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上)-译本序(3)

作者:哈代


    远在哈代同时的批评家,近至当代读者,都有人对苔丝再次失身于亚雷.德伯提出质疑,认为这样处理有损苔丝形象的完美.也许,这正是作家安排情节上的需要,哈代没有接受当时的好心读者对他所提那个大团圆的要求.他使苔丝的反抗达到流血.拼命的程度,如果事先没有这一情节作为铺垫,即缺乏说服力;而苔丝再次失身,又有其迫不得已的处境:苔丝甫为新妇,即遭遗弃,父母友邻对她疏远冷淡,议短论长,恶棍农夫对她欺辱剥削,流氓恶少对她继续纠缠,而她那命运与感情的唯一依托安玑.克莱却又对她冷若冰霜,长期音讯杳然......仅仅这些打击尚未使苔丝灰心丧气,严寒酷暑中的繁重劳动也不足令她畏惧退缩,但她一向敬老慈幼,自家遭遇如此困苦,却仍时时关心父母弟妹的生活,她之苦斗挣扎,更多地还是为了父母亲人,因此只是在父死家破,一家老小无处安身,甚至露宿街头的情况下,苔丝才被迫答应与她平生最憎恶的人同居.至此,社会的残酷才得以更加淋漓尽致的揭露.
    哈代不仅以苔丝的思想言行与世俗成见陋习进行抗争,而且有时亲自出马,径直掷出投枪.失身后的苔丝,在世俗眼中简直已经失去了为人处世的资格,而在哈代笔下,"她的外表,漂亮标致,惹人注目;她的灵魂,是一个有了近一两年来那样纷乱的经验而完全没有腐化堕落的妇人那样的.如果不是由于世俗的成见,那番教育还得算是一种高等教育呢."如果把书中诸如此类的议论放回到一百年前维多利亚王朝时代去体味,我们更不能不叹服,哈代确是一位思想敏锐.见地独到的作家.正因他在塑造苔丝形象过程中,时时融进了这类思想见解,才赋予这一形象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哈代在他随后所写的《无名的裘德》里,此类思想见解更有进一步发挥.
    哈代塑造的苔丝,绝非妙手偶得.这是作家生活上日积月累,艺术上千锤百炼而成的结晶.  托马斯.哈代是位出身下层社会的作家.他生于英格兰西南部多塞特郡一个偏僻村落,父亲原系石匠,后成为包揽建筑的工头.他赋有音乐才能,并传给了这位未来的作家.哈代少年时代即常在当地民众集会上一试身手.家庭中对哈代文学方面影响更大的,是哈代的母亲.她是一位女仆出身的普通家庭主妇,但颇注意子女教育.少年哈代在故乡的普通学校毕业后,因无力进大学深造,便跟随本地一建筑师学徒.在文学和哲学上,他受到当地著名语言文学家威廉.巴恩斯的熏陶,开始写作诗歌.他还业余自修拉丁文和希腊文,并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成为宗教上的怀疑论者.青年时代,哈代曾在伦敦继续学习并从事建筑行业,历时五年,随后回转故乡;他在成名后虽不断出入伦敦上流社会,也经常旅居欧洲大陆,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仍是在故乡度过.哈代的小说,大多以他故乡所在英国西南部一个地区的村镇作为背景,这一带正是英国古代维塞司王国建国之地,哈代遂沿用古名,统称他的小说背景为"维塞司".哈代小说的人物,多以这一带地区的普通男女作为原型,他们的言谈,也常采用当地方言,这些小说因而极富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由于哈代长期生活在故乡村镇,他熟悉和了解普通人民,思想感情与他们息息相通.正是由于这位作家与小人物具有天然联系,他的小说才充满了对这些人的至诚尊重和深切同情,对他们的厄运才饱含着那样强烈的悲愤.
下一篇:德伯家的苔丝(上)-第一期-白璧无瑕
目录:德伯家的苔丝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