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宾孙飘流记(上)-05(4)
作者:丹尼尔·笛福
更糟的是,在山谷里的三四天中,浓雾笼罩,不见阳光,我只能东撞西碰,最后不得不回到海边,找到了我竖起的那根柱子,再从原路往回走.我走走歇歇,慢慢回家里去.这时天气酷热,身上带着枪枝dan6*药以及斧头等东西,感到特别沉重.
回家的路上,我的狗袭击了一只小山羊,并把小羊抓住了.我赶忙跑过去夺过小羊,把它从狗嘴里救了下来.我以前经常想,要是能驯养几头山羊,让其繁殖,那么,等到我弹尽粮绝时,可以杀羊充饥.所以,我决定把这头小山羊牵回家去饲养.
我给小羊做了个项圈,又用一直带在身边的麻纱做了根细绳子,很费了一翻周折才把羊牵回我的乡间住宅.我把小羊圈了起来就离开了.当时,我急于赶回家,因为离家已一个多月了.
回到家,我躺在吊床上,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满足.这次外出,作了一次小小的旅游,一直居无定所,总感到不称心.现在回到家里,跟出门在外的生活相比,更觉得这个家的确完满无缺,舒适安定.所以我决定,如果我命中注定要在这个岛上度过余生,以后就决不离家走太远了.
我在家中呆了一星期,以便好好休息,恢复长途旅行的疲劳.这期间,我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给抓到的那只小鹦鹉做了个笼子.这时,这只小鹦鹉已完全驯顺了,而且与我亲热起来.这件大事完成后,我又想起了那只可怜的小山羊,它一直被关在我做的羊圈里.我决定把它带回老家来.到了乡间住宅那边,见那小羊还在原来的圈里......事实上,它也不可能逃出来.由于没有东西吃,它差不多快饿死了.我出去到外面弄了点嫩枝嫩叶喂它.待它吃饱之后,我仍如原来那样用绳子牵着它走.可是,小羊因饥饿而变得十分驯服.我根本不必用绳牵它走,它就会像狗一样乖乖地跟在我后面.我一直饲养它,它变得又温和又可爱,成为我家庭成员中的一员,从此再也没有离开我.
时值秋分,雨季又来临了.9月30日这天,是我上岛的纪念日.和去年一样,我肃穆虔诚地度过了这一天.我来到这岛上已两年了,但和两年前刚上岛时一样,毫无获救的希望.整整一天,我怀着谦卑和感激的心情,追忆上帝赐给我的种种恩惠.如果没有这些恩惠,我孤寂的生活就会更凄苦了.我卑顺地.衷心地感谢上帝,因为上帝使我明白,虽然我目前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但或许比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上帝无时无刻都在我的身边,时时与我的灵魂交流,支持我,安慰我,激励我,让我信赖天命,并祈求他今后永与我同在.所有这一切,都足以弥补我寂寞生活中的各种缺憾.
直到现在,我才充分认识到,我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幸福得多.尽管我目前处境不幸,但我过去过的却是一种罪恶的.可憎的.令人诅咒的生活.现在我完全改变了对忧愁和欢乐的认识,我的愿望也大不相同,我的爱好和兴趣也变了.与初来岛上相比,甚至同过去两年相比,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过去,当我到各处打猎,或勘查岛上环境时,一想到自己的处境,我的灵魂就痛苦极了;想到自己被困在这些树林.山谷和沙滩之中,被困在没有人烟的荒野里,我感到自己就像是个囚犯,那茫茫的大海就是我监牢的铁栅栏,并且永无出狱之日.一想到这些,我总是心急如焚.即使在我心境最宁静的时候,这种念头也会像暴风雨一样突然向我袭来,使我扭扯双手,如同小孩一样号啕痛哭.这种念头有时在劳动中也会突然袭来.我就会立即坐下来,长吁短叹,两眼死盯着地面,一两个小时一动也不动,这就更让人痛苦了.因为,假如我能哭出来,或用语言发泄出来,苦恼就会过去;发泄出悲哀后,心情也会好一点.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上尉的女儿(上)-书信小说-01-丽莎致萨霞
《上尉的女儿》 亲复活(下)-第三部-20
《复活》 聂上尉的女儿(下)-戈琉辛诺村源流考
《上尉的女儿》 上志第十七 五行五
《后汉书》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疴卷三
《墨子》 ○尚同上第十一 子墨子言曰幻灭(中)-第二部-外省大人物在巴黎-40-告别
《幻灭》 吕序 琴
《乐府杂录》 古者,能士固多矣。贞元中,成都雷卷一百十四 志第六十七
《宋史》 ◎礼十七(嘉礼五) ○巡幸画诀
《林泉高致》 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卷九十七 列传第四十七
《旧唐书》 ○刘幽求 钟绍京 郭元振卷一百七十 集部二十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集类二十三 △《岘泉集卷八十九 列传酷吏第七十七
《魏书》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 高内篇 载言第三
《史通》 古者言为《尚书》,事为《春秋》,卷三十一 本纪第三十一
《宋史》 ○高宗八 二十三年春正月癸第三十四卷 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喻世明言》 劝人休诵经,念甚消灾咒!经咒总慈好兵帅克历险记(三)-第3卷-光荣的败北-03-从豪特万到加
《好兵帅克历险记》 里九怀 思忠
《楚辞》 登九灵兮游神,静女歌兮微晨。说唐后传-第52回-盖苏文误入龙门阵-薛仁贵智灭东辽帅
《说唐全传》 诗曰: &nb卷十一 恶船家计赚假尸银 狠仆人误投真命状
《初刻拍案惊奇》 诗曰:杳杳冥冥地,非非是是天。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史记》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