁山
《说唐全传》 却说罗.窦二将领兵到阵前.樊梨花一看卷四上 帝纪第四
《魏书》 ◎世祖纪上 世祖太武皇帝,父与子(上)-04
《父与子》 车卷十五 列传第七
《周书》 ◎寇洛 李弼(弟檦) 于谨(复活(上)-第一部-34
《复活》 聂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后汉书》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卷二十三 经部二十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礼类存目一 △《周礼补亡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张子
《朱子语类》 看圣贤代作,未有孔子,便无论语之书;卷四十 志第三十
《宋书》 ◎百官下 给事黄门侍郎,四卷五十二 杂传第四十
《新五代史》 ○杜重威 杜重威,朔州人也白鲸(上)-第16章-船
《白鲸》 我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红楼梦》 话说贾元春自那日幸大观园回宫去后卷三十七 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
《二刻拍案惊奇》 诗曰: 窈渺神奇事,文人多卷一百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四
《元史》 ○张立道 张立道,字显卿。卷三 两晋
《历代兵制》〈两晋〉 晋自文王建国,阴谋倾魏,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三国演义》 却说司马昭谓西曹掾邵悌曰:“朝臣卷三
《东京梦华录》 ○马行街北诸医铺 马行北去性躁无功,平和徼福
《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