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六 集部十九

作者:纪昀等

○别集类十九
△《拙轩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金王寂撰。寂字元老,蓟州玉田人,登天德二年进士,历官中都路转运使,
谥文肃,《金史》不为立传。元好问《中州集》载其诗入《乙集》中,而仕履亦
仅见梗概。今以寂诗文所著年月事迹参互考证,知寂自登第后於世宗大定二年为
太原祁县令。十五年尝奉使往白霫治狱。十七年以父艰归。明年起复真定少尹,
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迁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又迁中都副留守。二十六年冬
由户部郎出守蔡州。二十九年被命提点辽东路刑狱。章宗明昌初召还,终於转运
使之职。而集中《谢带笏表》有“世宗飨国,臣得与谏员”语,则又尝为谏官。
又有“群言交构,挤臣不测之渊”语,而《丁未肆眚诗》有“万里湘累得自新”
句。丁未为大定二十七年。《世宗本纪》载是年三月辛亥,以皇长孙受册肆赦,
并与集合。是寂之刺蔡州,当以人言去国。而集中情事不具其颠末,莫能详也。
《中州集》称寂著有《拙轩集》、《北迁录》诸书。今《北迁录》已失传。而好
问所选寂诗仅七首,又附见《姚孝锡传》后一首,其他亦久佚不见。惟《永乐大
典》所载寂诗文尚多,虽如好问所摘《留别郭熙民诗》诸联及蒋一葵《长安客话》
所纪《卢植墓诗逸句》,皆未见全篇,亦不能尽免於脱阙。而各体具存,可以得
其什七矣。寂诗境清刻鑱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在大定、明
昌间卓然不愧为作者。金朝一代文士见於《中州集》者不下百数十家,今惟赵秉
文、王若虚二集尚有传本,馀多湮没无存。独寂是编幸於沉埋晦蚀之馀复显於世,
而文章体格亦足与《滹南》、《滏水》相为抗行。谨次第裒缀,厘为六卷。俾读
者揽其崖略,犹得以考见金源文献之遗,是亦可为宝贵矣。
△《滏水集》·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金赵秉文撰。秉文字周臣,自号闲闲道人,滏阳人,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历
翰林侍读学士,拜礼部尚书,事迹具《金史》本传。元好问《中州集》称其自
幼至老,未尝一日废书。著《易丛说》十卷、《中庸说》一卷、《扬子发微》一
卷、《太玄赞》六卷、《文中子类说》一卷、《南华略释》一卷、《列子补注》
六卷、《删集论语孟子说》各十卷、《资暇录》十五卷,今皆未见,惟此集存。
《史》称所著诗文三十卷。此本乃二十卷,与《史》互异。然篇目完具,不似有
所佚脱。考《中州集》称秉文所著文章号《滏水集》者,前后三十卷。又刘祁
《归潜志》曰:“赵闲闲本喜佛学,然方之屏山(案屏山,李之纯之号也,)顾
畏士论,又欲得扶教传古之名。晚年自择其文,凡主张佛、老二家者皆削去,号
《滏水集》。首以《中和诚》诸说冠之,以拟退之原道。其为二家所作文及其葛
藤诗句,另作一编,号《闲闲外集》,以与少林寺长老英粹使刊之。”故二集皆
行於世。则《滏水集》本二十卷,别有十卷为《外集》。本传合而计之,故为三
十卷也。《归潜志》又曰:“李屏山教后学为文,欲自成一家。赵闲闲教后进为
诗文,则曰文章不可拘一体,有时奇古,有时平淡何拘。李尝与余论赵文曰:才
甚高,气象甚雄,然不免有失支堕节处。盖学东坡而不成者。又赵诗多犯古人语,
一篇或有数句,此亦文章病。”又曰:“赵於诗最细,於文颇疏,止论气象。李
於文甚细,论关键宾主抑扬,於诗颇疏,止论词气才巧。故余於赵则取其作诗法,
於李则取其为文法”云云。今观是集,祁之论可谓公矣。
△《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金王若虚撰。若虚字从之,自号慵夫,稿城人,登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历官
左司谏,转延州刺史,入为翰林直学士。金亡后,微服归里,自称滹南遗老。越
十年,与刘祁东游,卒於泰山。事迹具《金史·文艺传》。史称若虚有《慵夫集》、
《滹南遗老集》,均曰若干卷,不详其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滹南遗老
集》四十五卷,与《王鹗序》合。《慵夫集》虞稷虽著录,而卷数则阙。考大德
三年《王复翁序》,称以《中州集》所载诗二十首附卷未,则《慵夫集》元时已
佚,惟此集存耳。此本凡《五经辨惑》二卷、《论语辨惑》五卷、《孟子辨惑》
一卷、《史记辨惑》十一卷、《诸史辨惑》二卷、《新唐书辨》三卷、《君事实
辨》二卷、《臣事实辨》三卷、《议论辨惑》一卷、《著述辨惑》一卷、《杂辨》
一卷、《谬误杂辨》一卷、《文辨》四卷、《诗话》三卷、杂文及诗五卷,与四
十五卷之数合。然第三卷惟《论语辨惑序》一篇、《总论》一篇仅三页有奇,与
他卷多寡悬殊。疑传写佚此一卷,后人割第四卷首三页改其标题,以足原数也。
苏天爵作安熙行状,云:“国初有传朱氏《四书集注》至北方者,滹南王公雅以
辨博自负,为说非之。”今考《论语孟子辨惑》乃杂引先儒异同之说,断以己意,
其间疑朱子者有之,而从朱子者亦不少,实非专为辨驳朱子而作,天爵所云,不
知何据。观其称陈天祥宗若虚之说,撰《四书辨疑》,因熙斥之,遂焚其稿。今
天祥之书具存,无焚稿事,则天爵是说,特欲虚张其师表章朱子之功耳,均非实
录也。其《五经辨惑》颇诘难郑学,於《周礼》、《礼记》及《春秋三传》亦时
有所疑。然所攻者皆汉儒附会之词,亦颇树伟观。其自称不深於《易》,即於
《易》不置一词。所论实止四经,则亦非强所不知者矣。《史记辨惑》、《诸史
辨惑》、《新唐书辨》皆考证史文,掊击司马迁、宋祁似未免过甚,或乃毛举细
故,亦失之烦琐。然所摘迁之自相牴牾与祁之过於雕斫,中其病者亦十之七八。
《杂辨》、《君事实辨》、《臣事实辨》皆所作史评。《议论辨惑》、《著述辨
惑》皆品题先儒之是非。其间多持平之论,颇足破宋人之拘挛。《杂辨》二卷於
训诂亦多订正。《文辨》宗苏轼而於韩愈间有指摘。《诗话》尊杜甫而於黄庭坚
多所訾议。盖若虚诗文不尚劖削锻炼之格,故其论如是也。统观全集,偏驳之
处诚有,然金、元之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右。吴澄称其博学卓识,见之
所到,不苟同於众,亦可谓不虚美矣。
△《庄靖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金李俊民撰。俊民字用章,泽州人。承安五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
文字。未几,弃官教授。南迁后,隐於嵩山,自号鹤鸣道人。元世祖以安车召见,
仍乞还山。卒,赐谥庄靖先生。集凡诗七卷、文三卷,泽州守段正卿尝为刊行,
长平李仲绅等为之序。明正德间,郡人李瀚重付诸梓。今版已久佚,只存写本而
已。俊民抗志遯荒,於出处之际能洁其身。集中於入元后只书甲子,隐然自比陶
潜。故所作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
文格冲澹和平,具有高致,亦复似其为人。虽博大不及元好问,抑亦其亚矣。诗
末间有注语,序不言何人所加,无可考证。今仍旧本录之,而注者姓名则姑阙焉。
△《遗山集》·四十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元好问撰。好问字裕之,秀容人,登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令。天兴中除
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事迹具《金史·文艺传》。是集
凡诗十四卷、文二十六卷,为明储巏家藏本。弘治戊午,沁州李翰为刊版以行。
前有李冶、徐世隆二《序》,末有王鹗、杜仁杰二《跋》。集末《附录》一卷,
则储巏所裒辑也。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
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
南渡末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流派生拗粗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
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晚年尝以史笔自任,构野史亭,采金源君臣
遗言往行,裒辑纪录至百馀万言。今《壬辰杂编》诸书虽已无传,而元人纂修
《金史》多本所著,故於“三史”中独称完善,亦可知其著述之有裨实用矣。
△《湛然居士集》·十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元耶律楚材撰。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八世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从太祖
平定四方,太宗时官至中书令。至顺元年追封广宁王,谥文正。事迹具《元史》
本传。耶律或作移刺,盖译语之讹。焦竑《经籍志》以为两人,非也。是集所载
诗为多,惟第八卷、第十三卷、十四卷稍以书、序、碑、记错杂其中,编次殊无
体例,疑传写者乱之。史称其旁通天文、地理、术数及二氏、医卜之说,宜其多
有发挥。而文止於斯,不敌诗之三四,意者尚有佚遗欤。然十四卷之数与诸家著
录皆符。或经国之暇,惟以吟咏寄意,未尝留意於文笔也。王士祯《池北偶谈》
