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下)-第六期-冤家路狭(34)
作者:哈代
当初德北家是郡中望族的时候,一定有过许多次,曾把无地可耕的人,毫不客气地驱逐.不想这种情况,现在轮到他们自家的后人身上了.本来天地之间,盛衰兴替,时起时落,一切全都一样.
51
旧历圣母节前夕到底来到了,农业界的人,都象疯了一样,迁移挪动,那种忙碌情况,一年之中,只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才能看到.因为那一天是履行契约的日期;农田上的工人,在蜡节那天订下了一年在地里干活的合同,现在要付之实行.凡是不愿意再留在老地方上的劳工......劳工这种字眼,本是外处传来的,从远古以来,本地庄稼地里的工人都称呼自己是"伙计"......都正往新农田上搬家.
农田工人们这种年年迁移的情况(此处及下章数处,哈代引用了他《多塞特郡劳工》里的话.),在这块地方上正继续增长.苔丝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马勒村这一带的农田工人,大多数都是在他们的爷爷和爸爸工作的那家农田上,继续工作一辈子;但是近来以来,年年迁移地方的愿望,却达到了高潮.青年人都觉得一年一换地方,不但新鲜别致,并且也许还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些农田工人,总觉得自己住的地方是埃及,总老远看着别的地方是福地(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虐待,上帝示摩西以福地迦南.见《出埃及记》一至十六章.),到了他们搬到那个福地住下以后,那个福地自己就又依次变成了埃及了.因此他们年年搬动,老没有安停的时候.
然而近年以来,乡村生活里越来越显著的变动,并不完全由于农田工人见异思迁.人口减少的情况,也正一天一天地增长.从前在乡村里,和农田工人并户而居的,还有另一班人,象木匠.铁匠.鞋匠.小贩和一些其他不属农田.难以分类的工人之类(苔丝的父母,就属于这一班人),他们都是有意思的人,见闻也比较广,比起农田工人来,显然高出一级.他们这一般人,有的象苔丝的父亲似的,是终身保产人,有的是邸册保产人,有时还有小自由保产人,所以他们的目的和职业,都比较稳定.但是他们久住的房子,一经到期,就很少再租给他们的;要是地主要这些房子给他的工人住,那当然不成问题,要是不要这些房子住,他们就收回去,拆了完事.原来住在农村里而却不事农业的人,别人都不喜欢,并且如果他们之中有的人搬走了,别人的生意就受了影响,也只得跟着搬走.这种人家,本来是旧日乡村生活的骨干,是从前乡村传说的贮藏所,现在却都只得迁移到人烟稠密的大地方,去作逋逃之客了.这种情形,据统计家的滑稽说法,是"乡村人口聚汇都市的趋向",实在说起来,这种趋势,却和本性往下流的水,受机械激动,而往山上倒流起来,正是一样.
马勒村里的房子,经过拆毁,感到缺乏,所以只要有没拆的房子,全都让地主们收了回去,给他们的工人住,因此房子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马勒村的人,本来就不信德北家的门楣,并且自从那一件事发生了以后,在苔丝的生命上罩了那样一种阴影,大家更暗中计算,只要德北一死,典约一满,他家的人,就都得滚蛋.不用说别的,只为村中的风化起见,也非这么办不可.不错,德北这一家人,无论在贞操方面,无论在节制方面,无论在嗜好方面,都不能算是好榜样.德北自己,还有他太太,时常喝醉了,他们家那几个孩子,很少有上教堂去作礼拜的时候,他们的大女儿,还有过离奇的结合.村中的风化总得想法子维持.因此,刚一到了可以驱逐德北家的圣母节那天,德北家就得把那所宽敞的房子让给一家人口众多的赶大车的了.寡妇昭安同她女儿苔丝.丽莎.露.她儿子亚伯拉罕.还有那几个小的,都只得上别处去了.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八 列传第十五
《元史》 ○阿术 阿术,兀良氏,都帅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三国演义》 却说曹操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说家类存目一 △《燕丹卷七 经部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易类存目一 △《关氏易传卷十四 志第四
《宋书》 ◎礼一 夫有国有家者,礼仪卷三 君臣鉴戒第六(凡七章)
《贞观政要》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五
《南史》 ○王敬则 陈显达 张敬儿卷三
《曹子建集》 ○感婚赋 阳气动兮淑清,百简·爱(下)-27
《简爱》 不卷二十九 记山水
《柳宗元集》 ○游黄溪记 (自《游黄溪》卷十九 列传第十三
《梁书》 ◎宗夬 刘坦 乐蔼 宗商虫篇
《论衡》第十四卷 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宋人小说旧名《西山一窟鬼》)
《警世通言》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说唐后传-第48回-程咬金诱惑盖苏文-摩天岭讨救薛仁贵
《说唐全传》 诗曰: &nb说唐三传-第66回-仙翁触动金教主-妖仙大战樊梨花
《说唐全传》 再言李仙师说:"蒙师借驹去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三国演义》 却说蔡瑁方欲回城,赵云引军赶出城卷二百一十九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新唐书》 ◎北狄 契丹,本东胡种,其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宋史》 ◎食货下八 ○商税 市易仁本第一
《司马法》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正不获意,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
《醒世恒言》 两眼乾坤旧恨,一腔今古闲愁。隋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