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员外郎

历史知识

官名。(1)吏部吏部司副长官。隋开皇六年(586)始置,一人,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大业三年(607)罢,后又改置选部承务郎行其职。唐武德三年(620)复旧,置二人,从六品,一人掌选人解状、簿书、资历与考课,称判南曹;一人掌判本曹事务,称判废置。高宗、武则天时,一度随曹改称司列员外郎天官外郎。五代因之。北宋初为六品寄禄官,不预司务。元丰改制后,尚书左右选、侍郎左右选各置一人,协助尚书、侍郎分掌文武官铨选事,以资序未及知府以上者为之,正七品,或冠以尚左、尚右、侍左、侍右等字样。(2)吏部佐贰官辽南面官置。金吏部置,位尚书、侍郎、郎中下,分判曹务及参议选事,与郎中职掌同,从六品。元亦置。明初置,正六品,旋罢。清初沿之,后罢。(3)吏部诸司员外郎统称。如隋唐五代及两宋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员外郎,明清文选(总部、选部)、验封、稽勋、考功员外郎等。

词语分解

  • 吏部的解释 1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吏部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2 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 员外郎的解释 官名。员外,本指正员以外的郎官。 晋武帝 始设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 隋 开皇 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各设员外郎一人,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后,直至 明 清 ,各部都有员外郎位在郎中之次。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由是 殷侯侑 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红楼梦第二四回:“﹝ 贾政 ﹞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

历史知识推荐:家臣

诸侯卿大夫私家臣属统称。春秋、战国、秦、汉均称。春秋战国卿大夫宗族及政权组织称家,总管家务称宰,下设司徒、司马、工正、马正等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我家臣也,不敢知国。”汉代诸侯王家臣有行人、洗马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吏部员外郎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