摘录其《赠李郡王笔》、《寄平阳润老》、《和陈秀玉韵》、《赠富察元帅河中》、
《游西园》、《壬午元旦》诸诗,以为颇有风味,而称其集多禅悦之说。考僧行
秀所作《集序》,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於万松,尽弃宿学。其耽玩佛经,盖
亦出於素习。平水王邻则曰“按元裕之《中州集》,载右相文献公诗,又称赵闲
闲为吾道主盟,李屏山为中州豪杰,知晋卿学问渊源有自来矣。故旁通诣极,而
要以儒者为归”云云。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如,不以研炼为工。虽时时
出入内典,而大旨必归於风教。邻之所云,殆为能得其真矣。
△《藏春集》·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刘秉忠撰。秉忠有《玉尺经》,已著录。秉忠博览好学,尤邃於《易》,
凡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故术数家言多托之以
行世,往往不可尽信。至其所著文集,见於本传者十卷。今此本只六卷,乃明处
州知府马伟所刊。前五卷为各体诗,末一卷为附录诰敕、志文、行状,而不及所
著杂文。故秉忠所上《wan6*6*书》及其他奏疏见於本传者,概阙焉。盖文已佚而仅
存其诗,故卷目多寡与本传不合也。秉忠起自缁流,身参佐命,与明道衍事颇同。
然道衍首构逆谋,获罪名教。而秉忠则从容启沃,以典章礼乐为先务,卒开一代
治平。其人品相去悬绝,故所作大都平正通达,无噍杀之音。史称其诗萧散闲澹,
类其为人。虽推之稍过,然如小诗中“鸣鸠唤住西山雨,桑叶如云麦始华”之类,
亦未尝不时露风致也。
△《淮阳集》·一卷、附录《诗馀》·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张弘范撰。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人,汝南忠武王柔之第九子也。官至镇
国上将军、蒙古汉军都元帅。将兵入闽、广,灭宋於厓山。师还而卒,累赠太师
淮阳王,谥宪武。事迹具《元史》本传。其遗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馀篇,燕山
王氏尝刻之敬义堂,庐陵邓光荐为之序。光荐即宋礼部侍郎,弘范南征时被获不
屈,因命其子珪事以为师者也。后其曾孙监察御史旭重刊。明正德中,gong6*安知县
周钺又重刊之。此本即从钺刻传录,盖犹旧帙。弘范尝从学於郝经,颇留心儒术。
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颇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诵。其中如“中酒未醒过似
病,搜诗不得胜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以元勋世胄,宣力疆场,用
馀力从事於吟咏,亦无愧於曹景宗之赋竞病矣。
△《陵川集》·三十九卷、《附录》·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郝经撰。经有《续后汉书》,已著录。其生平大节,炳耀古今,而学问文
章,亦具有根柢。如《太极》、《先天诸图说辨微论》数十篇及论学诸书,皆深
切著明,洞见阃奥。《周易》、《春秋》诸传,於经术尤深。故其文雅健雄深,
无宋末肤廓之习。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挺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不但以
忠义著也。延祐五年,经门人集贤大学士郭贯请以是集与所作《续后汉书》官为
刊版,付待制赵穆、编修官浦道源等详定,得旨允行。卷首所载江西中书省札付
咨文,盖即其事。后官版散佚,明正德己卯,沁水李淑渊重刊於鄂州,陈凤梧序
之。康熙乙酉,武进陶自悦守泽州,得李本於州民武氏家,欲鋟木未果,仅为制
序弁其首。乾隆戊午,凤台王镠始校刊之。而摭诸书之有涉於经者,别为《附录》
一卷,缀之於末。其志传、行状、官诰、札咨及元、明人原序,皆仍旧刻冠於首。
今所行者皆镠此本云。
△《归田类稿》·二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元张养浩撰。养浩有《三事忠告》,已著录。是编乃其诗文也。养浩尝自序
其集,称“退休田野,录所得诗文乐府九百馀首,岐为四十卷,名曰《归田类稿》”。
《孛术鲁翀序》作三十八卷,卷数已异。《文渊阁书目》载养浩《云庄传家集》
一册、《云庄集》三册。焦竑《国史经籍志》则作《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书
名卷数更均与养浩《自序》不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载《归田类稿》之名,
而亦无卷数。考《吴师道序》云“公《云庄集》四十卷,已刻於龙兴学宫。临川
危太朴掇其有关於治教大体者,为此编,而属予以序”云云。则龙兴所刻者,即
养浩手编之《类稿》,而改其名曰《云庄集》,亦即《文渊阁书目》之三册。危
素所删定者,即《经籍志》之《张文忠集》十八卷。而所谓《传家集》一册者,
当由后人掇拾,乃外集、补遗之类也。然苏天爵辑《元文类》,仅录养浩文二篇,
故明叶盛《水东日记》颇以天爵失载《谏灯山疏》为讥。疑元末已鲜流播。近时
王士祯偶得养浩王友开墓志,叹其奇诡,载之《皇华纪闻》,则亦未见其全集。
惟明季有刻本二十七卷,尚存於世,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今据以为本,而
别采《永乐大典》所载,删其重复,补其遗阙,得杂文八十八首、赋三首、诗四
百六十三首,共为五百八十四首,厘为二十四卷。较之九百原数,已及其大半,
亦足见其崖略矣。又集中有《和陶诗序》,自谓“年五十二,退居无事,日读陶
诗,拟其题以发己意,得诗若干篇”云云。今集中乃无一篇。殆别为一编,未以
入集,故《永乐大典》不收欤。养浩为元代名臣,不以词翰工拙为重轻。然读其
集,如陈时政诸疏,风采凛然。而《哀流民操》、《长安孝子贾海诗》诸篇,又
忠厚悱恻,蔼乎仁人之言,即以文论,亦未尝不卓然可传矣。
△《白云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释英撰。释英字存实,钱塘人,唐诗人厉元之后也。早喜为诗,历游闽海、
江淮、燕、汴间。一日登径山闻钟声,忽有所悟,遂去为浮屠,盖亦倚松老人饶
节之流也。顾嗣立选《元百家诗》,收入此集。其目录题曰“存实”,盖举其字。
卷端标名则曰“白云上人英”,盖以英为一字名也。考梁有僧祐、僧肇皆连“僧”
字为名,安知其不以“释英”为名,取义於释家之英乎?虽牟巘、赵孟頫、胡长
儒、林昉、赵孟若诸序皆称曰“英上人”,此犹道林称林公,慧远称远公耳,不
足证其非二名也。集中《夜坐读珦禅师潜山集诗》,有“远想人如玉,何时叩
竹房”句。文珦与贾似道同时,则释英当亦宋末人。但其为僧在宋时、元时,
则无文可考。观《赵孟頫序》,盖亦厌弃世事,遁入空门,与遗民之有托而逃者,
其事不同。诗中多闲适之作,而罕睹兴亡之感,是一证矣。其才地稍弱,未脱宋
末江湖之派,而世情既淡,神思自清,固非如高九万辈口山水而心势利者所可同
日语也。其《赠赵孟若》七言律诗,亦见张羽《静居集》中。然附载赵孟若和诗,
而卷端又有《孟若序》。则二人倡和,於事理为近。《张集》盖偶尔误收。集末
跋语,亦牟巘作,而题曰《跋厉白云诗》。核《跋》中词意,犹其未为僧时所作,
已称“白云”。然则并顾嗣立“白云上人”之称,亦以意为之者与。
△《稼村类稿》·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王义山撰。义山字元高,丰城人。宋景定中进士,知新喻县,历永州户曹。
入元,官提举江西学事。原刻题曰宋人,非其实也。是集乃其子惟肖所编。以义
山退老东湖之上,扁读书之室曰“稼村”,因以为名。凡各体诗三卷、杂文二十
七卷。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故王士祯《居易录》以为芜浅无足取,
且诋为最下最传。然观义山在湖南时,湘潭县豪因争田不遂,献之学。义山引
《春秋》“齐人来归汶阳之田”断其非,颇合经义。故集中说经之作,亦往往自
出新意。如解《周礼》“师氏职中大夫、保氏职下大夫”,而谓《郑注》称周公、
召公兼摄之非。又解“古者天子冕服备十二章”,而谓《郑注》九章、五章之非。
皆颇有根据,不同剿袭。至表启诸作,亦颇织组自然,实与刘克庄《后村集》蹊
迳相近。虽榛楛之勿翦,亦蒙茸於集翠。概加排斥,则又太过之论矣。
△《桐江续集》·三十七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元方回撰。回有《续古今考》,已著录。所撰有《虚谷集》,今未见。此
《桐江续集》,皆其元时罢官后作。集中有《自序》,称二十卷。而《千顷堂书
目》作五十卷。今观集中四卷末题“从事郎宁国路儒学教授同舍生曹祐编次”。
五卷末题“男方存心、正心刊行”。六卷未题“初授徽州路儒学教授冯蒙龟、林
一桂等刊”。九卷末题“表侄刘秉懿谨编刊行”。十卷末题“甥侄汪庭芝谨编”。
二十五卷末题“古杭徐芝石宅沧浪山房刊行”。二十七卷末题“学生徐编次”,
而佚其名。则后人所增益,非其旧也。此本犹元时旧刻,有玉兰堂印,又有季沧
苇藏书印。盖文徵明所藏,复归泰兴季振宜者。诗集阙一卷、二卷、三卷、二十
一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三十二卷、三十四卷、三十六卷、三十
九卷、四十卷、四十一卷,仅存二十九卷。文集惟第一卷目次可辨,馀皆初刊稿
本,“卷”字下但有墨台,不知首尾,以数计之,约存八卷。中间颇有阙页,无
