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作者:萧子显

◎高逸
○褚伯玉 明僧绍 顾欢 臧荣绪 何求 刘虬 庾易 宗测 杜京产 沈
飗士 吴苞 徐伯珍
《易》有君子之道四焉,语默之谓也。故有入庙堂而不出,徇江湖而永归,
隐避纷纭,情迹万品。若道义内足,希微两亡,藏景穷岩,蔽名愚谷,解桎梏于
仁义,示形神于天壤,则名教之外,别有风猷。故尧封有非圣之人,孔门谬鸡黍
之客。次则揭独往之高节,重去就之虚名,激竞违贪,与世为异。或虑全后悔
事归知殆;或道有不申,行吟山泽。咸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戒。求志达
道,未或非然;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然,与樵者之在山何殊别哉?故樊英就
征,不称李固之望;冯恢下节,见陋张华之语。期之尘外,庶以弘多。若今十余
子者,仕不求闻,退不讥俗,全身幽履,服道儒门,斯逸民之轨操,故缀为《高
逸篇》云尔。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高祖含,始平太守。父襜,征虏参军。伯
玉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
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王僧达为吴
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
书曰:“闻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昔文举栖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夫却粒之
士,餐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望其还策之
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僧达答曰:“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古之逸民,
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
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知
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宋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太祖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上不欲违其志,敕于剡白石山
立太平馆居之。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孔稚圭从其受
道法,为于馆侧立碑。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治中。父略,给事中。僧绍宋元嘉
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隐长广郡崂山,聚
徒立学。淮北没虏,乃南渡江。明帝泰始六年,征通直郎,不就。
升明中太祖为太傅,教辟僧绍及顾欢、臧荣绪以旍币之礼,征为记室参军,
不至。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乏粮食,随庆符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
欣玩水石,竟不一入州城。建元元年冬,诏曰:“朕侧席思士,载怀尘外。齐郡
明僧绍标志高栖,耽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贲饰。”征为正员外郎,称疾不就。
其后与崔祖思书曰:“明居士标意可重,吾前旨竟未达邪?小凉欲有讲事,卿可
至彼,具述吾意,令与庆符俱归。”又曰:“不食周粟而食周薇,古犹发议。在
今宁得息谈邪?聊以为笑。”
庆符罢任,僧绍随归,住江乘摄山。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
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遗僧绍竹根如意,笋箨冠。僧绍闻沙门释僧
远风德,往候定林寺,太祖欲出寺见之。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
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政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故事耳。”
永明元年,世祖敕召僧绍,称疾不肯见。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卒。子元琳,字
仲璋,亦传家业。
僧绍长兄僧胤,能玄言。宋世为冀州刺史。弟僧暠,亦好学,宋孝武见之,
迎颂其名,时人以为荣。泰始初,为青州刺史。
庆符,建元初为黄门。
僧胤子惠照,元徽中为太祖平南主簿,从拒桂阳,累至骠骑中兵,与荀伯玉
对领直。建元元年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蜒,上许为益州,未迁,卒。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祖赳,晋隆安末,避乱徙居。欢年六七岁书
甲子,有简三篇,欢析计,遂知六甲。家贫,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
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
后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
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同郡顾顗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
孙宪之,并受经句。欢年二十余,更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母亡,水浆不入
口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欢
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篇》不复讲。
太祖辅政,悦欢风教,征为扬州主簿,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乃至。欢称
“山谷臣顾欢”,上表曰:“臣闻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
然则道德,纲也;物势,目也。上理其纲,则万机时序;下张其目,则庶官不旷。
是以汤、武得势师道则祚延,秦、项忽道任势则身戮。夫天门开阖,自古有之,
四气相新,絺裘代进。今火泽易位,三灵改宪,天树明德,对时育物,搜扬仄陋,
野无伏言。是以穷谷愚夫,敢露偏管,谨删撰《老氏》,献《治纲》一卷。伏愿
稽古百王,斟酌时用,不以刍荛弃言,不以人微废道,则率土之赐也,微臣之幸
也。幸赐一疏,则上下交泰,虽不求民而民悦,不祈天而天应。应天悦民,则皇
基固矣。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自足云霞,不须禄养。陛下既远见寻求,敢不
尽言。言既尽矣,请从此退。”
是时员外郎刘思效表陈谠言曰:“宋自大明以来,渐见凋弊,征赋有增于往,
天府尤贫于昔。兼军警屡兴,伤夷不复,戍役残丁,储元半菽,小民嗷嗷,无乐
生之色。贵势之流,货室之族,车服伎乐,争相奢丽,亭池第宅,竞趣高华,至
于山泽之人不敢采饮其水草。贫富相辉,捐源尚末。陛下宜发明诏,吐德音,布
惠泽,禁邪伪,薄赋敛,省徭役,绝奇丽之赂,塞郑、卫之倡,变历运之化,应
质文之用,不亦大哉!又彭、汴有鸱枭之巢,青丘为狐兔之窟,虐害逾纪,can6*
日滋。鬼泣旧泉,人悲故壤,童孺视编发而惭生,耆老看左衽而耻没。陛下宜仰
答天人引领之望,下吊氓黎倾首之勤,授钺卫、霍之将,遗策萧、张之师,万道
俱前,穷山荡谷。此即恒山不足指而倾,渤海不足饮而竭,岂徒残寇尘灭而已哉!”
