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上)-译本序(4)

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


    亚哈就这样沉浸在铲除白鲸,雪耻报仇之中.那条白鲸,当时确是海上一大祸患,它使许多船艇覆没,无数水手丧生,人们一听到白鲸这个名称,简直就毛骨悚然,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亚哈毕竟不是个"替天行道","为民除害"的英雄,他只是个私念重重.刚愎自用的个人主义者.不过,他除了日思夜梦地要追索这条白鲸以外,他倒是既不渴求什么权势,也没有什么利欲野心.他没有什么恶德败行,也看不出有什么美德善行.但他敢于反抗神明,反对习俗常规,勇敢坚强,很有一股拗劲.他还颇有人情味,不时想起结婚了三个航程(大约十年左右)的妻子和唯一的一个儿子.他孤单寂寞,满腔抑郁,把全部精力都消耗在一个报仇雪恨的念头上.睡觉时,双手捏紧拳头,醒来时,指甲把掌心都掐得鲜血淋漓.这个偏热症狂的老人,不敢将其意图明告他的下属,表面上却须装得象一般捕鲸船长一样,履行船长职责,完成出航任务,他下令除随时留心白鲸以外,遇到其它大鲸,都要随时下海追捕,猎击取油,照常规行事.他深知大副斯达巴克在灵魂深处,不赞成他这个追捕白鲸的计划,因为斯达巴克曾表示,"我是到这儿来捕鲸的,不是来为我的上司报仇的."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假公济私,担心水手们有朝一日会起来反抗,他不得不充分利用他那作为船长的职权与威信,对水手威胁利诱,施加精神压力.他自喻为火柴,要去点燃别人.可是,到头来,水手们却把他同他所要追捕的白鲸等同起来,把他视若魔王,连那个心地善良的斯达巴克也恨起他来.直到三天恶斗的前夕,斯达巴克还最后鼓起勇气,以家庭,孩子,船东利益为重相劝,要他迅即把船调头转向.可是,他仍一意孤行,一步步走向"命运"早就给他安排好了的结局.亚哈精神上完成了宿愿:报了仇,雪了恨;肉体上则与白鲸同归于尽,而"那个大寿衣也似的海洋,又象它在五百年前一般继续滔滔滚去".这就是亚哈的悲剧.作为一个捕鲸船长的遭遇来说,亚哈的一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在十九世纪,捕鲸是一种"随时会把人带向来世的深渊"的行业,多半是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肯拿着生命去拼搏的一种职业.在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下,捕鲸完全只靠体力,凭经验才能侥幸于万一,况且一次捕航行程,一般都要三年,吃的是干腌粗食,喝的是海水,呆在简陋的帆船里,既要经受热带地区的火也似的炎热,又要遭到极区刮来的冷彻肌肤的风暴的袭击,因此,捕鲸船里尽是五光十色的亡命之徒."社会渣滓",就不是奇怪的了.
    然而,当时的美国捕鲸船东的利益,美国的一部分社会财富,资本积累,以至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正是靠这些比商船水手更为野蛮,更为良莠不齐的捕鲸水手用血汗和生命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里换来的.捕鲸水手还是大自然的开拓者,是开疆辟土的先锋.他们探出了地球上最荒僻,最不为人所知的地区,查出了许多地图上找不到的,一切航海家的船只从未到过的海洋和岛屿,敲开了好些闭关自守的国家的大门,为牧师,商人扫清道路,也为欧美军舰打前站.他们凭着古老破旧的枪矛,孤立无援地游弋在茫茫的噬人的海洋上,过着原始生活,冒着出生入死的种种危险.
    由于当时市场上对鲸骨,龙涎香和鲸油脂的需求不断增长,美国成了捕鲸业后来居上的霸主,它拥有三倍于欧洲的捕鲸船只,数目达七百艘,从事捕鲸的人达两万人,每年为国家增加七百万美元的收入,说它是一股对当时世界经济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下一篇:白鲸(上)-第01章-海市蜃楼
目录:白鲸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