别本可校,今亦仍之。观吴之振重刊《瀛奎律髓》,疑书首一序非回所作。今集
中载此文在《送王俊甫序》后、《刘子敬吟卷序》前,知之振未见此集,则亦希
覯之本,不以残阙废矣。回人品卑污,见於周密《癸辛杂识》者,殆无人理。然
观其集中诸文,学问议论,一尊朱子。崇正辟邪,不遗馀力,居然醇儒之言。就
文言文,要不可谓其悖於理也。其诗专主江西,平生宗旨,悉见所编《瀛奎律髓》
中。虽不免以粗率生硬为老境,而当其合作,实出宋末诸家上,更不能以其人废
矣。
△《野趣有声画》·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杨公远撰。公远字叔明,歙县人。是集前有咸淳中《吴龙翰序》,称一卷。
而此本二卷。然至元乙酉《方回跋》在上卷末,所载《回溪道中》一诗,乃在下
卷中。使原为二卷,则此跋不应介在其间;使集中原载此诗,则回又必不更录其
全文。知原集止一卷,而下卷为后人所续辑。故又有《丙戌初度诗》在作跋后一
年也。其诗不出宋末江湖之格,盖一时风尚使然,一邱一壑,亦有佳致。以久无
刊本,故选宋、元诗者多遗之。明嘉靖丙申,汪元锡始得本於其族子瀚,乃复传
抄。集中有《至元乙酉生朝诗》,称“六十平头慳两岁”,则是年五十八。以长
历推之,当生於理宗绍定元年,宋亡时年四十九。入元未仕,当从周密之例,称
南渡遗民。然集中《春雪诗》题xia6*注“己卯正月初三作”。是时正张世杰、陆秀
夫等蹈海捐生之岁,而其诗有“向晓披衣更拥衾,更无一事恼胸襟”,则是以宋
之存亡付诸度外,与前朝故老惓惓旧国者迥殊。且入元以后,干谒当路,颂扬德
政之诗,不一而足。其未出仕,当由梯进无媒,固不能与密之终身隐遯者同日语
矣。今系之元人,从其志也。
△《月屋漫稿》·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黄庚撰。庚字星甫,天台人。厉鹗以其生於宋末,入元未仕,遂收入宋诗。
然宋亡时庚尚幼,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卯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
年,不得仍系之宋。今仍题作元人,从《浙江通志·文苑传》例也。庚尝客山阴
王英孙家,试越中诗社枕易题,庚为第一,考官乃李侍郎。今评语与原诗并在集
中。(案张观光《屏岩小稿》亦有此事,未详孰是,姑两存之。)盖甚为当时所
推重。其诗沿江湖末派,体格不免稍卑,而触处延赏,亦时逢警语。如五言之
“斜阳明晚浦,落叶瘦秋山”、“柳色独青眼,梅花同素心”、“鸣榔丹叶聚,
撒网浪花圆”诸句,七言之“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细柳雨中
垂绿重,残花风里乱红轻”、“清夜梦分千里月,故乡人各一方天”、“风月满
怀诗可写,雪霜侵鬓镜先知”诸句,类皆风致婉约,犹具晚唐之一体。王士祯
《居易录》谓《月屋漫稿》一卷,皆庸下无足取,未免诋之太甚矣。
△《剡源集》·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戴表元撰。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
除建康教授,迁临安,又迁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元大德中,
以荐除信州教授。调婺州,移疾归。再以修撰博士荐,不起,终於家。事迹具
《元史·儒学传》。表元所著《剡源集》,明初上於史馆,宋濂曾序而刻之,凡
二十八卷,其版久佚。此本乃嘉靖间四明周仪得其旧目,广为蒐辑,厘为三十卷,
表元后裔洵复梓行之。王士祯《居易录》称海宁刻《剡源集》四卷,乃黄宗羲所
选录,非完书也。表元少从王应麟、舒岳祥游,学问渊源,具有授受。顾嗣立
《元诗选小传》,称:“宋季文章气萎苶,而词骫骳,帅初慨然以振起斯文
为己任。其学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洁,化朽腐为神奇。间事摹画,而隅角不露。
尤自秘重,不妄许与。至元、大德间,东南之士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时,帅初一人
而已。”又引宋濂之言曰“濂尝学文於黄文献公。公於宋季词章之士乐道之而不
已者,惟剡源戴先生为然”云云。於元人之中,推之独至。今观其诗文,信嗣立
所论不诬也。
△《剩语》·二卷(永乐大典本)
案是集散见《永乐大典》中,或题曰《艾性夫剩语》,或题曰《艾性夫孤山
晚稿》。而不著性夫为名为字,亦不载时代。今考《江西通志》,称“抚州三艾”,
叔可字无可,宪可字元德,性字天谓,皆工於诗。性阖门教授,执经者盈门,著
有《孤山诗集》,与《永乐大典》所题《孤山晚稿》相合。吴澄《支言集》有高
夔妻艾氏墓志,称“为咸淳贡生性夫之女,习见其家儒教,屡以勖其夫”云云。
与《永乐大典》所题艾性夫合。疑《江西通志》本作性夫,字天谓,传刻脱一
“夫”字也。考集中有谢枋得《輓诗》一首,则性夫元初尚存。又曹安《谰言
长语》,称“於成化五年,之元江署学,一家多藏书,内一诗集乃江浙道提举艾
性夫作,贯酸斋作序”云云。宋无江浙道提举,盖其晚年已仕元矣。性夫虽讲学
之家,而其诗气韵清拔,以妍雅为宗,绝不似宋末有韵之语录。五七言古体,笔
力排荡,尤为擅长。曹安称其七言律太辣,五七言绝歌行语多关世教,并称其
《铜雀砚》、《扑满吟》、《临邛道士招魂歌》三首,所论颇为得实。谨采掇排
次,厘为二卷,用存其概。至原书本分集编次,其卷目已不可见。而《永乐大典》
内题作《剩语》者较多,今故用以标名,不复更为分析云。
△《养蒙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张伯淳撰。伯淳字师道,嘉兴崇德人。宋末举童子科。至元二十三年以荐
除杭州路教授。大德中官至翰林侍讲学士。虞集序其集,述其生平甚悉,以汉贾
谊比之。《邓文原序》亦拟以陆贽。然所称论事数十条者,今皆不载於集中,盖
召对面陈,未具疏也。文原又称其为文耻尚钩棘,而舂容纡余,铿乎如金石之交
奏,然不喜以藻翰自名。殁后无成稿。其子河东宣慰副使采、长孙武康县尹炯,
访求遗逸,厘为十卷。今观其文,源出韩愈,多谨严峭健,得立言之体。文原以
舂容纡徐称之,不甚相似。其诗则鄙拙殊甚,古体尤劣。王士祯《居易录》深诋
其肤浅。顾嗣立《元诗选》亦称其古诗少合作。集中有《题鲜于伯机所藏黄庭经》
一首,语较古健,乃赵孟頫作误入。又称其近体率皆酬应之作,其言皆允。惟嗣
立所摘佳句九联,则多所未安。如《出郊诗》云:“瘦筇支彳亍,狭路写之无。”
此何等语,而顾以为佳乎。皇甫湜、李翱诸集皆不载诗,不害其为湜与翱,正不
必曲为回护也。其集刊版久佚,辗转传抄,残阙颇甚。此本凡文六卷、诗三卷、
词一卷,乃钱塘厉鹗钞自绣谷吴氏者。鹗颇为校正,然脱简终弗能补。考顾嗣立
《元诗选》中阙字与此本并同,则嗣立所见,亦即此本矣。
△《墙东类稿》·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元陆文圭撰。文圭字子方,江阴人。幼而颖悟,博通经史及天文、地理、律
象、医药、算数之学。宋咸淳初以《春秋》中乡选。延祐设科,再中乡举。以老
疾不应徵召,卒於家。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文圭当南宋之末,年已二十馀。
入元后五十馀年,至泰定、天历间,尚应聘设教於容山。至顺末犹为陈敬叔作
《安定祠记》。又数年至顺帝至正初始卒。最为老寿。惟《史》不载其登仕版。
而集中《吴县学田记》有“至元辛卯余领吴县学事”语,似亦曾为教官。然辛卯
为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文圭只三十馀,而《记》中乃有“余愚且老”句,与文圭
情事不合。或此《记》本代人作,而失於标注欤。《史》称文圭之文,融会经传,
纵横变化,莫测其涯涘,东南学者皆宗师之。今核所作,《史》言不谬。《史》
又称其邃於地理,考核甚详。今检集中惟存《辨毛颖传中山》一条,馀悉不载,
殆散佚不可考矣。是集本二十卷,世久无传。今从《永乐大典》中蒐采遗佚,共
得文三百馀篇、诗词六百馀篇,仍依原目厘为二十卷。虽割裂之馀,重为辑缀,
亡失者已多,而据所存者观之,固元初一作者也。
△《青山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赵文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人。宋景定、咸淳间尝冒宋
姓,三贡於乡。后始复本姓,入学为上舍。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汀州,
与天祥相失,遯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选授南雄文学。其卒也,程钜夫为
作志铭,见於《雪楼集》。刘将孙作墓表,亦见於《养吾集》,载其行履颇详。
近时顾嗣立《元诗选小传》,称其入元授清江教授,而《程志》实作南雄。钜夫
与文交契甚厚,不容有误,疑嗣立所记乃偶然失考。又《永乐大典》书其名,多
作“彣”字。案《集韵》,彣、文音义本通,亦非别有两名也。文与谢翱、
王炎午同入文天祥幕府,沧桑以后,独不能深自晦匿,以迟暮馀年,重餐元禄。
出处之际,实不能无愧於诸人。然其文章,则时有《哀江南赋》之馀音。拟以古
人,其庾信之流亚乎。文尝自言:“行事使人皆可知可见者,为君子之行;为文
使人读之可晓,考之有证者,为君子之言。”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
饰,亦可谓能践其言矣。焦竑《国史经籍志》载《青山稿》三十一卷,世鲜流传。
今从《永乐大典》中裒辑编订,勒为八卷。