上诏曰:“朕夙旦惟夤,思弘治道,伫梦岩滨,垂精管库,旰食萦怀,其勤
至矣。吴郡顾欢、散骑郎刘思效,或至自丘园,或越在冗位,并能献书金门,荐
辞凤阙,辨章治体,有协朕心。今出其表,外可详择所宜,以时敷奏。欢近已加
旍贲,思效可付选铨序,以显谠言。”欢东归,上赐麈尾、素琴。
永明元年,诏征欢为太学博士,同郡顾黯为散骑郎。黯字长孺,有隐操,与
欢俱不就征。
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山鸟集其掌取食。事黄老道,解阴阳书,
为数术多效验。初元嘉末,出都寄住东府,忽题柱云:“三十年二月二十一日。”
因东归。后太初弑逆,果是此年月。自知将终,赋诗言志云:“精气因天行,游
魂随物化。”克死日,卒于剡山,身体柔软,时年六十四。还葬旧墓,木连理出
墓侧,县令江山图表状。世祖诏欢诸子撰欢《文议》三十卷。
佛道二家,立教既异,学者互相非毁。欢著《夷夏论》曰:
夫辩是与非,宜据圣典。寻二教之源,故两标经句。道经云:“老子入关之
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昼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后年四月
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佛道兴焉。”此出《玄妙内篇》。
佛经云:“释迦成佛,有尘劫之数。”出《法华无量寿》。或“为国师道士,儒
林之宗,”出《瑞应本起》。
欢论之曰:五帝、三皇,莫不有师。国师道士,无过老、庄,儒林之宗,孰
出周、孔?若孔、老非佛,谁则当之?然二经所说,如合符契。道则佛也,佛则
道也。其圣则符,其迹则反。或和光以明近,或曜灵以示远。道济天下,故无方
而不入;智周万物,故无物而不为。其入不同,其为必异。各成其性,不易其事。
是以端委搢绅,诸华之容;剪发旷衣,群夷之服。擎跽磬折,侯甸之恭;狐蹲狗
踞,荒流之肃。棺殡椁葬,中夏之制;火焚水沈,西戎之俗。全形守礼,继善之
教;毁貌易性,绝恶之学。岂伊同人,爰及异物。鸟王兽长,往往是佛,无穷世
界,圣人代兴。或昭五典,或布三乘。在鸟而鸟鸣,在兽而兽吼;教华而华言,
化夷而夷语耳。虽舟车均于致远,而有川陆之节;佛道齐乎达化,而有夷夏之别。
若谓其致既均,其法可换者,而车可涉川,舟可行陆乎?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
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异。下弃妻孥,上废宗祀。嗜欲之物,皆以礼伸;孝敬
之典,独以法屈。悖礼犯顺,曾莫之觉。弱丧忘归,孰识其旧?且理之可贵者,
道也;事之可贱者,俗也。舍华效夷,义将安取?若以道邪,道固符合矣;若以
俗邪,俗则大乖矣。
屡见刻舷沙门,守株道士,交诤小大,互相弹射。或域道以为两,或混俗以
为一。是牵异以为同,破同以为异。则乖争之由,淆乱之本也。寻圣道虽同,而
