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上)-译本序(7)

作者:哈代


    原书第五版及后出各版序言
   
    现在这部小说,是里边有下面这样情况的一种,就是,它所刻划的女主角还没开始正式活动以前,就经历了一番事故了,而那番事故,通常又都认为是使她丧失了作主角的资格的,或者至少是把她的活动和希望实际上结束了的;既是这样,那么,如果读者会欢迎这部书,并且会和我一致地主张,认为关于一件人所共知的惨剧,在它的隐微方面,除了已经说过的话以外,在小说里还可以再说一说,那这种欢迎和主张,自然都是和公认的习俗十分相反的了.然而英美两国的读者,接受《德伯家的苔丝》那种同情的精神,却又仿佛证明,写一部小说,只依据大家不说出来的意见作方向,而不必使它符合仅仅表现于口头的世道习俗,并不是一无可取的办法,即使拿现在这种好坏不匀.限于局部的成绩作例子,都可以这样说.我对于这种同情,忍不住要表示感激;我只觉得,在现在这个世界里,本是渴想友谊而不可得的,本是只要不被人误会就得算是受惠的,而我却永远不能和这些同情赏识的男女读者,见面握手,这是我的憾事.
    我所说的这些读者里面,包括了那些宽宏大量地欢迎这部小说的书评家......他们占了读者的大多数.从他们的言辞里看来,就知道,他们也和其余的读者一样,用他们自己那种富于想象的直觉,把我叙述方面的缺陷加以弥补的地方,可就太多太多了.
    这部书的本意,既不想教训人,也不想攻击人,而只想在描叙的部分,简单朴素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在思考的部分,多写进去一些印象,少写进去一些主见,(哈代在维塞司版全集的总序里说,他从来没把他对事序物理的意见,写成绝对一贯的哲学,......他所表示的,只是一时的印象,不是深入的主见,或者驳人的辩论.)虽然这样,但是反对这部书的内容和写法的,却大有人在.
    反对者之中那班更厉害的,除了别的事项以外,还对于什么是适于艺术的题材,在良心上不能和我同意;同时明白表示,他们只能把这部书的副题里那个形容词所含的观念,和文明礼法养成的那种完全人为.并非原有的意义联合,而不能把它和任何别的意义联合.这个形容词在"自然"中的意义,以及美学对它所有的要求,他们更不理会;至于他们自己的基督教最优美的一方面对这个形容词所给的精神解释,(特指《新约.提多书》第一章第十五节,"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在污秽不信的人,什么都不洁净".下文所说那一种人生观,请参看本书第447页注①.)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一班人,他们反对的理由,根本不过是说,这部小说里所包含的人生观,只是在十九世纪末期流行的那一种,而不是更早一些.更淳朴一些的时代里的......这种说法,我只希望能有充分的根据才好.让我重说一遍好了:一部小说,只是一种印象,不是一篇辩论;我要说的话就止于此;因为我想起席勒给歌德的信里说到这班批评者那一段话来了:"他们那一班人,只在以表现为事的文章里,寻找他们自己的意思;他们把应该怎样的东西,看得高于事实怎样的东西,因此,这种争论的原因,完全是基本原则的问题,要和他们取得谅解,是完全不可能的."又有一段:"只要我看见,任何人批评诗歌表现.而承认有比内在的'真实,和'必然,还更重要的东西,那我跟他就算断绝关系了."(这是席勒一七九五年三月一日在耶那给歌德的一封信里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此处引文所据为什米刺的英译(见Correspondence between Schiller and Goethe,vol.1,P.58)."这班批评者"指亚扣比等人而言,)
下一篇:德伯家的苔丝(上)-第一期-白璧无瑕
目录:德伯家的苔丝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