△《桂隐文集》·四卷、《诗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刘诜撰。诜字桂翁,庐陵人。生於宋末,犹及见诸遗老,得其绪论。迨延
祐复科举后,益肆力於名物、度数、训诂、笺注之学。既十年不第,乃刻意於诗
古文。江南行御史台屡以教官、馆职、遗逸荐,皆不报。至正十年卒,年八十三。
王荣禄为之请於朝,谥曰文敏。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此集为其门人罗如篪
所编,有虞集、欧阳玄二《序》。本传称其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
今古,而不露其踔厉风发之状”。考集中有《与揭曼硕书》,称:“文章期於古
而不期於袭,期於善而不期於同,期於理之达、神之超、变化起伏之妙,而不尽
期於为收敛平缓之势。若以委怯为和平,迂挠为舂容,如学西施者仅得其颦、学
孙叔敖者仅得其衣冠谈笑,非善学者也。”盖其文章宗旨,主於自出机轴,而不
以摹拟字句为古。《欧阳玄序》亦称“其文温柔敦厚似欧,明辨雄隽似苏”。至
论其妙非相师,非不相师,盖深得诜之用意。玄又称其尤长於诗,诗又长於五言
古体短篇,所论亦允。顾嗣立《元诗选》则称其律诗多佳句。案集中近体,格力
颇遒,实不仅以佳句见。且嗣立所摘诸联,如“燕子楼台人影瘦,海棠池馆月痕
孤”,乃近小词;“君如硎刃千牛解,我似车轮四角方”,亦江湖习调,殊不足
尽诜所长也。《诜墓志》亦欧阳玄作,称其有古文若干卷、诸体诗若干卷、骈俪
书札若干卷,总题曰《桂隐集》,均不著其卷数。疑作志时仅有稿本,尚未厘定
成编。此本为明嘉靖间其族孙志孔所刊,凡文四卷、诗四卷,而不载骈俪书劄,
疑重刊时已有所散佚。又诗末有《罗如篪跋》,称先梓其诗十四卷。而今本实止
四卷,殆亦编次者所合并欤。
△《水云村稿》·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刘壎撰。壎有《隐居通议》,已著录。其文集旧有二本,一曰《水云
村泯稿》,乃明洪武间其孙瑛所手抄,篇目无多,而多杂采《隐居通议》中语,
缀辑成帙,不为完本;一即此本,乃其裔孙凝收拾遗佚,别加排次,蒐采较为赅
备。惟原目二十卷,而所存止十五卷,自十六卷以下有录无书,当由传写者失之。
然此五卷所载,皆青词、祝文,无关体要之作。其存佚无足为轻重,则虽阙犹不
阙矣。埙才力雄放,尤长於四六。集中所载诸启劄,大抵皆在宋世所作。考《隐
居通议》,自述其得意之笔,如《代吴浚谢建阃表》、《吊吴浚文》、《代赵必
岊谢庙堂启》、《通丁应奎启》,今皆不见於集中。则其散佚者亦自不少。然即
所存者观之,隶事铸词,亦复颇见精采。埙尝自言,赵必岊称其能以散文为四六,
正是片段议论,非若世俗抽黄对白,而血脉不贯者。盖生平得力,有甘苦自知者
矣。其他古文则多入元以后所作。灝瀚流转,颇为有气。而时以俳句绮语搀杂
其间,颇乖典则。则覃精俪偶,先入者深,有不知其故态之萌者矣。惟其年过七
旬,复出食元禄。而《晚春郊行诗》云:“路少过军仍鼓吹,地多遗老自衣冠。”
《丙子闽山诗》云:“汉祚纵移诸葛在,唐兵虽散子仪侯。”《贾似道诗》云:
“汉祖有恩惭马邑,怀王何罪老咸阳。”皆其未出山时所作,是则可以不存耳。
△《巴西文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邓文原撰。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绵州人,随其父流寓钱塘。自称巴西,
不忘本也。生於宋理宗宝祐六年。宋末应浙西转运司试,中魁选。至元间行中书
省辟为杭州路儒学正,官至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致仕。致和元年卒於家,
谥文肃。事迹见《元史》本传。文原学有本原,所作皆温醇典雅。当大德、延祐
之世,独以词林耆旧主持风气。袁桷、贡奎左右之,操觚之士响附景从。元之文
章,於是时为极盛,文原实有独导之功。所著有《内制集》、《素履斋稿》,今
并未见传本。此本不知何人所编,仅录其碑志记序等文七十馀篇。即顾嗣立《元
诗选》中所录诸诗,亦无一首。盖出后人摘选,非其完帙。然黄虞稷《千顷堂书
目》仅列二集之名,而无其卷数,盖亦未见。近时藏书家所有,皆与此本相同,
则其全集之存否,盖未可知。或好事者蒐采遗篇,以补亡佚,亦未可知。然吉光
片羽,虽少弥珍,固当以幸存宝之,不当以不完废之矣。
△《屏岩小稿》·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张观光撰。观光字直夫,东阳人。其始末未详。集中有《和仇山村九日吟》,
而《晚春即事诗》中有“杜鹃亡国恨,归鹤故乡情”句。盖宋末元初人。又有
《甲子岁旦诗》。考景定五年为甲子,元泰定元年亦为甲子。诗中有“岁换上元
新甲子”句,以历家三元之次推之,上元甲子当属泰定。观其《除夕即事诗》中
称明朝年八十,则得寿颇长,其时犹相及也。诗多穷途之感,盖不遇之士。惟
《赠谈命姚月壶诗》有“试把五行推测看,广文官冷几时春”句,其殆曾为学官
欤。全集皆格意清浅,颇窘於边幅,然吐属婉秀,无钩章棘句之态。越中诗社,
以枕易为题,李应祈次其甲乙,以观光为第一。其诗今见集中,并载应祈批,称
其若纷纷盆盎中得古罍洗(案黄庚《月屋漫稿》,亦称以枕易诗为李侍郎取第一。
一试有两第一,必有一伪,然无可考证,谨附识於此。)又有《梅魂》七言律诗
一首,注曰“武林试中选”。《秋色》五言律诗一首,注曰“山阴诗社中选”。
盖在当日。亦以吟咏擅名矣。
△《玉斗山人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南宋王奕撰。考集中《奠大成至圣文宣王》文,称“至元二十六年岁
在己丑,江南儒生王奕等”。其《玉窗如菴记》则称“岁癸巳前,奉旨特补玉山
教谕”。癸巳为至元三十年。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
题南宋者,误也。奕字敬伯,玉山人,所著有《斗山文集》十二卷、《梅岩杂咏》
七卷,今并不传。惟此集尚存,本名《东行斐稿》。明嘉靖壬寅,其乡人陈中州
为刊版,佚其诗四首,而别附以遗文二篇,始改题今名。其诗稍失之粗,然磊落
有气,胜宋季江湖一派。素与谢枋得相善,枋得北行以后,尚有唱和诗十首。又
有《和元好问曲阜纪行》诗十首,《赠倪布山》诗一首,称为金遗。其《寄周月
湖》绝句,亦有“起观疆宇皆周土,只有西山尚属商”句,皆尚以宋之遗民自居,
则其出为学官,当在己丑之后。然其《祭文宣王》文,称“天混图书,气通南北,
九域甫一,可舆可舟”。《祖庭观丁歌》,称“幸际天地还清宁”,於新朝无所
怨尤。《祭曾子》文,称“某等律以忠孝,实为罪人。愿保发肤,以遂终慕”,
亦未敢高自位置。视首鼠两端,业已偷生隳节,而犹思倔强自异者,固尚有间矣。
集中诗文杂编,颇乖体例,然无关於宏旨,今亦姑仍原本录之焉。
△《谷响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释善住撰。善住字无住,别号云屋。尝居吴郡城之报恩寺,往来吴淞江上,
与仇远、白珽、虞集、宋无诸人相酬唱。远赠诗有云“阊门北去山如画,有日同
师步翠微”。无答其见寄诗,亦有“句妙唐风在”之语。盖虽入空门,而深与文
士同臭味也。集中《癸亥岁寓居钱塘千顷寺述怀诗》,有“高阁工书三十年”句。
从英宗至治三年癸亥,上推三十年为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距宋亡仅十四年。
其《赠隐者诗》,有“对食惭周粟,纫衣尚楚兰”句,盖犹及见宋之遗老,故所
作颇有矩矱。观其论诗有云“典雅始成唐句法,粗豪终有宋人风”,命意极为不
凡。及核其篇什,则但工近体,大抵以清隽琱琢为事,颇近四灵、江湖之派,
终不脱宋人窠臼,所言未免涉於过高。然造语新秀,绝无蔬筍之气,佳处亦未易
及。在元代诗僧中,固宜为屈一指也。
△《竹素山房诗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吾邱衍撰。衍有《晋史乘》,已著录。此其所著诗集,而附以遗文二篇。
其诗颇效李贺体,不能尽脱元人窠臼。然胸次既高,神韵自别,往往於町畦之外,
逸致横生,所谓王谢家子弟虽不复端正者,亦奕奕有一种风气也。考衍於至大三
年为人所累,被摄得释,不胜其恚,自投西湖死。留一诗别其友仇远云:“刘伶
一锸事徒然,蝴蝶飞来别有天。欲语太玄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别见於
《释宗泐集》,而此三卷中无之。意者原稿为衍所自编,故未经载入欤。朱存理
《楼居杂著》有《书吾氏类集》一篇,称“《虞山杂抄》内有《竹房集》三卷,
予家有《子招雨师》文等篇遗迹一册,录附集后”。其卷帙与此本合。则此犹旧
帙云。
△《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胡祗遹撰。祗遹,磁州武安人。《元史》本传载其字曰绍开。然今民将在
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实周书康诰之文。核其名义,疑“绍开”当作“绍闻”,
《元史》乃传刻之讹也。中统初,张文谦宣抚大名,辟祗遹为员外郎,后官至江
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延祐五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靖。是集为其子太常博士
持所编。前有其门人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序》,称原本六十七卷,岁久散佚。今
据《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厘为赋、诗、诗馀七卷,文十二卷,杂著四卷,
语录三卷。其间杂著一卷,祗遹一生所学具见於斯。然体例最为冗琐,有似随笔