法有左右。始乎无端,终乎无末。泥洹仙化,各是一术。佛号正真,道称正一。
一归无死,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在实则合。但无生之教赊,无死之化切:切法
可以进谦弱,赊法可以退夸强。佛教文而博,道教质而精:精非粗人所信,博非
精人所能。佛言华而引,道言实而抑:抑则明者独进,引则昧者竞前。佛经繁而
显,道经简而幽: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此二法之辨也。
圣匠无心,方圆有体,器既殊用,教亦异施。佛是破恶之方,道是兴善之术。
兴善则自然为高,破恶则勇猛为贵。佛迹光大,宜以化物;道迹密微,利用为己。
优劣之分,大略在兹。
夫蹲夷之仪,娄罗之辩,各出彼俗,自相聆解。犹虫嚾鸟聒,何足述效。
欢虽同二法,而意党道教。宋司徒袁粲托为道人通公驳之,其略曰:
白日停光,恒星隐照,诞降之应,事在老先,似非入关,方炳斯瑞。
又老、庄、周、孔,有可存者,依日末光,凭释遗法,盗牛窃善,反以成蠹。
检究源流,终异吾党之为道耳。
西域之记,佛经之说,俗以膝行为礼,不慕蹲坐为恭,道以三绕为虔,不尚
踞傲为肃。岂专戎土,爰亦兹方。襄童谒帝,膝行而进;赵王见周,三环而止。
今佛法在华,乘者常安;戒善行交,蹈者恒通。文王造周,大伯创吴,革化戎夷,
不因旧俗。岂若舟车,理无代用。佛法垂化,或因或革。清信之士,容衣不改;
息心之人,服貌必变。变本从道,不遵彼俗,教风自殊,无患其乱。
孔、老、释迦,其人或同,观方设教,其道必异。孔、老治世为本,释氏出
世为宗。发轸既殊,其归亦异。符合之唱,自由臆说。
又仙化以变形为上,泥洹以陶神为先。变形者白首还缁,而未能无死;陶神
者使尘惑日损,湛然常存。泥洹之道,无死之地,乖诡若此,何谓其同?
欢答曰:
案道经之作,著自西周,佛经之来,始乎东汉,年逾八百,代悬数十。若谓
黄老虽久,而滥在释前,是吕尚盗陈恒之齐,刘季窃王莽之汉也。
经云,戎气强犷,乃复略人颊车邪?又夷俗长跽,法与华异,翘左跂右,全
是蹲踞。故周公禁之于前,仲尼戒之于后。又舟以济川,车以征陆。佛起于戎,
岂非戎俗素恶邪?道出于华,岂非华风本善邪?今华风既变,恶同戎狄,佛来破
之,良有以矣。佛道实贵,故戒业可遵;戎俗实贱,故言貌可弃。今诸华士女,
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翦落之徒,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
可变。
又若观风流教,其道必异,佛非东华之道,道非西戎之法,鱼鸟异渊,永不
相关,安得老、释二教,交行八表?今佛既东流,道亦西迈,故知世有精粗,教
有文质。然则道教执本以领末,佛教救末以存本。请问所异,归在何许?若以翦
落为异,则胥靡翦落矣。若以立像为异,则俗巫立像矣。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常住之象,常道孰异?
