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纳

历史知识

捐纳怎么写好看

捐纳怎么写好看

政府准予士民捐资纳粟以得官之法。秦王政四年(前243)因灾荒大疫,准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始行捐纳之例。嗣后历代相沿,或因赈灾、需饷,因边储、兴工,遇有度支不济,即准士民捐银,授与官职。明代始于景泰元年(1450),政府在正常铨选之外,借口军事、河工、赈济、营田等各种财政亟需,推行卖官。分捐职和纳监两种:捐职即令军民胥吏输纳粮草钱物,然后给以冠带。多授散官或实授锦衣卫等世袭武职。正德中又许阴阳、僧、道、医官生徒及仕宦子农民纳银,授此类官职,并有纳银授吏役之制。纳监则系以“边孔亟”而令生员纳粟米、输良马,得入国子监学习。初为权宜之计,然沿袭既久,终明之世未能止。清代自康熙十三年(1674)始开捐例,仅限文官。武职捐纳始自雍正初年,只捐千总、把总。乾隆九年(1744)后始得递捐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捐例分为两种:一是拯荒、河工、军需之捐,为暂行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一是捐纳贡监、衔封、加级、纪录无关铨政者,为现行事例,已属定制。文职捐途自小京官郎中,未入流至道员;武职自千总、把总至参将。唯捐纳官不得分用于吏部礼部二部;道府不得授实缺正印官,仅授简缺。凡报捐者称官生,吏部发给执照。捐贡监者并给国子监监照。捐纳事务由户部捐纳房主持,报捐省或部均可。咸丰后并由京铜局办理。

词语分解

  • 捐纳的解释 捐资纳粟换取官职、官衔。此制起于 秦 汉 ,称纳粟。 清 中叶后大盛,称为捐纳。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加剧吏治腐败,成为一大弊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皇初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詔累下,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然开例三载,所入仅二百万有餘,捐纳知县五百餘人。始则缺多易得,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亦復观望徘徊。”清史稿·选举志七:“ 雍正 二
  • 捐的字典解释 捐 juān 舍弃,抛弃:捐弃
  • 纳的字典解释 纳 (納) nà 收入,放进:出纳

历史知识推荐:耕柱子

战国初鲁国人。墨子弟子。受墨子器重,喻为足以驾车上太行之骥,推荐出仕楚国。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捐纳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