劄记者,有似短章小品者,有似莅官条约者,有似公移案牍者,层见错出,殆不
可名以一格。考贾谊《新书》,皆以所作治安策及言事诸疏割裂颠倒,各自为章,
别标篇目,说者以为平时纪录之稿,其后联缀成篇而上之。祗遹是集,或亦是例
欤。史称其官右司员外郎时,以论事忤奸相阿哈玛,外迁太原路治中,提举铁冶,
欲以岁赋不办责之。及其莅职,乃以最闻。官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时,辨诬告不轨
之狱。官济宁路总管时,擘画军政八事,并修《明学校之法》。又称其所至皆抑
豪右,扶寡弱,敦教化,厉士风。盖以吏治名一时,而无一语及其文章。今观其
集,大抵学问出於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
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元代词人,往往以风华
相尚,得兹布帛菽粟之文,亦未始非中流一柱矣。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
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
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媟狎倡优之语。其为白璧之瑕,有不止萧统之
讥陶潜者。陶宗仪《辍耕录》载其锺爱歌儿珠帘秀,赠以《沉醉东风》小曲,殆
非诬词矣。以原本所有,姑仍其旧录之,而附纠其缪於此,亦足为操觚之炯戒也。
△《松乡文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任士林撰。士林字叔实,号松乡,奉化人。以郝天挺荐,授安定书院山长。
是集所录,碑志居多。大抵刻意摹韩愈,而其力不足以及愈,故句格往往拗涩,
乃流为刘蜕、孙樵之体。又间杂偶句,为例不纯。其《自然道士传》、《正一先
生传》、《寿光先生传》诸篇,袭《毛颖传》而为之,亦颇嫌窠臼。然南宋季年,
文章凋敝。道学一派,以冗沓为详明;江湖一派,以纤佻为雅隽。先民旧法,几
於荡析无遗。士林承极坏之后,毅然欲追步於唐人,虽明而未融,要亦有振衰起
废之功,所宜过而存之者也。赵孟頫尝见其《兰芎山寺碑文》,深相倾挹。后士
林卒,孟頫为志其墓。杜本亦称其《谢翱传》、《胡烈妇传》能使秉彝好德之心
千载著明,固非曲相假借矣。
△《松雪斋集》·十卷、《外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赵孟頫撰。孟頫字子昂,宋太祖之后。以秀王伯圭赐第湖州,故为湖州人。
年十四,以父荫入仕。宋亡家居,会程钜夫访遗逸於江南,以孟頫入见。即授兵
部郎中,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事迹具《元史》本传。
杨载作孟頫行状,称所著有《松雪斋诗集》,不详卷数。明万历间,江元禧所编
《松雪斋集》,寥寥数篇,实非足本。惟焦竑《经籍志》载《孟頫集》十卷,与
此本目次相合。而史所称《琴原》、《乐原》,得律吕不传之妙者,检勘均在其
中。《外集》杂文十九首,亦他本所未载,盖全帙也。孟頫以宋朝皇族,改节事
元,故不谐於物论。观其《和姚子敬韵诗》,有“同学故人今已稀,重嗟出处寸
心违”句,是晚年亦不免於自悔。然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
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於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集前有
《戴表元序》,见《剡源集》中,末题大德戊戌岁。盖孟頫自汾州知州谒告归里
时裒集所作,请表元序之者。表元不妄许与,而此《序》推挹甚至,其有所以取
之矣。后人编录全集,仍录此《序》以为冠,非无意也。
△《吴文正集》·一百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已著录。是集为其孙当所编。永乐丙戌,其五
世孙爟所重刊。后有《爟跋》曰:“《支言集》一百卷、《私录》二卷,皆大父
县尹公手所编类,刊行於世。不幸刻版俱毁於兵火,旧本散落,虽获存者间亦残
阙。迨永乐甲申,始克取家藏旧刻本,重寿诸梓。篇类卷次,悉存其旧,不敢
改。惟卷首增入年谱、神道碑、行状、国史传以冠之。但旧所阙简,遍求不得完
本,今故止将残阙篇题列於各卷之末,以俟补续”云云。则此本乃残阙之馀,非
初刻之旧矣。然检其卷尾阙目,惟十七卷《徐君顺诗序》一篇、五十四卷《题赵
天放桃源卷后》一篇、五十七卷《题约说后》一篇,又三十七卷《滹南王先生祠
堂记》末,注“此下有阙文”而已,所佚尚不多也。初,许衡之卒,诏欧阳玄作
神道碑。及澄之卒,又诏揭徯斯撰神道碑。首称“皇元受命,天降真儒。北有许
衡,南有吴澄。所以恢宏至道,润色鸿业,有以知斯文未丧,景运方兴”云云。
当时盖以二人为南北学者之宗。然衡之学主於笃实以化人,澄之学主於著作以立
教。故世传《鲁斋遗书》,仅寥寥数卷;而澄於注解诸经以外,订正张子、邵子
书,旁及《老子》、《庄子》、《太玄》、《乐律》、《八阵图》、《葬经》之
类,皆有撰论,而文集尚裒然盈百卷。衡之文明白质朴,达意而止;澄则词华典
雅,往往斐然可观。据其文章论之,澄其尤彬彬乎。吴当所编,过於求备,片言
只字,无不收拾,有不必存而存者,未免病於稍滥。然此自南宋以来编次遗集之
通弊,亦不能独为当责矣。
△《金渊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仇远撰。远字仁近,一曰仁父,钱塘人。因居馀杭溪上之仇山,自号曰山
村民。世传高克恭画《山村图卷》,即为远作也。远在宋咸淳间即以诗名。至元
中尝为溧阳教授,旋罢归,优游湖山以终。远初鋟所作一编,方凤、牟巘、戴表
元皆为之序。分教京口时,裒所作曰《金渊集》,吾邱衍为之题诗。所谓仇仁父
解秩建康,有新文曰《金渊集》者是也。二集皆已佚。故明嘉靖中顾应祥跋其
《赠士瞻上人卷》,已有不见全集之憾。世所传《兴观集》、《山村遗稿》,皆
从手书墨迹蒐聚成编,非其完善。近时歙县项梦昶始采摭诸书所载,补辑为《山
村遗集》一卷,刻之杭州。而所谓《金渊集》者,则不可复睹。今惟《永乐大典》
所载,尚数百首。考远《赠士瞻上人卷》后有洪武二十一年僧道衍《跋》,其推
挹甚至,盖深倾倒於远者。故其监修是书,载之独夥。疑其全部收入,所遗无几
也。谨以各体排纂,编为六卷。远在宋末,与白珽齐名,号曰“仇白”。厥后张
翥、张羽以诗鸣於元代者,皆出其门。他所与唱和者,周密、赵孟頫、吾邱衍、
鲜于枢、方回、黄溍、马臻,皆一时名士。故其诗格高雅,往往颉颃古人,无
宋末粗獷之习。《方凤序》述远之言曰:“近体吾主唐,古体吾主选。”瞿祐
又记远自跋其诗曰:“近世习唐诗者以不用事为第一格。少陵无一字无来处。众
人固不识也。若不用事之说。正以文不读书之过耳。”其言颇中江湖、四灵二派
之病。今观所作,不愧所言。而此集出自尘埋蠹蚀之馀,皆项梦昶本所不载,若
有神物呵护,俾待圣朝而后显者,为尤可宝贵矣。
△《山村遗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仇远撰。远所撰《金渊集》,皆官溧阳日所作,故取投金濑事以为名。所
载皆溧阳之诗,而他作不预焉。其他作为方凤、牟巘、戴表元等所序者,仅散见
诸家集中,而诗则久佚。世所传《兴观集》、《山村遗稿》,皆后人以墨迹裒刻,
非其完本。此本为歙县项梦昶所编。后有《梦昶跋》,称留意搜访,从《珊瑚木
难》、《清河书画舫》、《成化杭州府志》、《嘉兴志补》、《上天竺寺志》、
《绝妙好词》、《花草粹编》诸书中,复得诗词题跋如干首,编排成帙。虽其时
《永乐大典》犹庋藏清秘,外间不得而窥。《金渊集》所载,梦昶皆不及录,不
足以尽远之著作。然此集之诗,皆不作於溧阳,不可并入《金渊集》内。故仍存
其书,各著於录,以不没远之佚篇焉。
△《湛渊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白珽撰。珽有《湛渊静语》,已著录。《成化杭州府志》载珽《湛渊集》
八卷。《文渊阁书目》尚著录。今已久佚。此本为近时杭州沈菘町所辑,凡赋二
首、诗六十三首、文六首,冠以《戴表元序》,而附以宋濂所作《墓志》。《表
元序》称其诗甚似渡江陈去非。《濂志》载刘辰翁之言,称其不为雕刻苛碎,有
云山韶濩之音。又月泉吟社第十八名唐楚友者,即珽之寓名。谢翱、方凤等亦评
其格调甚高。陶九成撰《辍耕录》,载其《演雅》十首。盖珽在宋咸淳中,已与
仇远同以诗名。入元后,二人皆应荐为儒官。坎坷不达,退老湖山,出处亦略相
近。其集皆散佚之后,经后人重辑,略存什一。而远所撰《金渊集》,以《永乐
大典》收入,恭逢圣代右文,得邀睿鉴,重寿枣梨。而珽集以《永乐大典》未收,
无从裒录,故所传只有此本。其中又间杂伪作,如《成化杭州府志》所载《三月
八日过西马塍》一首,中四句全与《月泉吟社诗》同。而第二句以“塍”字与
“晴”声名字同押,是於至正之初已用《洪武正韵》。其为依托淆混,不问可知。
是则与远所遭有幸有不幸矣。然吉光片羽,终足宝贵,固不妨与远并传也。
△《牧潜集》·七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释圆至撰。圆至字牧潜,号天隐,高安人。至元以来,遍历荆、襄、吴、
越,禅理外颇能读书。又刻意为古文,笔力崭然,多可观者。前有崇祯己卯僧明
河《书姚广孝序后》一篇,称初得抄本於武林,前有《方回序》,后有《洪乔祖
跋》。又有《姚广孝序》,序为《逃虚子集》所不载。后又得见刻本,多诗数首,
因校付毛晋刻之。此本即毛晋所刻,仅有《乔祖跋》及明河此文,无方、姚二
《序》,殆偶失之。明河又称尝读《虎邱旧志》,见圆至《修隆禅师塔记》,叹
其文字之妙。今此《记》不见集中,则不知何以不补入也。自六代以来,僧能诗
者多,而能古文者不三五人。圆至独以文见,亦缁流中之卓然者。都穆《南濠诗