神仙有死,权便之说。神仙是大化之总称,非穷妙之至名。至名无名,其有
名者二十七品,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品极则入空寂,无
为无名。若服食茹芝,延寿万亿,寿尽则死,药极则枯,此修考之士,非神仙之
流也。
明僧绍《正二教论》以为:“佛明其宗,老全其生。守生者蔽,明宗者通。
今道家称长生不死,名补天曹,大乖老、庄立言本理。”
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并好释法。吴兴孟景翼为道士,太子召入玄圃园。众
僧大会,子良使景翼礼佛,景翼不肯。子良送《十地经》与之。景翼造《正一论》,
大略曰:“《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一’之为妙,空玄绝于有境,神化赡于无穷,为万物而无为,处一数而无数,
莫之能名,强号为一。在佛曰实相,在道曰玄牝。道之大象,即佛之法身。以不
守之守守法身,以不执之执执大象。但物有八万四千行,说有八万四千法。法乃
至于无数,行亦逮于无央。等级随缘,须导归一。归一曰回向,向正即无邪。邪
观既遣,亿善日新。三五四六,随用而施。独立不改,绝学无忧。旷劫诸圣,共
遵斯一。老、释未始于尝分,迷者分之而未合。亿善遍修,修遍成圣,虽十号千
称,终不能尽。终不能尽,岂可思议。”
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作《门律》云:“道之与佛,逗极无二。吾见道士与道人
战儒墨,道人与道士辨是非。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
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以示太子仆周颙。颙难之曰:“虚无法性,其寂虽
同,位寂之方,其旨则别。论所谓‘逗极无二’者,为逗极于虚无,当无二于法
性耶?足下所宗之本一物为鸿乙耳。驱驰佛道,无免二末。未知高鉴缘何识本,
轻而宗之,其有旨乎?”往复文多不载。
欢口不辩,善于著笔。著《三名论》,甚工,钟会《四本》之流也。又注王
弼《易》二《系》,学者传之。
始兴人卢度,亦有道术。少随张永北征。永败,虏追急,阻淮水不得过。度
心誓曰:“若得免死,从今不复杀生。”须臾见两楯流来,接之得过。后隐居
西昌三顾山,鸟兽随之。夜有鹿触其壁,度曰:“汝坏我壁。”鹿应声去。屋前
有池养鱼,皆名呼之,鱼次第来,取食乃去。逆知死年月,与亲友别。永明末,
以寿终。
初,永明三年,征骠骑参军顾惠胤为司徒主簿。惠胤,宋镇军将军觊之弟子
也。闲居养志,不应征辟。
臧荣绪,东莞莒人也。祖奉先,建陵令,父庸民,国子助教。荣绪幼孤,躬
自灌园,以供祭祀。母丧后,乃著《嫡寝论》,扫洒堂宇,置筵席,朔望辄拜荐,
甘珍未尝先食。纯笃好学,括东西晋为一书,纪、录、志、传百一十卷。隐居京
口教授。南徐州辟西曹,举秀才,不就。
太祖为扬州,征荣绪为主簿,不到。司徒褚渊少时尝命驾寻之,建元中启太
祖曰:“荣绪,朱方隐者。昔臧质在宋,以国戚出牧彭岱,引为行佐,非其所好,
谢疾求免。蓬庐守志,漏湿是安,灌蔬终老。与友关康之沈深典素,追古著书,
撰《晋史》十帙,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臣岁时往京口,早与之遇。近
报其取书,始方送出,庶得备录渠阁,采异甄善。”上答曰:“公所道臧荣绪者,
吾甚志之。其有史翰,欲令入天禄,甚佳。”
荣绪惇爱《五经》,谓人曰:“昔吕尚奉丹书,武王致斋降位,李、释教诫,
并有礼敬之仪。”因甄明至道,乃著《拜五经序论》。常以宣尼生庚子日,陈
《五经》拜之。自号“被褐先生。”又以饮酒乱德,言常为诫。永明六年卒,年
七十四。
初,荣绪与关康之俱隐在京口,世号为“二隐”。康之字伯愉,河东人。世