话》尝称圆至工於古文,诗尤清婉,举其《寒食》、《西湖》、《送人》、《再
往湖南》、《涂居士见访》五诗。《送人》及《再往湖南诗》,不免凡语,馀三
篇诚楚楚有清致,盖其诗亦有可观。而所注周弼《三体唐诗》,乃弇陋不可言状。
知文章之道,与考证之学分路而扬镳也久矣。
△《小亨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杨宏道撰。宏道字叔能,淄川人,生金之季,其事迹不见於史传。以集中
诗文考之,金宣宗兴定末始与元好问会於京师。是时金已南迁,至哀宗正大元年,
尝监麟游酒税。后又仕宋,以理宗端平元年为襄阳府学教谕。其《投赵制置札》,
有“归朝未满三载”语,则当以绍定末南归者。而集中又有《赠仲经诗序》,称
“端平二年清明后,出襄阳,摄唐州司户,十二月上旬北迁,寓家济源”云云。
则在宋未久,旋入於元。考之《宋史》,是岁七月,元兵至唐州,全子才弃师宵
遁,唐州遂为元所取,宏道盖因此北迁耳。其后遂鲜所表见,当未经复仕。惟集
中《门帖子》有“己酉再逢鬓未皤”之句,计入元又十四五年,而宏道年已六十
矣。综其生平,流离南北,窃禄苟全。其出处之际,盖无足道,然其诗则在当日
最为有名。元好问序其集,谓金南渡后学诗者,惟辛敬之、杨叔能以唐人为指归。
又序杨飞卿《陶然集》,谓贞祐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
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皆号称专门。又有《赠宏道诗》云“海内杨司
户,声名三十年”。又云“星斗龙门姓氏新,岂知书剑老风尘”。其倾倒於宏道
甚至。刘祁《归潜志》亦以宏道与好问及李汾、杜仁杰并称。同时若赵秉文、杨
云翼见其诗,并称叹不已。秉文至比之金膏水碧,物外难得之宝。今观所作五
言古诗,得比兴之体,时时近汉、魏遗音。律诗风格高华,亦颇有唐调。虽不及
好问之雄浑苍坚,然就一时诗家而论,固不可谓非北方之巨擘也。焦竑《经籍志》,
载《小亨集》十五卷,世久失传。今从《永乐大典》中搜辑编缀,厘为诗五卷、
文一卷。
△《还山遗稿》·二卷、《附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杨奂撰。奂字焕然,又名知章,乾州奉天人。生於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
凡秋试四中选,而春试辄不第。入元以耶律楚材荐,授河南路徵收课税所长官,
兼廉访使。越十年致仕归。事迹具《元史》本传。考集中《臂僮记》,称所著有
《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
《概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记》六十卷。《元
史》本传则仅称有《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还山集》一
百二十卷,卷目均参差不符。然旧本不传,无由考定。此本乃明嘉靖初南阳宋廷
佐所辑,以掇拾残賸,故名之曰《遗稿》。凡文一卷、诗一卷,冠以《考岁略》。
又附录传志、题咏之类为一卷。并各以采自某书,得自某人,及石刻今在某所,
注於下。盖明之中叶,士大夫偶著一书,犹笃实不苟,必求有据如此也。奂诗文
皆光明俊伟,有中原文献之遗,非南宋江湖诸人气含蔬筍者可及。其《汴故宫记》,
述北宋大内遗迹。《与姚公茂书》,论朱子家礼神主之式。举所见唐杜衍家庙及
汴京宋太庙为证。《东游记》,述孔林古迹尤悉。皆可以备文献之徵也。陶宗仪
《辍耕录》称,奂尝读《通鉴》,至论汉、魏正闰,大不平之。遂修《汉书》,
驳正其事。因作诗云:“风烟惨澹控三巴,汉烬将燃蜀妇髽。欲起温公问书法,
武侯入寇寇谁家。”后攻宋军回,始见《通鉴纲目》,其书乃寝云云。是郝经以
外,又有斯人,亦具是卓识矣。
△《鲁斋遗书》·八卷、《附录》·二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元许衡撰。衡有《读易私言》,已著录。初,衡七世孙婿郝亚卿辑其遗文未
竟,河内教谕宰廷俊继成之,何瑭为之序。嘉靖乙酉,山阴萧鸣凤校刊於汴,自
为之序。序后复有题识云:“鸣凤方校是书,適应内翰元宗奉使过汴,谓旧本次
第似有未当,乃重编如左。续得《内法》及《大学中庸直解》,俱以次增入旧本,
名《鲁斋全书》。窃谓先生之书,尚多散佚,未敢谓之全也。故更名《遗书》。”
盖此本为应良所重编,而鸣凤更名者也。首二卷为语录。第三卷为《小学大义直
说》、《大学要略》、《大学直解》。第四卷分上、下,上为《中庸直解》、下
为《读易私言》、《读文献公揲蓍说》及《阴阳消长》一篇。第五卷为奏疏。第
六卷亦分上、下,上为杂著,下为书状。第七、第八卷为诗乐府。《附录》二卷,
则像赞诰敕之类及后人题识之文。其书为后人所裒辑,无所别择。如《大学中庸
直解》皆课蒙之书,词求通俗,无所发明。其编年歌括,尤不宜列之集内。一概
刊行,非衡本意。然衡平生议论宗旨,亦颇赖此编以存。弃其芜杂,取其精英,
在读者别择之耳。其文章无意修词,而自然明白醇正,诸体诗亦具有风格,尤讲
学家所难得也。
△《静修集》·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刘因撰。因有《四书集义精要》,已著录。其早岁诗文,才情驰骋。既乃
自订《丁亥诗集》五卷,尽取他文焚之。卒后门人故友裒其佚稿,得《樵菴词集》
一卷、《遗文》六卷、《拾遗》七卷。最后杨俊民又得《续集》二卷。捃拾残賸,
一字不遗,其中当必有因所zi6*焚者。一例编辑,未必因本意也。后房山贾彝复增
入《附录》二卷,合成三十卷。至正中,官为刊行,即今所传之本。其文遒健排
奡,迥在许衡之上,而醇正乃不减於衡。张纶《林泉随笔》曰:“刘梦吉之诗,
古选不减陶、柳。其歌行律诗,直溯盛唐,无一字作今人语。其为文章,动循法
度,舂容有馀味。如《田孝子碑》、《桐川图记》等作,皆正大光明,较文士之
笔气象不侔。今考其论诗有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
也。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
学日弱,弱而复强,欧、苏、黄其至者也”云云。所见深悉源流。故其诗风格高
迈,而比兴深微,闯然升作者之堂,讲学诸儒未有能及之者。王士祯作《古诗选》,
於诗家流别,品录颇严,而七言诗中,独录其歌行为一家,可云豪杰之士,非门
户所能限制者矣。
△《青崖集》·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魏初撰。初字太初,号青崖,宏州顺圣人。从祖璠,金末官翰林修撰,以
伉直称。元世祖徵至和林,甚见礼重。璠无子,以初为后。少辟中书省掾吏,告
归。有荐於朝者,帝问知璠子,即授国史院编修。寻拜监察御史,官至南台御史
中丞。事迹具《元史》本传。焦竑《经籍志》载魏初《青崖集》十卷。《文渊阁
书目》亦载魏太初《青崖文集》一部,七册。是明初原集尚存,其后乃渐就亡佚。
今从《永乐大典》所载诗文,搜辑裒缀,厘为五卷,犹可见其崖略。史称初好读
书,尤长於《春秋》,为文简而有法。而集中所记,自称与姜彧同辱遗山先生教
诲。又称先生入燕,初朝夕奉杖履。是其学本出元好问,具有渊源。故所作皆格
律坚苍,不失先民轨范。又其在世祖时,始以经史进读,旋历谏职,遇事敢言,
於开国规模,多所裨益。集中《奏议》一门,皆详识岁月,分条胪列。中如《请
定法令》、《请肃朝仪》、《请免括大兴民兵》、《请令御史按察司官岁举一人
自代》诸议,《元史》皆采入本传中。其他若《请缓椿配盐货》、《请禁刁蹬客
来》、《请优护儒户》、《请旌郑江死节》、《请修孟子庙》、《请和雇工匠》、
《请罢河南签军》诸议,《史》所未载者,类皆当时要务,切中事情。今幸遗集
仅存,犹足以补史阙,固不徒以文章贵矣。
△《养吾斋集》·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庐陵人,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汀书院山
长。辰翁以文名於宋末,当文体冗滥之馀,欲矫以清新幽隽。故所评诸书,多标
举纤巧,而所作亦多以诘屈为奇。然蹊迳独开,亦遂别自成家,不可磨灭。将孙
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日有“小须”之目。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
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洵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自,淹贯古今。
观其感遇诸作,皆效陈子昂、张九龄,虽音节不同,而寄托深远,时有名理。近
体亦多佳句。序记、碑志诸文,虽伤於繁富,字句亦间涉钩棘,然叙事婉曲,善
言情款,具有其父之所短,亦未尝不具有其父之所长。又宋、元之际故老遗民,
如胡求鱼、聂济之问学,赵文、刘岳申之文章,郭汝介、涂世俊之孝行,多不见
於他书,独是集能具其颠末,亦颇赖以传。至所云欧、苏起而常变极於化,伊、
洛兴而讲贯达於粹,然尚文者不能畅於理,尚理者不能推之文。其言深中宋人之
弊。又云:“时文之精即古文之理。韩、柳、欧、苏皆以时文擅名,其后为古文,
如取之固有。皇甫湜、樊绍述、尹洙、穆修诸家,宁无奇字妙句,幽情苦思,所
谓不得与韩、欧并,时文有不及焉故也。”其言尤足以砭高语奇古,而不能文从
字顺之病。虽所作不尽践其言,要不能不谓之通论也。据《曾以立序》,原集本
四十卷。而自明以来,罕见藏弆。惟周南瑞《天下同文集》首有《将孙序》一篇,
中录其文一篇。顾嗣立《元诗选》仅载其诗一首。盖亡佚久矣。今据《永乐大典》
所载,辑为三十二卷,以备文章之一格,亦欧阳修偶思螺蛤之意尔。