居丹徒。以坟籍为务。四十年不出门。不应州府辟。宋太始中,征通直郎,不就。
晚以母老家贫,求为岭南小县。性清约,独处一室,稀与妻子相见。不通宾客。
弟子以业传受。尤善《左氏春秋》。太祖为领军,素好此学,送《春秋五经》,
康之手自点定,并得论《礼记》十余条。上甚悦,宝爱之。遗诏以经本入玄宫。
宋末卒。
何求,字子有,庐江灊人也。祖尚之,宋司空。父铄,宜都太守。求元嘉末
为宋文帝挽郎,解褐著作郎,中军卫军行佐,太子舍人,平南参军,抚军主簿,
太子洗马,丹阳、吴郡丞。清退无嗜欲。又除征北参军事,司徒主簿,太子中舍
人。泰始中妻亡,还吴葬旧墓。除中书郎,不拜。仍住吴,居波若寺,足不逾户,
人莫见其面。明帝崩,出奔国哀,除为司空从事中郎,不就。乃除永嘉太守。求
时寄住南涧寺,不肯诣台,乞于寺拜受,见许。一夜忽乘小船逃归吴,隐虎丘山,
复除黄门郎,不就。永明四年,世祖以为太中大夫,又不就。七年卒,年五十六。
初,求母王氏为父所害,求兄弟以此无宦情。
求弟点,少不仕。宋世征为太子洗马,不就。隐居东离门卞望之墓侧。性率
到,鲜狎人物。建元中,褚渊、王俭为宰相,点谓人曰:“我作《齐书》已竟,
赞云:‘渊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外家。’欲俭候之,知不可见,
乃止。永明元年,征中书郎。豫章王命驾造门,点从后门逃去。竟陵王子良闻之,
曰:“豫章王尚不屈,非吾所议。”遗点嵇叔夜酒杯、徐景山酒鎗以通意。点
常自得,遇酒便醉,交游宴乐不隔也。永元中,京师频有军寇,点尝结裳为袴,
与崔慧景共论佛义,其语默之迹如此。
点弟胤,有儒术,亦怀隐遁之志。所居宅名为小山。隆昌中为中书令,以皇
后从叔见亲宠。明帝即位,胤卖园宅,将遂本志。建武四年为散骑常侍、巴陵王
师,闻吴兴太守谢朏致仕,虑后之,于是奉表不待报而去,隐会稽山。上大怒,
令有司奏弹胤,然发优诏焉。永元二年,征散骑常侍,太常卿。
刘虬,字灵预,南阳涅阳人也。旧族,徙居江陵。虬少而抗节好学,须得禄
便隐。宋泰始中,仕至晋平王骠骑记室,当阳令。罢官归家,静处断谷,饵术及
胡麻。建元初,豫章王为荆州,教辟虬为别驾,与同郡宗测、新野庾易并遣书礼
请,虬等各修笺答而不应辟命。永明三年,刺史庐陵王子卿表虬及同郡宗测、宗
尚之、庾易、刘昭五人,请加蒲车束帛之命。诏征为通直郎,不就。
竟陵王子良致书通意。虬答曰:“虬四节卧病,三时营灌,畅余阴于山泽,
托暮情于鱼鸟,宁非唐、虞重恩,周、邵宏施?虬进不研机入玄,无洙泗稷馆之
辩;退不凝心出累,非冢间树下之节。远泽既洒,仁规先著。谨收樵牧之嫌,敬
加轼蛙之义。”
虬精信释氏,衣粗布衣,礼佛长斋。注《法华经》,自讲佛义。以江陵西沙
洲去人远,乃徙居之。建武二年,诏征国子博士,不就。其冬虬病,正昼有白云
徘徊檐户之内,又有香气及磬声,其日卒。年五十八。
刘昭与虬同宗,州辟祭酒从事不就,隐居山中。
庾易,字幼简,新野新野人也。徙居属江陵。祖玫,巴郡太守。父道骥,安
西参军。易志性恬隐,不交外物。建元元年,刺史豫章王辟为骠骑参军,不就。
临川王映临州,独重易,上表荐之,饷麦百斛。易谓使人曰:“民樵采麋鹿之伍,
终其解毛之衣;驰骋日月之车,得保自耕之禄。于大王之恩,亦已深矣。”辞不
受。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就。以文义自乐。安西长史袁彖钦其风,通书
致遗。易以连理机竹翘书格报之。建武二年,诏复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宗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世居江陵。测少静退,不乐人间
叹曰:“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先哲以为美谈,余窃有惑。诚不能潜感地金,
冥致江鲤,但当用天道,分地利。孰能食人厚禄,忧人重事乎?”