△《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龚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
不食卒。璛少为宪使徐琬辟置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调宁国路儒
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所著有《存悔斋诗稿》
一卷。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其《诗稿》之末,至正九年开封俞
祯《跋》所称永嘉朱先生,乃别是一人而佚其名,非即存理也。盛仪《嘉靖维扬
志》,称璛善属文,刻意学书,有晋人风度,盖亦一时知名士。乃篇什所存,
寥寥无几。当已不免散佚。然其诗格伉爽,颇能自出清新。在元人诸集中犹为独
开生面,正不必以少为嫌矣。
△《双溪醉隐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耶律铸撰。铸字成仲,辽东丹王九世孙,中书令楚材之子也。累官中书左
丞相。卒,追赠懿宁王,谥文忠。事迹具《元史》本传。楚材佐元太祖、太宗平
定天下,立纲陈纪,皆出其所规画。铸少而聪敏,尤工骑射。从宪宗征蜀,屡建
功绩。后三入中书,定法令,制雅乐,多所裨赞。经济不愧其父,而文章亦具有
父风,故元好问、李冶诸人皆与款契。然楚材《湛然居士集》尚有抄本,而铸集
久佚不传,藏书家至不能举其名氏。惟明钱溥《内阁书目》有《耶律丞相双溪集》
十九册,亦不详其卷目。检勘《永乐大典》所收铸《双溪醉隐集》,篇什较夥,
有《前集》、《新集》、《续集》、《别集》、《外集》诸名。又别载赵著、麻
革、王万庆诸序跋,乃为铸年少之诗,名《双溪小稿》者而作。是所作诸集,本
各为卷帙,颇有琐碎之嫌。谨裒集编次,都为一集,而仍以《双溪小稿》原序、
原跋分系首末,用存其概。铸早从征伐,足迹涉历,多西北极远之区,故所述塞
外地理典故,往往详核。如据《和林城唐明皇御书阙特勤碑》证《新旧唐书》作
“特勒”之误。处月、丁零二注,辨论颇详。此类皆有裨於考证。又其家在金、
元之间,累世贵显,谙习朝廷旧闻。集中如《琼林园》、《龙和宫》诸赋,叙述
海陵、章宗轶事及宫室制度,多《金史》所未及。其他题咏,亦多关系燕都故实,
而《帝京景物略》诸书均未纪录,亦足以资博识也。至於《金史·耶律履传》、
《元史·耶律楚材传》均不著其里贯,於史例颇为不合。今考铸《寓历亭诗注》
云:“予家辽上,后家医无闾。”又《五湖别业诗注》云:“余先居和林,从寓
隗台,今卜筑缙云五湖别业。”叙其迁徙之迹颇详,是尤足以补史之阙矣。
△《东菴集》·四卷(永乐大典本)
元滕安上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人。以荐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徵为
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以地震上疏不得达,遂引疾去。寻起为国子
司业,卒於官。《元史》不为立传。其事实具见於姚燧所作《墓碣铭》,且称其
“敏修笃行,学积其躬,道行其家,化及其乡”。而吴澄《文正集》亦谓安上为
人,乃有学有行而有文者。盖亦束修自好之士也。燧又称所著有《东菴类稿》十
五卷,江西廉访使赵秉政版之行世。又有《易解》、《洗心管见》藏於家。而焦
竑《国史经籍志》乃称安上《东菴稿》十六卷,与燧所纪卷数不合,当由未见原
集而误。近时顾嗣立作《元诗选》,搜采至数百家,而安上之集阙焉,则其佚久
矣。今从《永乐大典》中裒集编次,得诗二百馀篇,分为四卷。其诗格以朴劲为
主,不免稍失之粗獷,而笔力健举。七言古诗尤有开阖排宕之致,视元末秾艳
纤媚之格全类诗馀者。又不以彼易此矣。考苏天爵《文类》,载有安上《祭砚司
业先生文》一篇。而姚燧亦谓其文一本理义,辞旨畅达,不为险谲,非有裨世教
者不言。是原集当兼载诗文,惜《永乐大典》仅存其诗,其文已无可考也。
△《白云集》·四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元许谦撰。谦有《读书丛说》,已著录。谦初从金履祥游,讲明朱子之学,
不甚留意於词藻,然其诗理趣之中颇含兴象。五言古体,尤谐雅音,非《击壤集》
一派惟涉理路者比。文亦醇古,无宋人语录之气,犹讲学家之兼擅文章者也。惟
其《与王申伯》一诗,宗旨入於庄、老,非儒者所宜言。《求补儒吏》一书,代
人干乞,亦可不必编置集中,为有道之累。至於《南城晚望诗》,乃五言长律八
韵,而误分为二首。《放棹行》乃七言古诗,而误以为律体。故《朝散大夫婺州
路总管治中致仕朱公圹志》,末称“孤子某等泣血谨识”,全篇皆子为父作之
词,乃他人之文,误为收入。《题赵昌甫诗卷》实七言绝句一首,题下昌甫以辛
丑岁云云,即诗之序,乃误入杂著中。《学箴》一篇既据谦手迹收入集中,即当
题曰《补遗》,乃别共明人题跋题曰《附录》。考卷末《旧跋》,是集乃正统丁
卯金台李伸得残编於其祖妣王氏家,皆谦之草稿。伸始编次成书,非出於谦所自
定,故体例踳驳如是也。成化丙戌,江浦张瑄初刻於广东,金华陈相为之序。
又有正德戊寅陈纲《重刻跋》,称脱去数页,竟不可得。又称改其名曰《白云存
稿》。此本从商邱宋荦家传写,乃题曰《许白云集》,亦无阙页。观卷末题识,
盖此跋从别本录入,故与书不相应,今亦削之不载云。
△《畏斋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程端礼撰。端礼有《读书分年日程》,已著录。其诗文名《畏斋集》,见
於黄溍所作《墓志》,而不著卷数。诸家书目亦多不载,故世久无传。惟散见
《永乐大典》中者尚得诗文百馀篇。谨依类编次,厘为六卷。其学以朱子为宗,
故作《孙叔会诗集序》云:“诗至七言而衰,律而坏,词而绝。自朱子出,而古
诗遗意复见。”盖朱子之学不在乎诗,故其作有自然之妙,讽咏劝惩之实。又
《送牟景阳序》云:“蜀文再变於魏了翁。”了翁学程、朱学,故未尝有意为文
人之文,而文自妙。其全集宗旨,不出於是。夫朱子为讲学之宗,诚无异议。至
於文章一道,则源流正变,其说甚长。必以《晦菴》一集律天下万世,而诗如李、
杜,文如韩、欧,均斥之以衰且坏,此一家之私言,非千古之通论也。然端礼所
作,尚皆明白淳实,不骫於正。而其持论,亦足以矫淫哇艳冶之弊,於文章尚不
为无功。故纠其胶固之失,而仍裒辑其佚篇,备一格焉。
△《默菴集》·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安熙撰。熙字敬仲,稿城人。少慕刘因之名,欲从之游,因亦愿传所学於
熙。会因卒,不果。然所学一以因为宗。其门人苏天爵作《熙行状》,称朱子
《四书集注》初至北方,滹南王若虚起而辨之。陈天祥益阐其说。熙力与争,天
祥遂焚其书。今天祥之书故在,焚之之说虽涉於夸饰,然熙之力崇朱学,固於是
可见也。熙殁之后,天爵辑其诗文,而虞集为之序。诗颇有格调,虽时作理语,
而不涉语录。惟《冬日斋居》五首及《寿李翁八十诗》,不入体裁。杂文皆笃实
力学之言,而伤於平沓,盖本无意於求工耳。天爵行状称集十卷。《目录》后熙
子塈附记,亦云《内集》五卷、《外集》五卷。此本仅存诗文五卷、《附录》一
卷,或旧本散佚,后人重为编缀欤。
△《云峰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易本义通释》,已著录。据林瀚所作是集《序》,
其原本盖二十卷,后毁於兵。明成化中,其七世孙用光、八世孙濬乃掇拾散佚,
编为此本。凡杂文七卷,附以赋四篇、歌词一篇,诗一卷、附以词三首。《附录》
二卷,则本传、行状及赠答题咏诗文也。炳文之学,一以朱子为宗。故其《答陈
栎书》云:“我辈居文公乡,熟文公书,自是本分中事。”其作《草堂学稿序》,
历举前代诗人,极词丑诋。有云:“纵迫曹、刘,何补於格致诚正;纵迫谢、鲍,
何补於修齐治平。”持论偏僻,殊为谬妄。然其杂文乃平正醇雅,无宋人语录方
言皆入笔墨之习。其诗虽颇入《击壤集》派。然如《赠鹤菴相士四言》、《北寺
昏钟》、《廖坞晚烟》、《拜鄂岳王墓》、《濠观亭》、《赠二齐生》诸篇,皆
不失雅韵。殆其天姿本近於词章,故门径虽殊,而性灵时露欤。至於古文之中,
往往间以藻饰。如《送文公五世孙序》云:“自古及今,人家岂无邱墓,亦岂无
巢翡翠卧麒麟者。”《与吴草庐书》云:“tai6*绿滋深,而芹香莫采,有负先圣先
师。”《环绿亭记》云:“睿圣武公,九十犹好学。德麟年方绿鬓,学当如何。”
以文体论之,皆为破律,然较诸侈言载道,毫不修饰者,固有间矣。
△《秋涧集》·一百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王惲撰。惲有《玉堂嘉话》,已著录。惲文章源出元好问,故其波澜意度,
皆不失前人矩矱。诗篇笔力坚浑,亦能嗣响其师。论事诸作,有关时政者尤为疏
畅详明,了如指掌。史称惲有才幹,殆非虚语,不止词藻之工也。集凡诗文七十
七卷。又《承华事略》二卷,乃裕宗在东宫时所撰进,裕宗深重其书,令诸皇孙
传观焉。《中堂事纪》三卷,载中统元年九月在燕京随中书省官赴开平会议,至
明年九月复回燕京之事,於时政缀录极详,可补史阙。《乌台笔补》十卷,乃为
监察御史时所辑御史台故事。《玉堂嘉话》八卷,则至元戊子所作,乃追记在翰
林日所闻见者。凡文章得失,典制沿革,皆汇而录之,颇为精核。其论辽、金不
当为载记,尤为平允,即当时所取以作《辽》、《金史》者也。与《承华事略》
均有别本单行。以旧本编入集中,今仍并存焉。
△《牧菴文集》·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姚燧撰。燧字端甫,号牧菴,河南人,姚枢之从子也。(案《元史》称枢
为柳城人,元无柳城,盖史据志状之文著其祖贯耳。)初以荐为秦王府文学。历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谥曰文。事迹具《元史》本传。燧虽受学於许