州举秀才,主簿,不就。骠骑豫章王征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
鸟,横斤山木?”母丧,身负土植松柏。豫章王复遣书请之,辟为参军。测答曰:
“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
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慕鸟哉?”永明三年,诏征太子舍人,不
就。
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上。测长子官在京师,知父此旨,
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
所受。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
止祖炳旧宅。
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
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
避不见。后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
悦而退。尚书令王俭饷测蒲褥。顷之,测送弟丧还西,仍留旧宅永业寺,绝宾友,
唯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刺史随王子隆至镇,遣别驾宗哲致
劳问,测笑曰:“贵贱理隔,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
不就。卒。
测善画,自图阮籍遇苏门于行障上,坐卧对之。又画永业佛影台,皆为妙作。
颇好音律,善《易》《老》,续皇甫谧《高士传》三卷。又尝游衡山七岭,著衡
山、庐山记。
尚之字敬文,亦好山泽。与刘虬俱以骠骑记室不仕。宋末,刺史武陵王辟赞
府,豫章王辟别驾,并不就。永明中,与刘虬同征为通直郎,和帝中兴初,又征
为谘议,并不就。寿终。
杜京产,字景齐,吴郡钱唐人。杜子恭玄孙也。祖运,为刘毅卫军参军。父
道鞠,州从事,善弹棋,世传五斗米道,至京产及子栖。京产少恬静,闭意荣宦。
颇涉文义,专修黄老。会稽孔觊,清刚有峻节,一见而为款交。郡召主簿,州辟
从事,称疾去。除奉朝请,不就。与同郡顾欢同契,始宁东山开舍授学。建元中,
武陵王晔为会稽,太祖遣儒士刘瓛入东为晔讲说,京产请瓛至山舍讲书,倾资供
待,子栖躬自屣履,为瓛生徒下食,其礼贤如此。孔稚珪、周颙、谢抃并致书以
殷勤
永明十年,稚珪及光禄大夫陆澄、祠部尚书虞悰、太子右率沈约、司徒右
长史张融表荐京产曰:“窃见吴郡杜京产,洁静为心,谦虚成性,通和发于天挺,
敏达表于自然。学遍玄、儒,博通史、子,流连文艺,沈吟道奥。泰始之朝,挂
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葺宇穷岩,采芝幽涧,耦耕自足,薪歌有余。确
尔不群,淡然寡欲,ma6*衣藿食,二十余载。虽古之志士,何以加之。谓宜释巾幽
谷,结组登朝,则岩谷含欢,薜萝起抃矣。”不报。建武初,征员外散骑侍郎,
京产曰:“庄生持钓,岂为白璧所回。”辞疾不就。年六十四,永元元年卒。
会稽孔道征,守志业不仕,京产与之友善。
永明中,会稽钟山有人姓蔡,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
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谪仙”。不知所终。
沈飗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飗士少好学,家贫,
织帘诵书,口手不息。宋元嘉末,文帝令尚书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
士,县以飗士应选。尚之谓子偃曰:“山薮故有奇士也。”少时,飗士称疾归乡,
更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或劝飗士仕,答曰:“鱼县兽槛,天下一
契,圣人玄悟,所以每履吉先。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
《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
勃来候之,飗士未尝答也。隐居馀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十百人,各营
屋宇,依止其侧。飗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生讲之。
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飗士入郡。飗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乃往停数月。永欲
请为功曹,使人致意。飗士曰:“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杖,
忘其疲病。必欲饰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
而死尔。”永乃止。
升明末,太守王奂上表荐之,诏征为奉朝请,不就。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
中书郎沈约又表荐飗士义行,曰:“吴兴沈飗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
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采薪,
行歌不辍。长兄早卒,孤侄数四,摄尫鞠稚,吞苦推甘。年逾七十,业行无改。
元嘉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
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垂。”诏又征为太学博士;建武二年,征著作郎;永元