衡,而文章则过衡远甚。张养浩作是集序,称其才驱气驾,纵横开合,纪律惟意。
如古劲将率市人战,鼓行六合,无敌不北。柳贯作燧谥议,称其典册之雅奥,诏
令之深醇,抉去浮靡,一返古辙。而铭志、箴颂,雄伟光洁,家传人诵,莫得而
掩。虽不免同时推奖之词,然宋濂撰《元史》,称其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
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国初黄宗羲选《明文案》,
其《序》亦云:“唐之韩、柳,宋之欧、曾,金之元好问,元之虞集、姚燧,其
文皆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则皆异代论定,其语如出一辙。燧之文品,亦可
概见矣。其集久佚不传。明《文渊阁书目》有《牧菴集》二十册,而诸家著录皆
未之及。刘昌辑《中州文表》,所选燧诗较《元文类》仅多数首,文则无出《文
类》之外者。《昌跋》称《牧菴集》五十卷,闻松江士人家有刻本,南北奔走,
竟莫能致。今所得乃录本,多残阙,视刻本仅十之二。黄宗羲序《天一阁书目》
云:“尝闻胡震亨家有《牧菴集》,后求之不得。”盖已久佚。惟《永乐大典》
所收颇夥,校以刘时中《年谱》所载文目,虽少十之二三。而较之《文类》所选,
则多十之五六矣。诗词更多出诸家选本之外,谨排比编次,厘为三十六卷,以存
其概。集中诸体皆工,而碑志诸篇,叙述详赡,尤多足补《元史》之阙,又不仅
以词采重焉。
△《雪楼集》·三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元程钜夫撰。钜夫初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人。雪楼者,郢州有白雪楼,钜
夫尝以名所寓,故世即以是称之。少与吴澄同学。宋亡后从季父飞卿入元,遂留
宿卫。世祖试以笔札,改授应奉翰林文字,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追封楚国公,谥
文宪。事迹具《元史》本传。钜夫宏才博学,被遇四朝。忠亮鲠直,为时名臣。
文章亦舂容大雅,有北宋馆阁馀风。其《顺宗谥册》诸篇,宋濂等采入《元史》。
苏天爵撰《文类》,亦录其文十馀篇,大抵皆诏诰碑版纪功铭德之作,而不及其
诗。然其诗亦磊落俊伟,具有气格。近体稍肤廓,当由不耐研思之故。古诗落落
自将,七言尤多遒警。当其合作,不减元祐诸人,非竟不工韵语者。天爵偶尔见
遗,非定论也。所著《玉堂集类稿》、《奏议存稿》及诗文杂著,本各自为部。
其子大本,合辑为四十五卷,门人揭徯斯校正之。此本并作三十卷,乃至正癸卯
其曾孙溍所重编。明太祖洪武甲戌,诏取其本入秘阁。盖数十年后,已隔异代,
犹重为著作典型云。
△《曹文贞诗集》·十卷、《后录》·一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元曹伯启撰。伯启字士开,砀山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天历初官至陕西
诸道行台御史中丞,卒谥文贞。是集一名《汉泉漫稿》。后有至元戊寅《吴全节
跋》,称为其子江南诸道御史台管勾复亨所类次,国子生胡益编为十卷,又称有
张梦臣、欧阳原功、苏伯修、吕仰实四《序》。此本皆不载。《总目》於四《序》
之前又列有御史台咨文、太常博士谥议,亦皆有录无书,盖传写佚之。《后录》
一卷,为曹鉴奉敕所撰碑及像赞、祭文、哀词、輓章,而目中提调、校刊、誊
写姓名一条,亦未载入,则后人删之也。伯启生於宋末元初,而家世江北,不染
江湖末派,亦不沿豫章馀波,所作乃多近元祐格。惟五言古诗颇嫌冗沓,其馀皆
舂容娴雅,沨沨乎和平之音。虽不能与虞、杨、范、揭角立争雄,而直抒胸
臆,自谐宫徵,要亦不失为中原雅调矣。
△《芳谷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徐明善撰。明善字志友,德兴人,芳谷其别号也。至元中官隆兴教授。又
为江西儒学提举。尝奉使安南。又历主江浙、湖广三省考试,拔黄溍於弃卷中,
识鉴为当世所称。《元史》不为立传。《豫章人物志》颇载其事迹,而不言其有
集。又称为鄱阳人(案程文宪《中州野录》亦称明善鄱阳人),颇参差不合。知
遗文湮晦,故传闻异词矣。《中州野录》载其奉使交趾时,陈日烜知其能诗,即
席请赋,遂口占五言律诗一首,日烜遂纳款奉贡,明善诗名因大振。然此集中有
文无诗,前后亦无序跋,凡文一百二十篇。其文颇谈性理,而平正笃实,大致犹
为雅洁,固非以方言俚语阑入笔墨者也。其《汪标墓铭》一首,已有阙文。《河
南廉访使吴公墓铭》一首,有录无书,当由佚脱。又《平章董士选三代赠官制》
三首,考其生平,未居馆职,不应代拟王言。案苏天爵《元文类》载此三制,题
元明善所作。盖编《芳谷集》者因明善之名相同,遂不加考核而误收。今姑仍原
本录之,而订其舛谬於此焉。
△《观光稿》·一卷、《交州稿》·一卷、《玉堂稿》·一卷、《附录》·
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陈孚撰。孚字刚中,天台临海人,历官奉直大夫台州路总管府治中。是编
凡分三集。《观光稿》为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闻於朝,署
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时作。《交州稿》为至元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
部尚书再使安南,孚以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部郎中为副使,往来道中之作。
《玉堂稿》皆孚官翰林日作。案孚使安南回,擢翰林待制,仍兼国史院编修。而
稿中有《翰苑荐为应奉文字二十韵谢大司徒并呈诸学士》一首,又有《至元壬辰
呈翰林请补外》二首。壬辰即使还之次年,是前后官翰林所作均在此集也。《观
光》、《交州》二稿,皆纪道路所经山川古迹,盖仿范成大《使北》诸诗,而大
致亦复相埒。《玉堂稿》多舂容谐雅,沨沨乎治世之音。其《上都纪行》之
作,与前二稿工力相敌,盖摹绘土风,最所留意矣。《附录》一卷,皆载《谕安
南诏》、《安南谢罪表》及孚与安南诸书。考孚《元史》无传,其出使始末,乃
载《梁曾传》中。其时陈世燇不出郊迎,又不延使自阳明中门入。孚作三书责
之,辞直气壮,迄不辱命,然《传》不载其书词。此卷亦足补《史》阙也。瞿宗
吉《归田诗话》曰:“《鹦鹉洲》有陈刚中一篇,词语跌宕,议论老成,诚佳作
也。又《白门诗》亦佳。”叶盛《水东日记》则曰:“诗与文稍异者,以诗兼兴
趣,有感慨调笑,风流脱洒处。如长诗‘落句翻空旁,入作散场语’是也。然时
一出奇可耳。前元诗人陈孚刚中集中歌行,则全用此体,观者审之”云云。盖宗
吉举其一两篇,而盛则核其全集,故以自落窠臼为病。虽推阐少苛,要亦识微之
论矣。又陶宗仪《辍耕录》记孚少尝为僧,题诗於父执之壁。父执知其欲归俗,
因使养发,妻之以女。其诗浅鄙,某事亦不知有无。小说多诬,不尽可信。集中
不载,顾嗣立《元诗选初集》乃录之《补遗》中,殊失别择。今无取焉。
△《陈秋岩诗集》·二卷(永乐大典本)
案《陈秋岩集》散见《永乐大典》中,然不著其名,亦不著时代。考焦竑
《国史经籍志》有陈宜甫《秋岩集》,当即其人,而爵里则终无可考。集中《接
刘介臣书诗》云:“几回梦里寻君去,三尺书来约我归。闽海浪肥春雨过,和林
沙远晓云飞。”则当为闽人。又有《庚辰再随驾北行》二诗。庚辰为至元十七年,
则元世祖时尝为侍从。又有《读元贞改元诏诗》、《丙申十月扈从晋王领降兵入
京朝觐诗》。考之《元史》,丙申为元贞二年。晋王名噶玛喇,裕宗长子,天性
仁厚,御下有恩。王府官属自内史以下,俱请命天子,不敢稍专。尝出镇北边,
叛王永和尔等闻其至,望风请降。至元二十七年封梁王。二十九年改封晋王。所
云领降兵者,应即此事。则成宗时又为晋王僚属。其诗多与卢挚、姚燧、赵孟頫、
程钜夫、留梦炎等相唱和,而诸人诗乃罕及之。其始末遂不可复详矣。原集《焦
志》作一卷。然篇什稍多,疑其字画偶误。今据《永乐大典》所存者编为二卷。
其诗大抵源出元、白,虽运意遣词少深刻奇警之致,而平正通达,语无格碍,要
自不失为雅音也。
△《兰轩集》·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旭撰。旭字景初,东平人。其事迹不见於《元史》,谈艺家亦罕见称述。
顾嗣立撰《元诗选》,汇缉至三百家,而不载旭集,则久佚可知。惟《山东通志》
称旭与同郡王构及永平王磐俱以文章名世,天下号为“三王”,而於其出处本末,
亦未详载,则并其人亦几湮没矣。今以集中诗文考之,盖旭家贫力学,教授四方,
尝为砀山令所宾礼。《送王侯二生序》所云:“至元庚寅,砀宰崔公以礼招余至
其邑,俾专讲习者是也。”又尝至长芦,主高百川家。《中和书院记》所云:
“辱承君币,来自泰山者是也。”其馀如安阳,如鄃城,如鲸川,皆所曾侨寓
之地。又尝至杭州,之长沙。游迹几半天下,而卒未登仕版。其《有寄诗》云:
“处困不堪家累重,谋生聊藉主人贤。”生平境遇,即此可以见其大概矣。其诗
随意抒写,不屑屑於雕章琢句,而气体超迈,亦复时见性灵。古文多讲学家言。
其《井田说》一篇,务欲复三代之制,迂阔尤甚,殆全不解事之腐儒。然如记序
诸作,和平通达,与之坐而谈理,其持论则未尝不醇正,未可废也。其集见於
《文渊阁书目》者一部,一册。而焦竑《经籍志》则作二十卷。今从《永乐大典》
采掇排比,尚可得一十六卷,决非一册所能尽,或一册“一”字为“十”字之讹
欤。
上一篇: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
下一篇:卷一百六十七 集部二十
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