二年,征太子舍人;并不就。
飗士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笃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飗士
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
时人以为养身静嘿之所致也。著《周易两系》《庄子内篇训》,注《易经》、
《礼记》、《春秋》、《尚书》、《论语》、《孝经》、《丧服》、《老子要略》
数十卷。以杨王孙、皇甫谧深达生死,而终礼矫伪,乃自作终制。年八十六,卒。
同郡沈俨之,字士恭,徐州刺史昙庆子,亦不仕。征太子洗马,永明元年,
征中书郎。三年,又诏征前南郡国常侍沈摐为著作郎,建武二年。征太子舍人,
永元二年,征通直郎。摐字处默,宋领军寅之兄孙也。
吴苞,字天盖,濮阳鄄城人也。儒学,善《三礼》及《老》、《庄》。宋泰
始中,过江聚徒教学。冠黄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余年。隆昌元年,诏曰:
处士濮阳吴苞,栖志穹谷,秉操贞固,沈情味古,白首弥厉。征太学博士。”
不就。始安王遥光、右卫江祏于蒋山南为立馆,自刘瓛卒后,学者咸归之。以
寿终。
鲁国孔嗣之,字敬伯。宋世与太祖俱为中书舍人,并非所好,自庐陵郡去官,
隐居钟山,朝廷以为太中大夫。建武三年卒。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祖父并郡掾史。伯珍少孤贫,书竹叶及地
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读书不辍。叔父璠之
与颜延之友善,还祛蒙山立精舍讲授,伯珍往从学,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
多依之。太守琅邪王昙生、吴郡张淹并加礼辟,伯珍ying6*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征士沈俨造膝谈论,申以素交。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
儒者宗之。
好释氏、老庄,兼明道术。岁常旱,伯珍筮之,如期雨澍。举动有礼,过曲
木之下,趋而避之。早丧妻,晚不复重娶,自比曾参。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
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山多龙须柽柏,望之五采,世呼为妇人岩。二年,
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馆东石壁夜忽有赤光洞照,俄尔而灭;
白雀一双栖其户牖;论者以为隐德之感焉。永明二年,刺史豫章王辟议曹从事,
不就。家甚贫窭,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
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同郡楼幼瑜,亦儒学。著《礼捃遗》三十卷。官至给事中。
又同郡楼惠明,有道术。居金华山,禽兽毒螫者皆避之。宋明帝闻之,敕出
住华林园,除奉朝请,固乞不受,求东归。永明三年,忽乘轻舟向临安县,众不
知所以。寻而唐宇之贼破郡。文惠太子呼出住蒋山,又求归,见许。世祖敕为立
馆。
史臣曰:顾欢论夷夏,优老而劣释。佛法者,理寂乎万古,迹兆乎中世,渊
源浩博,无始无边,宇宙之所不知,数量之所不尽,盛乎哉!真大士之立言也。
探机扣寂,有感必应,以大苞小,无细不容。若乃儒家之教,仁义礼乐,仁爱义
宜,礼顺乐和而已;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惟机,低举成敬。儒家之教,
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
袭。阴阳之教,占气步景,授民以时,知其利害;今则耳眼洞达,心智他通,身
为奎井,岂俟甘石。法家之教,出自刑理,禁奸止邪,明用赏罚;今则十恶所坠,
五及无间,刀树剑出,焦汤猛火,造受自贻,罔或差贰。墨家之教,遵上俭薄,
磨踵灭顶,且犹非吝;今则肤同断瓠,目如井星,授子捐妻,在鹰庇鸽。从横之
教,所贵权谋,天口连环,归乎适变;今则一音万解,无待户说,四辩三会,咸
得吾师。杂家之教,兼有儒墨;今则五时所宣,于何不尽。农家之教,播植耕耘,
善相五事,以艺九谷;今则郁单粳稻,已异阎浮,生天果报,自然饮食。道家之
教,执一虚无,得性亡情,凝神勿扰;今则波若无照,万法皆空,岂有道之可名,
宁余一之可得。道俗对校,真假将雠。释理奥藏,无往而不有也。能善用之,即
真是俗。九流之设,用藉世教,刑名道墨,乖心异旨,儒者不学,无伤为儒;佛
理玄旷,实智妙有,一物不知,不成圆圣。若夫神道应现之力,感会变化之奇,
不可思议,难用言象。而诸张米道,符水先验,相传师法,祖自伯阳。世情去就,
有此二学,僧尼道士,矛盾相非。非唯重道,兼亦殉利。详寻两教,理归一极。
但迹有左右,故教成先后。广略为言,自生优劣。道本虚无,非由学至,绝圣弃
智,已成有为。有为之无,终非道本。若使本末同无,曾何等级。佛则不然,具
缚为种,转暗成明,梯愚入圣。途虽远而可践,业虽旷而有期。劝慕之道,物我
无隔。而局情浅智,鲜能胜受。世途揆度,因果二门。鸡鸣为善,未必余庆;脍
肉东陵,曾无厄祸。身才高妙,郁滞而靡达;器思庸卤,富厚以终生。忠反见遗,
诡乃获用。观此而论,近无罪福,而业有不定,著自经文,三报开宗,斯疑顿晓。
史臣服膺释氏,深信冥缘,谓斯道之莫贵也。
赞曰:含贞抱朴,履道敦学。惟兹潜隐,弃鳞养角。
上一篇:卷五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下一篇:卷五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目录:南齐书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